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作為大將,由于其過人的軍事能力,他在很多軍迷心中的地位如同元帥。因此,我軍能打的將領素有彭林劉徐粟五人并稱,但很多人對此不太能理解。
魯迅說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為什么粟裕在軍迷心中的地位高?和粟裕率先屢創“第一”有關,他有兩個“第一”,打破了當時的常規,某種程度,粟裕以實踐行動給解放軍的戰略方向,劈開了一條路。
一、粟裕是全軍第一次殲滅美械師的將領
我軍在武器裝備方面,吃夠了落后的虧!
紅四軍轉戰贛南的時候,紅四軍主力3600人,一共也就1100支槍,3個人才一支槍。
粟裕在新四軍時期,武器裝備的數量有限且大多較為陳舊,如一些老舊的步槍、手槍以及少量的機槍等,子彈很少,每人只能有幾發好子彈外。一直到1943年,粟裕指揮新四軍一師教導團向偽軍曹家埠據點發起進攻,粟裕才第一次使用上山炮。
因此,“窮則迂回穿插”,為什么我軍打仗喜歡兜來兜去,極少正面和敵人對陣?就是武器不如人,你正面硬扛,會被敵人的強大火力直接轟掉。
粟裕則打破了這個例外,直接和敵人的強大火力對上,證明武器雖然重要,但采用適當戰法,仍舊可以殲滅對方。
國民黨李天霞整編第83師是中央軍嫡系,其山炮數量與整編74師相當,且配備了一定的美械裝備,戰斗力強悍。
此前,我軍從來沒和美械軍打過,對于能不能和美械軍一較高下,大家心里都沒底。
對于敵人擁有強大火力的部隊,毛主席的原定方略,是依照過去在敵人重兵壓境的情況下,“跳出內線,到外線作戰”的經驗,讓華中野戰軍、山東野戰軍避開強敵,轉移到淮南作戰。之所以那么做,關鍵還是某種程度忌憚敵人的強大火力。
粟裕則堅持在內線作戰,居然通過蘇中戰役打垮了李天霞的整編第83師。
這讓很多人想不到,毛主席也想不到,因為這是我軍第一次殲滅美械師,毛主席親自來電向粟裕詢問:“打的是否是整編第八十三師?消滅了多少?尚存多少?”
毛主席連續用三個反問,可見毛主席的心里的驚喜,粟裕的這個“第一次”,說明美械師沒那么可怕,我軍一樣可以打趴他。
二、粟裕是全軍第一個開展大兵團作戰的將領
大兵團作戰,就是指規模比較大,殲滅敵人比較多的大型戰役,這種作戰的難度極高,我軍戰將千員,能夠真正駕馭大兵團作戰,有過大兵團作戰經驗的將領,一個手指頭都能數得清。
紅軍時期,我軍總體人數不多,作戰規模最大的是紅四方面軍,但作戰人數大概是8萬來人,不超過10萬人,此外,也是多次分批殲滅敵人,不算大兵團作戰。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多采取游擊戰、運動戰,因為人少裝備差,不具備殲滅日軍大兵團的能力,因此,很少發起大規模的戰爭。參與人數最多的百團大戰,其主要任務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摧毀日軍深入抗日根據地的主要據點,并不是殲滅敵人。
解放戰爭前期,我軍多處于守勢,東北戰場林總被陳明仁追著打,華北戰場聶帥被傅作義打得無法還手,中原戰場的劉鄧大軍非常艱難,山東戰場陳毅兩淮失守,在這種狀況下,我軍大多處于守勢,毛主席對于我軍是否有能力殲滅敵軍大兵團,更是沒有十分的把握,畢竟,自南昌起義以來,我軍還沒有真真正正地打過一次大兵團作戰。
粟裕發動了豫東戰役,這是我軍第一次真正的大兵團作戰,共殲國民黨軍隊九萬四千余人,解放了大片中原地區,使國民黨軍失去了在中原戰場上實施戰役進攻的能力。
豫東戰役,就是國共雙方大兵團真正地硬碰硬對決,國軍也展現出極高的軍事素養,而我軍在幾乎已經步入死局的情況下,硬是“剛”贏了,此戰也讓毛主席發現我軍原來已經具備殲滅敵軍大兵團的能力。
綜上所述,粟裕確實是一位善于開拓的將領,如果說毛主席在軍事上多以戰略思維破局,其戰略構思是當時的第一人;那么,粟裕則是善于從實際行動破局,真正地在軍事實踐上,打破常規給敵人以狠狠教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