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飯碗,要端在自己的手里。但實際情況是,我們目前還有一點距離。在《自然-食品》雜志上的一篇最新文章中,科學家指出,全世界近二百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一個國家完全實現自給自足。
研究分析了186個國家的糧食生產數據,涵蓋谷物、蔬菜、水果、肉類、乳制品、植物油和糖等七大類食物。結果顯示,只有圭亞那在所有七類食物中都能滿足本國人口的需求。我國和越南緊隨其后,分別在4類食物中實現了自給。其中我國尚未自給自足的,是乳制品。
實際上,全球僅約1/7的國家在五個或以上的食物類別上實現自給,而超過1/3的國家和地區僅在兩個或更少的食物類別上能夠滿足自身需求。其中,阿富汗、阿聯酋、伊拉克、我國澳門地區、卡塔爾和也門,在七類食物中無一實現自給,完全依賴進口。
看得出來,這幾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都相對極端,要么是像阿富汗這樣極不發達,嚴重依賴外界援助的,要么是像澳門地區這樣極其發達,本身不需要發展農業的。
那為啥圭亞那能成為唯一全面自給自足的國家呢?
圭亞那的農業生產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約90%的人口居住于此。該國在傳統農業領域,如水稻和糖的生產上具有優勢,產量遠超國內需求,主要用于出口。此外,圭亞那還積極發展非傳統農業,包括玉米、大豆、根莖類作物、蔬菜、水果和畜牧業等,以實現飲食多樣化和提高小農戶的收入。
近年來,圭亞那政府大力投資農業基礎設施和技術,推動農業現代化。例如,政府在2024年預算中撥款約967.8萬美元用于玉米和大豆的生產,預計到2025年底,將有3萬英畝土地用于這兩種作物的種植。此外,圭亞那還在擴大水產養殖、畜牧業和高附加值農產品的生產,以提高食品安全和減少對進口的依賴。
盡管圭亞那在糧食自給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如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技術水平有限和氣候變化的影響等。為此,政府正在實施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善農田灌溉系統、推廣可持續農業技術和加強農產品加工能力,以增強農業的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
這項研究強調了國際糧食貿易和合作的重要性。大多數國家仍依賴進口來滿足本國人口的飲食需求,因此,建立多元化和有韌性的糧食供應鏈,對于確保全球糧食安全和公共健康至關重要。
圭亞那的可取之處,值得世界各國學習;他們所面臨的挑戰,也值得全世界警惕。尤其是像某個只有4類食品能夠自給自足的超級大國,還在搞貿易戰,實在是害人害己。有搞本國優先的工夫,讓本國好好發展該發展的產業,提升競爭力,填飽自己人的肚子, 這才是當總統該思考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