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的密集披露,國內新勢力車企的毛利率表現真的令人意想不到,呈現出明顯的分化態勢。
在這場激烈的市場角逐中,頭部企業憑借高端化布局與供應鏈整合策略,進一步鞏固了自身的盈利優勢,而部分品牌則依靠規模效應與成本優化手段,成功實現了業績的突破,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在這一過程中加速演變。
目前,賽力斯以27.62%的整體毛利率傲視群雄,穩坐行業頭把交椅。
較2024年四季度還提升了1.2個百分點。究其原因,是其與華為深度合作的問界系列車型持續熱銷的強大支撐。尤其是M8、M9等高端產品,在銷售中的占比不斷提升,直接拉動了賽力斯的毛利結構優化。
并且,得益于前些年的研發積累,今年的成本控制就顯得不那么負重,讓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保持較高的盈利水平。
小米汽車首次披露的汽車業務毛利率數據令人矚目,達到了23.2%,一舉超越了比亞迪、理想等l車企。主要歸功于其首款高端車型SU7 Ultra的交付貢獻;與此同時,小米規?;当镜哪芰σ查_始逐步顯現。在單季交付量突破5萬輛之后,小米在供應鏈上的議價權顯著增強,為其盈利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理想汽車整體毛利率維持在20.5%,連續十個季度保持盈利,展現出強大的盈利韌性和穩定性。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百萬輛大關,毛利率達到20.07%,在規模效應的帶動下,依然保持著較高的盈利水平。
在國內新勢力車企中,小鵬汽車整體毛利率首次突破15%,達到15.6%,汽車業務毛利率更是達到10.5%,創下了七個季度以來的新高,顯示出其在成本控制和產品定價策略上的優化成效。零跑汽車毛利率提升至14.9%,營收也成功突破百億大關,在市場競爭中逐漸站穩腳跟。
反觀全球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整體毛利率降至16.3%(汽車業務剔除碳積分后僅為12.5%),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儲能業務成為其財報中為數不多的增長亮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