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樹昏鴉,空調WIFI西瓜,天氣炎熱寶寶們換上清涼的夏裝,享受著夏天的快樂。
然而,也會有一些不速之客總來添亂,影響夏天的體驗。
其中之一就是腹瀉。
1
—The First—
原因一
病原體活躍
夏季高溫高濕環境為致病菌和病毒提供了理想的繁殖條件。
食物、水源易被污染,尤其是生冷瓜果未徹底清潔或隔夜食物變質后,病原體通過途徑傳播,引發感染性腹瀉。
原因二
消化功能減弱
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胃酸分泌少、酶活性低,難以有效殺菌和消化食物。
再加上夏季出汗多,胃液、胰液等消化液分泌減少,進一步降低腸道防御能力。
內憂外患之下,孩子的肚子就遭殃了!
2
—The Second—
出現腹瀉后
別急著吃抗生素
約60%-70%的小兒腹瀉由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引起,抗生素對病毒完全無效,反而可能延長病程。
而應對非感染性腹瀉時,如飲食不當、乳糖不耐受、腹部受涼等,抗生素不僅無效,還會加重腸道負擔,延誤正確診斷和治療。
兒童腸道菌群尚未穩定,抗生素會無差別殺死有益菌(如雙歧桿菌、乳酸菌),導致菌群紊亂,加重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誘發真菌感染。
3
—The Third—
中醫如何應對小兒腹瀉?
中醫將小兒腹瀉分為五大證型,依據病因病機采取針對性治療,兼顧內外治法和飲食調理。
1
濕熱瀉
癥狀:大便急迫如水樣或蛋花湯樣,氣味穢臭,肛門灼熱,伴發熱、口渴、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
病機:濕熱之邪蘊結腸道,傳化失常,多見于夏季暑濕侵襲或飲食不潔。
治療:內服葛根黃芩黃連湯,清熱利濕;外推大腸經,食指橈側緣(虎口至食指尖),用拇指從虎口直推向指尖,100-300次,清利腸腑濕熱積滯,排出毒素。
2
風寒瀉
癥狀:大便清稀多泡沫,腸鳴腹痛,常因受涼誘發,伴鼻塞流清涕、惡寒,舌苔薄白。
病機:風寒外襲,脾胃氣機失調,水濕下注,常見于冬春季節。
治療:內服藿香正氣散,疏風散寒化濕;外揉外勞宮,處于手背第3、4掌骨間凹陷處,每次揉100-200次,可溫中散寒,緩解腹部冷痛。
3
傷食瀉
癥狀:腹脹拒按,大便酸腐如臭雞蛋,夾未消化食物,噯氣酸餿,夜臥不安,舌苔厚膩。
病機:飲食過量或肥甘生冷損傷脾胃,運化失職,積滯化熱。
治療:內服保和丸,消食導滯;外柔板門穴,在手掌大魚際平面,按揉100-300次,可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4
脾虛瀉
癥狀:病程長,大便溏薄夾未消化食物,多在進食后加重,面色萎黃,神疲消瘦,舌淡苔白。
病機: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水谷精微不布,常見于先天不足或久病體虛。
治療:內服參苓白術散,健脾益氣;外捏脊背,從尾椎至大椎提捏皮膚6-10遍,重點提脾俞、胃俞,提升陽氣,增強消化功能。
5
脾腎陽虛瀉
癥狀:久瀉不止,大便清稀,四肢冰冷,面色虛白,甚至脫肛,舌淡苔白滑。
病機:脾腎陽氣衰微,固攝無權,多由脾虛瀉遷延不愈發展而來。
治療:內服附子理中湯,溫補脾腎;外灸關元穴,臍下3寸,懸灸10分鐘,溫補腎陽,改善四肢冰冷、完谷不化。
細心的朋友應該注意到了,治療方式中雖然推薦了方子,但卻沒有具體的劑量。
這是因為孩子的肝腎功能尚未完全發育,對藥物的代謝和排泄能力較弱,因此中藥的劑量需根據兒童的年齡、體重等因素進行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