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則廣告,“驅蚊第一股”,出名了。
沒錯,就是下面這則潤本股份在廣州地鐵投放的家庭主題廣告。
講真,看到這“一家三口,兩男一狗”還疊加了“白T”、“白襪”等標簽,真的很難讓人不想歪…
以致于不少網友辣評:
“明明是賣驅蚊液的,卻被誤會成了賣潤滑液~”
“潤滑岡本,簡稱潤本”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岡本的兄弟版~”
“建議改名潤同~”
事情發酵后,潤本官方也做出回應:
海報意在表達產品全家適用的賣點,因圖片中的兩位男性年齡差距不夠大,導致父子關系不明顯,后期會注意并整改。
對于這個回應,網友們的回應也很搞笑:
建議再出一個母女養貓版的…
至于一個母嬰品牌作出這樣的營銷是否恰當,則是見仁見智。
但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潤本的這波營銷,反正是出圈了。
潤本,大家應該都聽過或者買過它家的驅蚊液。
但很少人知道,這其實是一家廣州企業。
潤本股份的創始人趙貴欽和鮑松娟夫婦,一個來自廣東汕頭,一個來自浙江義烏。
兩人都是不到20歲就走出校門闖蕩社會,早年開過線下母嬰連鎖店,也做過OEM代工,為各個品牌貼牌生產痱子粉、相關止癢產品等。
2006年,夫妻二人切入驅蚊市場,創立了鑫翔貿易(潤本前身),從代工開始,為多家品牌生產貼牌產品,多以線下經銷模式為主。
2010 年,趙貴欽瞅準時機,正式推出自有品牌潤本。
驅蚊企業千千萬,潤本是如何脫穎而出的呢?!
概括來說,主要有兩點:
一是精準定位。
干母嬰連鎖店出身的夫妻倆太懂媽媽們的焦慮——安全溫和>驅蚊效果>價格,而 傳統驅蚊液刺鼻有毒,媽媽們根本不敢給孩子用。
所以,潤本主打“孕婦、嬰童專用”,宣揚純植物精油成分、安全無毒等特點,迅速攻占寶媽圈。
二是精準踩中電商風口。
潤本從起步之初便是主打的線上直營,一步步開拓了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等線上渠道,精準踩中電商風口。
公司也舍得在營銷上花錢,2024年,公司的銷售費用高達3.80億,是研發費用超10倍。
靠著這兩個“法寶”,潤本成了“網紅品牌”——45ml的電熱蚊香液,一年賣超3700萬瓶,驅蚊貼更是年銷超3億片。
此后,夫妻倆又將產品線拓展到了嬰童護理系列產品、精油系列產品,三大產品線并列。
此后,資本入局。
2021年,高瓴資本以投前20億元的估值,完成了對潤本生物的投資。
2023年10月,趙貴欽成功將潤本推上資本市場,成為了A股“驅蚊第一股”,其身家亦隨之大漲,于2024年首次登上胡潤百富榜。
目前,潤本股份的總市值已超170億。
做滅蚊生意,干出市值超170億的日化巨頭。
牛!
傳奇故事講完了,接下來講講現實。
僅從業績表現上來看,潤本股份的業績還是很不錯的。
營收,逐年穩步增長,已經超13億;
凈利潤,增長也穩定,2024年已超3億。
毛利率超58%,凈利率近23%,是門相當賺錢的生意。
潤本股份此前發布的招股書曾顯示:
公司大單品45mld 電熱蚊香液,單位銷售成本低至1.81元,售價卻在8元以上;
36片裝的植物精油貼,單位銷售成本近2.42元,售價則高達19.9元。
只能感慨,孕婦和小孩子的錢,確實比較好賺。
但在好賺以外,潤本的產品其實有些爭議。
2018年,央視新聞在測試了包括潤本在內的50款驅蚊貼產品后發現,這些驅蚊貼驅蚊效果很差,達不到宣稱的驅蚊時間和驅蚊有效距離。
在這之后,潤本驅蚊貼也更名為強調成分的植物精油貼。
2023年5月,消費者報道曾針對4款驅蚊手環/驅蚊貼做過防蚊測評,該4款樣本均無驅蚊效果,其中也包括潤本叮叮植物精油貼。
除此之外,2021年12月13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了關于防曬商品、濕巾及紙制品網絡交易的商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公告。
據該公告,潤本京東自營官方旗艦店售賣的嬰兒手口濕巾細菌菌落總數不合格。
在黑貓投訴上搜索“潤本”關鍵詞,相關投訴達到377條。
當中不乏嬰兒濕巾發霉、產品使用后過敏、產品使用無效果等。
而在潤本股價屢創新高的同時,有股東也開始減持了。
你覺得潤本的產品好用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