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源媒匯
作者 | 謝春生
編輯 | 蘇淮
云鯨智能(下稱“云鯨”)最害怕的競爭對手要來了。
近日,據綜合報道,大疆預計將于6月發布量產掃地機器人,該產品或為掃拖一體機器人。有說法稱,掃地機器人項目在大疆內部已立項研發超4年。
源媒匯就掃地機器人相關問題向大疆方面發去問詢郵件,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眼下,正處于“618”電商大促的關鍵階段,科沃斯、石頭科技等頭部品牌鏖戰正酣,并通過高端機型的降價策略爭奪市場份額。大疆的突然闖入,或將打破行業固有的競爭格局。
市場數據顯示,2024年,大疆拿下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超70%的份額。在視覺和避障傳感器、算法、路徑規劃等方面的多年深厚技術積累,為大疆進入掃地機器人市場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此番大疆跨界掃地機器人背后,既有戰略成分,或也有“賭氣”成分。
從“天上”到“地上”,大疆能否復制往日的成功路徑?
01
同門“反目”
大疆入局掃地機器人市場,或與云鯨脫不開關系。
根據公開報道,云鯨創始人張峻彬和大疆創始人汪滔師出同門,均為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專家,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李澤湘的學生。而兩家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都得到過李澤湘的指導和幫助。
比如云鯨,天眼查顯示,其天使輪投資方為東莞松山湖國機機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清水灣香港創投有限公司以及廣東巖湖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等,這幾家投資機構均與李澤湘有關;大疆更不用說,在其早期發展的多個關鍵階段,李澤湘既出錢又給人,幫助汪滔走出困境,被稱為“大疆之父”。
汪滔的成功,讓同門張峻彬也將“大疆模式”作為云鯨的發展方向,欲成為第二個大疆。為了實現該目標,云鯨大力“挖角”大疆。據雷鋒網報道,凡是從大疆過去云鯨的,普遍會擢升一級。例如大疆T3級別的人,到云鯨就是部門主管。
云鯨的這一行為引起了汪滔的強烈反感。汪滔認為云鯨挖人是對其公司的不尊重,破壞了行業的人才競爭秩序。他向導師李澤湘提意見,但沒有得到理想的效果,于是汪滔放出狠話,表示要進軍掃地機器人領域,并專門從云鯨挖人,導致兩家公司出現了互相挖角的景象。
眼見情況一發不可收拾,李澤湘出面調和,結果卻并不如人意。昔日同門逐漸走向了對立的局面。
2020年愚人節,大疆社區里冒出了一條“大疆發布新一代掃地機器人,效果和效率遠超戴森”的帖子。自此之后,關于大疆研發、入局掃地機器人市場的消息時有傳出。
圖片來源:大疆社區
如今,五年時間過去了,大疆再度傳出要發布“掃拖一體機器人”的消息,也頗耐人尋味。要知道,當初云鯨便是憑借“掃拖一體”的創新產品,在掃地機器人市場一戰成名,并快速鎖定行業“老三”的地位,更一度被資本視為最有望挑戰科沃斯、石頭科技龍頭地位的公司。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云鯨“慢創新”的困局逐漸顯現出來。其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基站漏水、抹布發臭等品控問題,遭到了不少用戶的投訴。
截至2025年6月3日,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云鯨的投訴累計超千條,涵蓋機器故障以舊換新不發貨、買貴退差價不兌現、售后服務差以及質量問題等方面。
截圖來源于黑貓投訴平臺
在小紅書上,關于云鯨的吐槽也有不少,用戶羅列了一堆產品問題,如掃地路線規劃不科學、機器底層設計邏輯有缺陷、軟件層面的bug、配件質量問題以及性價比很低等。
截圖來源于小紅書
品質問題之外,2024年年底,市場還一度傳出云鯨裁員的消息,且波及技術部門。
但這些似乎并不影響資本市場對這位“后起之秀”的青睞。天眼查顯示,2024年12月,云鯨完成數億元的E輪融資;今年4月,其又斬獲由騰訊投資等領投的最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達1億美元。
隨后,市場傳出,云鯨已啟動Pre-IPO輪融資,欲沖刺上市。而在這樣一個關鍵節點,大疆掃地機器人的出現,是否會成為云鯨沖刺上市的“變數”?
02
誰會先急?
