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特人本賽季的劇情,怎么看都有點“命運眷顧到頭,轉眼天塌地陷的意思,剛剛用一串天價頂薪合同續下冠軍班底,外界剛覺得波士頓這回真的要進入長線統治,結果東部半決賽就被尼克斯兩場20分逆轉,不僅衛冕夢碎,連球隊核心塔圖姆都在關鍵第四戰跟腱斷裂,直接宣布下賽季報銷,這個劇本你要說誰能提前寫出來,估計連波士頓本地媒體都得自嘆不如。
其實如果只看常規賽,凱爾特人管理層這一年操作,真沒啥可挑的,塔圖姆和布朗雙核續約,外加懷特、霍勒迪全都鎖死,陣容深度在聯盟里也是一檔水準,打熱火、步行者、雄鹿這種東部老對手都沒怎么掉過鏈子,連本賽季總薪資直接飆到2.31億美元,創造歷史新高,老板那架勢,活脫脫一副“只要能奪冠,花錢不是事的氣場,但你說巧不巧,季后賽這一輪,所有精密的算盤都被一場傷病打碎了。
塔圖姆這條跟腱,真成了壓垮球隊的最后稻草,賽季前大家都還在討論布朗和塔圖姆到底誰更配得上FMVP,布朗決賽搶鏡一時無兩,塔圖姆場上表情卻是全網熱梗,本來大家都覺得這事兒還可以再爭個三五年,誰想到現在直接輪到醫學專家上場,恢復期18-24個月,等塔圖姆回來的時候,聯盟格局都不知道翻多少遍了,說句扎心的,哪怕塔圖姆能恢復個七八成,爆發力和運動能力肯定不復當年,巨星隊列都得打個問號。
更讓人頭疼的是,塔圖姆那份5年3.2億美元的頂薪合同還沒正式生效,下賽季就要頂著5413萬美元的工資空掛賬上,換句話說,凱爾特人直接用歷史級別的薪資壓力,鎖死了一個下賽季報銷的當家核心,管理層這下是徹底進退兩難,拆也不是,不拆又看不到希望;更別提NBA新勞資協議還加了一堆“土豪線懲罰,超過2.078億美元直接觸發階梯式奢侈稅,單賽季總支出飆到4.94億美元,老板再有錢,也得掂量掂量。
站在球迷視角,其實也挺無奈,凱爾特人這套陣容本來就很少見,既有老辣的霍勒迪、懷特,也有正值巔峰的雙探花,替補席還能隨時掏出一兩個能打硬仗的角色球員,按理說應該是最不怕傷病的隊伍,偏偏塔圖姆這種位置、這種級別的斷檔,誰也頂不上,塔圖姆這幾年一直扛著球隊往前走,到了關鍵時刻卻成了最大短板,真應了那句話——成也塔圖姆,敗也塔圖姆。
回頭看管理層操作,有人說格羅斯貝克家族套現是神來之筆,剛奪冠就以61億美元天價把球隊賣了,落袋為安,看現在的局面,這波操作確實有點未卜先知的味道,新老板Symphony Technology Group接手,面對的卻是一個薪資爆炸、核心巨星賽季報銷的爛攤子,短期內想復制去年的輝煌,難度不是一般大。
另外,外部環境也沒給凱爾特人留什么余地,新勞資協議下,超過“第二土豪線直接封死所有補強空間,中產特例、買斷市場全都說拜拜,交易靈活性也沒了,陣容想微調都難,ESPN那邊已經爆料,凱爾特人要在三周內開五輪會議,專門討論陣容去留問題,霍勒迪大概率成為犧牲品,球隊重建的大幕可能很快就要拉開。
問題來了,凱爾特人到底是該擺爛一季,等塔圖姆傷愈歸來再賭一把,還是干脆徹底推倒重建,趁著布朗還有交易價值,盡快回血止損,球迷里兩派都吵得不可開交,有人覺得“再賭一年是唯一選擇,也有人說再拖下去只會錯失窗口,畢竟NBA歷史上,跟腱斷裂能滿血回歸的超級球星屈指可數,塔圖姆能不能成為那個例外,沒人敢打包票。
從大環境來看,凱爾特人這波頂薪續約潮,確實走到極致了,管理層的決策模型也早擺到臺面上——總冠軍優先,哪怕奢侈稅爆炸都不回頭,現實卻給了他們一記重錘,球員傷病、薪資鎖死、陣容失衡,外加老板高位套現,幾乎是所有壞消息一次性爆表,波士頓球迷這會兒估計都在感慨,去年總冠軍真是賺到了。
說到底,塔圖姆這場傷病,直接改變了凱爾特人未來三年的劇本,球隊是選擇硬著頭皮繼續押寶陣容,還是果斷止損重建,管理層怎么選都不輕松,球迷也得做好心理準備,波士頓這段“冠軍窗口期可能比想象中短得多,這就是NBA,現實比劇本還狠,誰都不敢說下賽季會發生什么,但凱爾特人這個夏天,注定風雨交加,所有人都得重新寫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