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4 16:40 發布于:山東省 來源:搜狐網日照日報
當編組54輛、裝載3687噸混配煤的貨物列車從漯阜公司商水站呼嘯駛出,這條貫通新疆至安徽的鋼鐵大動脈,不僅破解了企業原料運輸的周期困局,更在全國能源保供版圖上勾勒出鐵路貨運"降本增效、綠色低碳"的創新路徑。作為今年發運的第9列混配煤專列,這趟列車承載的不僅是3687噸煤炭,更是鐵路系統主動服務國家能源戰略、助力企業紓困的責任擔當。
(圖片由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通訊員提供)
破局之路,從"多式接駁"到"鐵路直達"的效能革命。安徽錦福供應鏈有限公司此前的運輸困境,折射出傳統能源物流的典型痛點——新疆煤炭經鐵路運抵商水站后,需通過汽車短駁至港口再轉水運,全程周期長達15天以上,遇暴雨、大霧等天氣更易停擺。這種"鐵路+公路+水運"的多式聯運模式,看似整合資源,實則暗藏時效損耗與成本疊加的雙重瓶頸。
漯阜公司的破題之策在于回歸鐵路貨運的核心優勢:組織營銷團隊深入調研后,量身定制"新疆—馬鞍山"全程鐵路運輸方案,利用既有鐵路專用線實現"廠礦直達"。這一轉變絕非簡單的運輸方式替換,而是對物流鏈條的系統性重構——通過取消汽車短駁和水路運輸環節,單程運輸時間縮短至48小時,較原模式提升效率70%以上。某鋼鐵企業物流負責人算了筆賬:"僅運輸周期縮短一項,就為我們節省了30%的原料庫存成本,鐵路的'一站式'服務真是幫到了點子上。"
綠色答卷,在"雙碳"背景下的運輸方式革新。列車輪軌與鐵軌的碰撞聲,在"雙碳"目標下有了新的詮釋維度。相較于公路運輸每噸公里0.12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鐵路貨運的碳強度僅為其1/3,全程鐵路運輸方案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1.2萬噸。漯阜公司在方案設計中特別強調"綠色屬性":不僅選用低能耗機車牽引,更通過優化編組計劃減少列車空載返程,使能源運輸的碳足跡進一步降低。
這種綠色轉型的示范意義遠超項目本身。當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原料倉庫通過鐵路專用線直接"接駁"新疆煤田,其構建的"開采—運輸—生產"綠色供應鏈,為鋼鐵行業低碳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正如行業專家指出:"在國家推進'公轉鐵'的戰略背景下,漯阜公司的實踐證明,鐵路貨運不僅是能源保供的'穩定器',更是綠色發展的'助推器'。"
服務升級,從"貨物承運"到"供應鏈管理"的理念躍遷。上門營銷時攜帶的不是標準化運價表,而是根據企業生產周期定制的"運輸日歷";協調的不是單一線路運力,而是聯動沿線各站區"全程時刻"——漯阜公司的服務創新,體現了從"承運人"到"供應鏈管理者"角色進化。為保障混配煤運輸,他們建立"一企一策"工作臺賬:在商水站開辟專用貨位,在馬鞍山站協調優先卸車,甚至根據鋼鐵企業爐窯檢修計劃動態調整發運節奏。
這種深度服務帶來的是雙贏格局。安徽錦福公司簽訂月發運6000噸的量價互保協議,背后是對鐵路服務的高度信任;漯阜公司借此新增年貨運量7.2萬噸,更重要的是積累了能源供應鏈管理的寶貴經驗。當貨運調度室的大屏上實時顯示著專列運行軌跡,當營銷人員能精準預測企業下季度的運輸需求,鐵路貨運正在從傳統的"噸位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升級。
從商水站駛出的混配煤專列,如同一支流動的畫筆,在祖國大地上繪制著現代物流的新圖景。在人民日報倡導"構建現代化流通體系"的背景下,漯阜公司的實踐揭示了一個深刻道理:鐵路貨運的競爭力不僅在于運量大、速度快的硬件優勢,更在于主動融入產業鏈、服務供應鏈的軟件創新。當越來越多的"疆煤專列"通過鐵路專用線直達工廠車間,中國鐵路正在為國家能源安全和綠色發展,交出一份兼具效率與溫度的時代答卷。這列火車的轟鳴聲,恰似新時代交通強國建設的鏗鏘足音,正朝著更高效、更綠色的未來堅定前行。(河南 付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