若真如市場所傳言,大疆將在本月發布掃地機器人產品,緊張的或遠不止云鯨一家。
從技術層面來看,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積累的避障算法、視覺導航技術等優勢,或可直接復制到掃地機器人上。這些技術直擊當前掃地機器人在避障、路徑規劃等方面的核心痛點。譬如,大疆的視覺導航技術,可以讓掃地機器人更加精準地識別家居環境中的各種物體和地形,從而實現更加高效、智能的清潔路徑規劃。
從產品層面來看,石頭科技、云鯨等也有各自的短板,尤其是云鯨。過去數年,云鯨在產品品類上僅覆蓋掃地機和洗地機兩大品類。
在市場不斷推陳出新以及朝著擦窗機、洗地機、洗衣機等多個品類跨越的行業趨勢下,云鯨產品線的單薄,使其在市場競爭中可選擇的策略有限,也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家居清潔需求。面對大疆的入局,勢必首當其沖。
石頭科技等頭部企業,雖朝著不同品類躍進,在營收方面也起到了一定成效,但凈利潤卻遭遇下滑。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石頭科技實現營收119.45億元,同比增長38.03%;歸母凈利潤19.77億元,同比下滑3.64%。這種“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在2025年一季度變得更加明顯——營收同比增長86.22%、歸母凈利潤下滑32.92%。
行業大牌們忙于跨品類布局,無疑也給大疆留出了入局的絕佳時機。
不過,大疆也有自己的“難處”。
掃地機器人的使用場景主要是地面環境,與無人機的空中飛行環境有著巨大差異。在地面場景中,避障精準性需要大量的地面場景數據積累,而科沃斯、石頭科技等頭部企業在這一領域已經深耕多年,筑起了長達數年的技術護城河。大疆要想在掃地機器人市場取得成功,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去收集、分析地面環境數據,不斷優化算法,以提升其掃地機器人在復雜地面場景下的避障性能和清潔效果。
此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資本的力量至關重要。大疆作為無人機領域的巨頭,雖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可為掃地機器人業務提供持續的資金輸血;但切入掃地機器人市場初期,企業勢必會面臨短期或長期虧損的風險,這會不會由此拖累無人機業務暫不好說。
與之相比,頭頂百億估值的同門云鯨,壓力并不小。單一的產品,難以支撐起市場對云鯨的期望;可一旦在技術創新、產品銷售和市場拓展等方面不能取得更多成績,或將被資本拋棄,最終不排除崩盤的可能。
怎么辦?
03
不如出海
近年來,掃地機器人市場增速明顯放緩。
IDC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智能掃地機器人出貨量為2060.3萬臺、銷售額為93.1億美金,同比分別增長11.2%、19.7%;平均單價上漲7.6%達到452美金。其中,第四季度全球掃地機器人出貨量同比增長7.8%,較前三季度增速有所放緩。
截圖來源于IDC
一邊是增速放緩,另一邊掃地機器人市場還面臨著滲透率低的問題。以國內市場為例,Statista數據顯示,中國掃地機器滲透率僅為6%。
低滲透率背后,“價格高”是市場普及的關鍵障礙。目前,掃地機器人核心主力價格段,位于3500元至4000元區間。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3500元至4000元的價格段,占據了線上掃地機器人市場約25%的銷售額;3000元以下價格段占比17.6%。
另有數據顯示,2024年,石頭科技、科沃斯等前五大掃地機器人企業,占據了國內近90%的市場份額。可見,高定價與行業的高集中度呈現正相關。
截圖來源于IDC
垂類頭部企業向高端市場不斷靠攏,美的、海爾等傳統家電巨頭,則憑借對三四線城市以及城鎮渠道網絡的布局優勢,收獲了不錯的增長成效。
這也說明,國內掃地機器人想要突破增長瓶頸,用高性價比產品俘獲更多下沉市場用戶,或是關鍵。
除此之外,在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國產掃地機器人廠商將目光聚焦在海外市場,石頭科技、追覓科技、科沃斯、云鯨等均對海外市場進行布局,并獲得了不錯的增長勢頭。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石頭科技、科沃斯海外市場均獲得不同程度上漲;云鯨與追覓在海外市場同樣也有不俗表現。
尤其是東南亞、中東等市場,也正成為中國掃地機器人品牌新的增長極。
從海外市場角度來看,大疆已有十余年的出海經驗。早年,據大疆披露的數據,2011至2016年,公司全球銷售額增加近160倍;2017年,公司海外營收占比達80%。
眼下來看,大疆的入局,能否為掃地機器人行業帶來新的“解法”,尚未可知。但從技術、營銷、出海等各個層面來看,大疆確實有足夠的跨界底氣,不管是出于對同門的“反擊”還是戰略驅動,都或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未來,在AI等技術輔助下,掃地機器人市場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和殘酷,那些“為創新而創新”的發展模式逐漸遭遇瓶頸。只有真正靠技術創新驅動,并逐步構建全生態品牌的企業,才有望成為最終的贏家。
部分圖片引用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