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中國籃協頒布的《中國籃球協會入籍籃球運動員管理辦法 (試行)》,旨在提升中國籃球競技水平。然而,這一政策在 CBA 各俱樂部中卻未得到積極響應,多數球隊持觀望態度,使得歸化計劃推進受阻。
而與此同時,亞洲其他國家卻沒有閑著,新疆外援勞森被黎巴嫩歸化,山西外援古德溫被卡塔爾歸化,而亞洲杯日期臨近,中國男籃目前仍無任何歸化的消息。蘇群表示:“現在歸化各個球隊積極性不高,之前李凱爾歸化也是俱樂部出的錢。歸化球員打國家隊,一般就是像李凱爾這種一錘子買賣,大家還在問說李凱爾以后還會不會替中國隊打比賽?不會,他說好了就這一次大賽。打個比方說,如果巴里-布朗真的歸化成功了,他要是打得好肯定不止打一屆比賽,當然每打一次就要單獨給錢。”
CBA 公司未針對歸化球員制定明確的上場時間規則,是俱樂部遲疑的主要原因。在現行CBA 規則下,外援上場時間嚴格受限,若歸化球員上場時間界定不明,將給俱樂部賽事安排帶來極大不確定性。俱樂部擔心,在投入大量資金歸化球員后,卻無法在比賽中合理使用,從而影響球隊成績和投入產出比。例如,若歸化球員上場時間與外援相同,那么球隊在陣容調配時就需謹慎權衡,這種政策的不確定性,讓俱樂部不敢輕易邁出歸化的步伐。
同時,歸化成本高昂也是俱樂部不得不考慮的因素。與足球不同,籃球天才大多集中在美國,讓美國球星放棄國籍加入中國,不僅難度大,而且代價極高。俱樂部需要承擔包括球員薪資、轉會費、歸化手續費用等一系列開支,這對于許多財力有限的俱樂部來說,是難以承受之重。一些民營俱樂部甚至表示,連本土球員的工資支付都面臨壓力,更無力承擔歸化球員的巨額費用。相比之下,將資金投入到青訓體系中,雖然回報周期長,但更具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這也使得俱樂部對歸化持謹慎態度。
在國家隊層面,歸化球員的使用效果也存在爭議。以李凱爾為例,雖然他在男籃世界杯中有一定表現,但與隊友的配合默契不足,且比賽結束后便重返 NBA,此后未再為中國男籃出戰。這讓俱樂部對歸化球員為國家隊長期效力的穩定性產生懷疑。若花費巨資歸化的球員,只為國家隊打一屆大賽,那么對于俱樂部的投入而言,性價比過低。此外,國家隊比賽中只能使用一名歸化球員,這也讓俱樂部大規模歸化資源浪費。
就在 CBA 各隊對歸化持消極態度時,新疆外援勞森被黎巴嫩歸化,山西外援古德溫被卡塔爾歸化,而即將于 8 月 5 日至 17 日在沙特阿拉伯吉達舉行的 2025 年男籃亞洲杯上,眾多參賽隊都已通過歸化增強實力,中國男籃卻仍未確定歸化人選。
中國籃協若想推動歸化政策落地,需與CBA公司協同合作,盡快明確歸化球員在聯賽中的上場時間等細則,為俱樂部提供清晰的政策指引。同時,可考慮設立專項基金,分擔俱樂部的歸化成本,提高俱樂部的積極性。否則,在國際籃壇激烈的競爭中,中國男籃恐將因歸化不力而在亞洲賽場上進一步落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