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個一個英國留學生,家庭遇到困境的案例。
坐標英國,孩子本科就出國留學了,大學是圣安德魯斯大學,專業是心理學。
本科四年,共計花了200萬,這是這個家庭的所有積蓄,就是說,孩子留學把家底掏空了。
現在的問題是,馬上本科畢業了,這個專業,在英國既找不到工作,回國也找不到工作,也無法留下來,于是孩子就想繼續在英國讀碩士和博士。
但是家里已經沒錢了,而且家里的生意也遇到經營困難,目前家庭年收入只有30萬,要支持孩子繼續留學,就得去借錢。
媽媽就來咨詢了。
本來以為這位媽媽會問,該不該繼續支持孩子留學這類問題,結果提了這么幾個問題:
1、是繼續念碩士還是念博士,對孩子未來發展更有利?
2、碩士或博士的專業,是選心理學還是人機交互?
3、去國外哪個國家念碩博更省錢?
反正,就是不考慮讓孩子馬上回來,找份工作賺錢這唯一正確的選項,甚至連回國內念不花錢的碩博都不考慮,就是準備死磕國外留學這條路。
這位媽媽的大致意思,就是圣安德魯斯是名校,只要孩子碩博畢業以后肯定能有出息,能光宗耀祖。
有些人看到這件事情,可能會非常驚訝,但現實中,這樣的父母卻非常多,已經見怪不怪了。那么為什么會出現“沒錢硬讀”的情況?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純屬認知不全。
首先是自我認知不全。
一般來說,留學海外讀文哲史,都是頂級富豪家庭了,200萬只是打底,400-500萬也是聽個響。而且像心理學這樣的職業,找到工作并不容易,非常考驗孩子的綜合硬實力。
換句話說,很多高凈值家庭就是為了滿足孩子的興趣喜好,送出去體驗的,體驗完了回來再重金支持個心理診所,或者干脆躺平玩一輩子算了。至于賺不賺錢的,不重要。
鑒于職業和未來,所以更多高凈值家庭,還是期望孩子能傳承家業,一般也不會讓孩子讀心理學,起碼也是工商管理這個類別。
而這位媽媽,200萬的家底,做500萬以上的事情,花光家里所有積蓄,讓孩子讀豪門專業,這就是對自我財力基礎認識不全。
其次,對海外留學的認知不全。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國內家長非常熱衷于把孩子送出國,名曰“鍍金”。
的確,前些年很有效果,國內很多大型企業都在搶鍍金后的“海龜”,覺得國外讀過書的就是不一樣,起碼洋氣。
但最近幾年,形勢早已改變。
其一是國內經濟和行業趨勢都在下行,洋氣主義改變為實用主義,企業主以及HR們慢慢都認清了一個事實:知根知底的國內普通大學生,更好用,性價比更高。
那么站在節省用人成本的邏輯上,優先招收國內大學生就會凸顯出戰略優勢。
說實話,早期的海龜質量非常高,是真正出去求學,把國際先進的學術和理念學到手,回國參與建設的人才。但最近幾年,國外擴招,國內認同,留學生規模越來越大龐大,整體質量就越來越低了。
很多都是為了逃避國內升學壓力,而花錢出去讀書的,這些學生在國外可能都沒認真學習,回國后怎么指望能把事情干明白。
還有很多孩子,國內好好的,可一出國就被帶“跑偏”了。
因為國外的思維方式、工作習慣、價值觀都跟國內不一樣,很多留學生為了被認同,主動改變了自己,再回國就產生了較大差異。比如西方國家,喜歡搞個人主義,但國內卻又是集體主義為主,國外生活和工作節奏比較散漫,國內比較嚴肅和緊張。
當留學生回來后,總覺得期望與現實不符,就會產生心理落差和負面情緒,從而影響行為表現。所以很多海龜都給人留下“眼高手低”和“水土不服”的印象。
其三就是對中外教育差異,認知不全。
過去人們總認為國內學校太差,但其實不知道的是,國內一些頂尖高校,學術也在快速進步,不比國外差到哪里去。
DeepSeek創始人梁文峰在采訪時,說過一句話,我的團隊只用國內的人才。他認為國內人才更具有拼搏精神,團隊協作能力更強,也更能吃苦耐勞。而近兩年大量海外高精尖人才回國,也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國內企業對西方教育的集體祛魅。
當然并不是說海龜都不行,我見過很多非常優秀的海龜年輕人,只要歸國都有名企直接上門搶人的,而是想說,時代不同了,海龜的質量不能同日而語,父母要自我評價孩子是否是優秀的人才,去國外留學的性價比,是否能比國內強。
以上三種認知不全,促使這位媽媽出現了執念,一直認為自己孩子充滿未來,而自己做的還不夠。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這么嚴峻的家庭財務情況下,還如此迷惑,很難想象,即使借錢幾百萬再讀個英國心理學博士,回國依然找不到工作,會是多么慘痛的結局。
說白了,優秀的人,去哪兒都優秀,國內照樣風生水起,不優秀的人,即使鍍一層鉆也無濟于事。
我認識一個研究心理學的朋友,都是在大學期間,選修的心理學課程,后來開始自修,研究全球心理學著作,現在自己寫書,做自媒體,現在粉絲都200多萬,年入輕松過百萬級。
雖然是個例,但其實證明,有些學科,只要好學,完全可以降低學習成本,尤其這種文哲史,也拼天賦和耐力。
其實現在國內的情況是,心理學還不如算命的。因為很多人去看心理,結果哪哪都不行,到處是問題,越看越糟糕,反而算命,能得到心理寬慰,慢慢還能痊愈了。
總之,如果是一般家庭,就像文中提到這位媽媽,200萬的家底,只能算是小中產,是沒有力氣博豪門專業的,不如乖乖讓孩子懂點兒事,回國好好歷練,多賺錢。
教員有六字箴言:干中學,學中干。這才是最上乘的心法。孩子拼著拼著就明白了。
當下,教育可能是投資,但留學大多是消費。父母更多是提高認知思維,審時度勢,為孩子選擇一條相對好就業,不是那么卷的路。其次就是讓孩子主動試錯,多在困境中歷練,培養自己的耐力、韌力和專注力。這比花錢打根基強很多。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其實是教育資本對外傳輸的錯誤價值觀,任何時候,讓孩子學會跑步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不要通過孩子跟風,攀比,著了心魔。把無限的欲望強加在孩子身上,認為他們可以逆天,帶領家族躍遷,欲望越深,反噬越強。這些年對教育孤注一擲的案例,拿到好結果的,寥寥無幾。
迷途不返,執迷不悟,才是教育最大的失敗。感興趣還可以讀我之前寫過的
本文完,如果喜歡,請點擊在看。關于投資分享、實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線資訊,都會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讀者,可掃描文末二維碼加入后閱讀。歡迎跟97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成長,日富一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