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科技學院蔗海綠航團隊前往湛江湖光農場,深入甘蔗田的腹地,開展實地調研活動,旨在全面剖析當地甘蔗種植的現狀,并探索促進湛江糖業振興的科技動力與創新策略。
湖光農場作為湛江地區甘蔗種植的核心基地,其獨特的種植模式及生產狀況,對當地糖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次調研聚焦于甘蔗種植的品種選擇、種植技術、成本投入、病蟲害防控以及市場銷售等關鍵環節,以期為甘蔗種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建議。
湖光農場的甘蔗種植以糖蔗為主,采用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據生產經營部副部長符策凡介紹,當前甘蔗種植的畝產水平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若氣候條件良好,畝產能達到9噸左右。湛江地區年降雨量在1600-1800毫米之間,夏季降水充沛,為甘蔗的生長提供了較為有利的水分條件。然而,這種粗放式的管理方式逐漸顯現出其弊端,如生產效率低下、對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不足等,亟需通過技術創新與管理優化,全面提升生產效能。
調研團隊在甘蔗田實地考察通過生產隊長了解到,湖光農場主要種植的甘蔗品種包括桂糖002、236、61-62和460。其中,桂糖61-62品種前期生長緩慢,后期則表現出強勁的生長勢頭,耐水耐肥且含糖量高,非常適合湛江地區的氣候和土壤。然而,它易感染葉病,因此病害防控措施需加強。桂糖460品種則莖稈粗壯,產量高,因此深受當地農戶喜愛,是當前種植的主要品種。不同品種的甘蔗在生長周期、抗逆性和經濟價值等方面存在差異,合理選擇種植品種對于提高甘蔗產量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在種植成本方面,一位生產隊長為調研團隊詳細核算了各項投入。每畝甘蔗的肥料投入成本在300-900元之間,主要包括尿素、鉀肥和藥肥等。此外,還需考慮人工費用、農藥支出以及機耕作業等成本。總體而言,甘蔗種植要實現收支平衡,畝產至少需要達到7噸。當前甘蔗的收購價格為470元/噸,農民在收獲后需將1.55噸/畝的甘蔗交給農場,剩余部分才能作為自身收入。這種成本與收益結構使得甘蔗種植的利潤空間較為有限,農戶的經濟收益受到較大制約。
甘蔗種植的關鍵環節在于把握不同生長階段的技術要點。春季種植需抓住氣溫回暖的時機,確保甘蔗能夠順利萌發和生長。秋季則要充分利用高溫條件促進甘蔗的快速生長,提高產量。分蘗期是甘蔗生長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如同甘蔗的“青春期”,需確保水分和養分充足,以促進分蘗和生長,為高產打下堅實基礎。此外,除草也是甘蔗種植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技術環節。常用除草劑有敵草隆、草銨膦等,并可搭配2甲4氯鈉和鹽巴等輔助物質,增強除草效果,減輕雜草對甘蔗生長的競爭。
在新品種的試種探索方面,調研團隊了解到,湖光農場正在試種一種名為“崀穎1號”的新品種甘蔗。該品種分蘗多、易收割,老葉能自然脫落,降低了收割后清理難度和成本,備受回收公司喜愛。新品種的試種為甘蔗種植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機遇,通過不斷篩選和推廣適應性強、產量高、品質好的甘蔗品種,有望大幅提升甘蔗種植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盡管甘蔗種植在品種和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病害方面,黑穗病,又稱甘蔗黑粉病,是甘蔗種植中的一大威脅。該病主要通過帶菌種子傳播,若種子消毒不徹底,極易導致感染。這不僅影響甘蔗的正常生長,還會導致產量和品質的顯著下降。市場方面,低迷的行情使得甘蔗的收購價格長期處于較低水平,470元/噸的保底價讓蔗農的利潤空間所剩無幾。此外,甘蔗種植還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約,如干旱、洪澇、臺風等自然災害,這些因素都可能對甘蔗的生長和產量產生不利影響。當前,如何在病害防控、市場波動及自然災害等多重挑戰下,確保甘蔗種植穩定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此次調研讓團隊深刻認識到甘蔗種植面臨的諸多挑戰,尤其是長期困擾蔗農的黑穗病難題。調研團隊衷心希望農學專業的大學生們能夠盡早攻克這一技術難關,為蔗農帶來更多的希望與收獲。同時,期望相關部門能加大對甘蔗種植的政策扶持和技術指導,推動其向現代化、精細化轉型,進而促進湛江糖業的繁榮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