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4 16:41 發布于:山東省 來源:搜狐網日照日報
當漯阜公司機關院內響起孩子們的歡笑聲,5月31日的這場"粽情端午童心飛揚"親子活動,便超越了普通節日慶祝的范疇。75組鐵路家庭在包粽子與套圈游戲中綻放的笑容,恰似一束光,照亮了企業與職工家庭之間的情感紐帶——這不僅是對"六一"兒童節溫馨致意,更是現代企業將人文關懷融入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圖片由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通訊員提供)
宣傳片里的職業啟蒙,在幼小心靈播撒鐵路精神的種子。一樓大廳的宣傳片成為最動人的教育課堂。當孩子們看見父母在月臺接發列車的挺拔身影、在檢修庫專注調試設備的專注神情,那些平日里"爸爸媽媽在鐵路上班"的抽象概念,突然有了具象化的載體。一名信號工的女兒指著屏幕驚呼:"那是爸爸在檢修信號燈!"眼中閃爍的自豪光芒,恰是企業文化傳承的最佳注腳。
這種職業認知的啟蒙意義非凡。在鐵路系統特有的倒班制工作模式下,職工子女往往對父母的工作場景缺乏直觀認知。漯阜公司精心剪輯的工作片段,讓孩子們看見凌晨四點的車站調度室、高溫下的線路巡檢現場,這些畫面比千言萬語更能解釋"為什么爸爸節日還在值班"。當一個男孩在觀后感中寫下"爸爸修火車的樣子像超級英雄",企業精神便完成了代際傳遞的奇妙旅程。
粽香里的文化浸潤,傳統節日與企業關懷的雙重賦能。包粽子環節堪稱傳統文化與企業溫情的完美融合。有經驗的職工媽媽們手持粽葉示范折角技巧,孩子們笨拙卻認真地模仿,糯米與紅棗的香氣里,飄著"端午節要紀念屈原"的講解聲。車間職工特意帶孩子參加活動:"想讓他知道,除了吃粽子,這個節日還承載著家國情懷。"更具巧思的是活動中的"鐵路元素"植入。工作人員將粽子葉折成火車頭形狀,用紅豆在粽葉上拼出鐵軌圖案,讓傳統民俗與企業特色自然融合。當孩子們舉著自己包的"鐵路主題粽子"合影時,傳統文化的傳承便有了更鮮活的表達形式。這種將節日儀式感與企業認同感相結合的設計,比單純發放節日禮品更具情感穿透力。
套圈游戲里的情感聯結:從"企業活動"到"家庭記憶"的升華。場地中央擺放學習用品看似普通,卻藏著企業的用心——書包上印有鐵路標志,鉛筆盒刻著"安全第一"的企業理念。當一個小女孩套中印有火車圖案的筆記本時,她父親(一名火車司機)的眼眶瞬間濕潤:"這比我拿年終獎還開心。"
這種情感共鳴的背后,是企業對職工家庭需求的精準把握。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鐵路職工常因倒班制缺少陪伴孩子的時間。活動特意設置的"親子協作套圈"環節,讓平日里聚少離多的父母與孩子有了共同目標:一名職工與兒子配合套中最遠的獎品時,父子倆擊掌瞬間被鏡頭定格,成為企業宣傳墻上最溫馨的畫面。正如一位職工在反饋中說:"平時總跟孩子說工作忙,今天他親眼看見我和同事們一起努力,反而更理解我的工作了。"從宣傳片里的職業認知,到包粽子時的文化傳承,再到套圈游戲中的情感共鳴,漯阜公司的這場親子活動,構建起"企業-職工-家庭"的三維關懷體系。在人民日報倡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背景下,這種將節日關懷、文化傳承與家庭情感融合的創新實踐,展現了現代企業的責任擔當。當孩子們帶著印有鐵路標志的禮物回家,他們帶走的不僅是節日的歡樂,更是對父母職業的理解與認同——這種認同終將轉化為職工扎根企業的內在動力,讓企業發展擁有更深厚的情感根基。
或許活動的終極意義在于,當鐵路職工看見孩子在宣傳片中認出自己時的驚喜眼神,當他們與孩子共同包出歪歪扭扭的粽子時的開懷大笑,企業與職工之間便不再僅是工作關系,而成為了彼此支撐的情感共同體。這恰是新時代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義:以人心為橋,讓溫情永續。(河南 付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