在我市有這樣一名醫生,她既是臨床一線的“健康守護者”,也是科研創新的“探路先鋒”。她就是市中心醫院內分泌腎內科副主任李小麗,用17年光陰書寫了基層醫生的責任與擔當。
2008年,李小麗從山西醫科大學碩士畢業后,就一頭扎進臨床一線,專攻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規范診療,面對復雜病例,她以嚴謹的態度屢破難題。
市中心醫院內分泌腎內科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李小麗
每份病例都是一道待解之題,答案或許能改變患者的一生。曾有一名患者就診多家醫院被診斷為“1型糖尿病”,宣判需終身胰島素治療,但我們團隊通過抽絲剝繭發現疑點,最終通過基因檢查確診為“永久性新生兒糖尿病”,調整方案讓患者擺脫胰島素依賴,醫學上我們必須有工匠精神、偵查思維,讓病人安心、放心。
2022年她考取北京協和醫院進修深造,進修結束后積極籌建骨質疏松、體重管理、繼發性高血壓等專科門診。
市中心醫院內分泌腎內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李小麗
在協和學習時,我深刻感受到技術同質化對疾病管理的重要性。過去我市沒有骨密度檢測儀,骨質疏松僅憑經驗用藥,療效參差不齊。我們通過“走出去學、帶回來用”把協和規范“本土化”。現在我院通過國際臨床骨密度評價認證、率先引入雙能X線骨密度儀并建立質控體系,不僅承擔起區域骨密度檢測工作,還定期科普培訓,讓技術真正下沉,使骨質疏松患者輕松享受同質化診療。
在基層醫療實踐中,李小麗敏銳察覺到,醫學的進步離不開科研支撐,將前沿檢測技術轉化為臨床服務只是第一步,唯有科研賦能,才能讓醫療進步擁有持續動力。
市中心醫院內分泌腎內科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李小麗
科研不是大醫院的專利,在基層它更像一盞探路燈,科研就是把“能用技術”變成“會用技術”,把“看單個病”變成“摸透一類病”。
秉持著“科研賦能醫療”的理念,李小麗將臨床中發現的問題轉化為科研課題的起點。她自主申報的關于糖尿病合并肥胖機制及治療的課題,憑借嚴謹的設計與創新思路獲省衛計委優秀課題榮譽。參與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血壓控制目標、糖尿病低血糖發生率等國家級研究為優化臨床治療方案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推動科研成果惠及更多患者,為指南制定提供孝義數據。
十七個春秋,李小麗始終堅守初心,用專業守護健康,用創新突破瓶頸,用科技傳遞溫暖。如今,她依然在內分泌代謝領域深耕細作,以科技之力守護生命,以仁愛之心點亮希望。這,正是一名基層科技工作者最動人的筑夢篇章。
記者/權瑩 尚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