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經歷過這樣的夢境?
高考已經開始了,可你還在瘋找考場,甚至你自己都不太清楚自己屬于那個考場,多少號,只是一直在焦急地尋找。
高考臨近,你又坐在高三教室里,面對眼前的模擬卷,大腦一片空白,心中焦急萬分。有時候還會在夢中納悶兒,我好像已經上大學了啊,怎么又回來考試了?
網上有不少人提出過這樣的問題:明明已經畢業了,甚至已經參加工作好多年了,為什么還是會經常夢到又重新回到了高中或高考考場?
想要搞清楚這個疑問,首先要了解兩個概念:意識和潛意識。心理學家表示,潛意識雖然幾乎察覺不到,但卻占據了人類意識中的90%以上。人絕大多數情況下的表現,都是潛意識來支配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看到蟑螂會感到厭惡、害怕,而不是出現欣喜、憐愛的情緒,這就是潛意識作用的結果。
從出生到現在,你可能無數次看到蟑螂,看到他們爬過食物,讀過有關蟑螂的文字,看過相關視頻或畫面,聽別人說起過或自己想象過有關蟑螂的事情。而每一次經歷,都會在你的心底留下一個或細微、或強烈的情緒波動的痕跡。所有的經歷共同作用形成了你現在對蟑螂的看法和反應。
同樣的,有的人不怕蟑螂,也是受潛意識支配,也是過往無數經歷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有些潛意識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慢慢改變的。
有了這些知識,你就可以更加理解俗語“初生牛犢不怕虎”和寓言《黔驢技窮》等故事,在心理層面的深層邏輯。
再比如,你在廚房看到一只蟑螂,然后開始制定滅蟑計劃,進行了一次衛生大掃除,網購了蟑螂藥并涂撒在廚房的各個角落。這個就是有意識的行為。
而夢境,正是潛意識的杰作,它是潛意識的一種顯像表現。你的情緒、情感、欲望、執念、興趣,也都屬于潛意識。
回到正題,經常夢到回去參加高考,是潛意識對過往經歷、現實壓力與內心訴求的獨特表達。這種夢境看似是對學生時代的簡單回溯,實則蘊含著復雜的心理機制,以下從多個維度解析其背后的深層原因:
1、未完成的心理執念
高考作為人生關鍵節點,承載著 “通過努力改變命運”、“一考定終生” 的認知和信念。
有的人可能高考時發揮失常,或后悔高中沒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進而會在潛意識中形成一個 “未完成事件”,或是埋下一個“不甘心”的執念。
夢境中反復回到考場,本質是內心對 “重新證明自己” 的渴望 —— 即便現實中已取得其他成就,潛意識仍試圖在這個象征 “人生分水嶺” 的場景中,彌補曾經的那個遺憾。
有的人可能覺得,我明明已經釋懷了呀?不覺得遺憾了。這就是潛意識的魔力所在,所謂“釋懷”,或許僅僅是你自己說服了自己,但潛意識里的“疤痕”還在,并未完全修復。
2、現實壓力的投射
高考是很多人一生當中第一次獨自面對比較大的壓力和挑戰,而高考的緊張感與現實中的競爭壓力具有同構性。
當人們在工作、生活中面臨考核、抉擇或重大挑戰時,潛意識會將當下的焦慮 “翻譯” 成高考場景,并在夢中重現 —— 用熟悉的壓力模式釋放情緒。
弗洛伊德提出的 “焦慮轉移” 理論認為,大腦會將抽象的壓力轉化為具體的記憶場景。例如,項目匯報前頻繁夢到高考,是因兩者都觸發了 “被評估、限時完成任務” 的焦慮內核。
3、對純粹目標的懷念
高三時期的目標單純明確,就是高考時考個高分,金榜題名,而且努力與回報的關系直接可見。但進入成年后,生活目標多元化,并且努力的結果常常會受到其它復雜因素影響,容易讓人產生失控感。
夢境回到高考考場,本質是大腦在尋找 “努力就有確定答案” 的安全感,用學生時代的簡單邏輯對抗現實的不確定性,夢境成了對 “純粹奮斗狀態” 的心理補償。
4、身份認同的重構
高考是 “學生” 身份的終極考驗,畢業后的身份轉變(如成為職場人、父母)可能引發潛意識的身份認同沖突。
夢境中重返考場,是大腦在重新梳理 “過去的我” 與 “現在的我” 的關聯。 通過再次面對高考,確認自己是否真正超越了過去的局限,實則是潛意識在整合不同人生階段的自我認知。
5、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夢境高發期),大腦會整合近期記憶碎片。比如2025年高考馬上就要到了,若白天接觸到與高考相關的信息(如新聞、他人談論),大腦可能隨機調取高考記憶形成夢境。
這種情況下,夢境更偏向碎片化場景(如找考場、忘帶文具等),缺乏完整情節。
關于“夢回高考考場”的起因,大致就是這些情形。那為什么很多人都會做這種夢呢?這其實是文化集體潛意識的影響。
高考作為中國社會獨特的文化現象,已融入集體心理底層。榮格提出的 “集體潛意識” 理論認為,某些共同經歷會形成群體共享的心理原型。
高考夢境的普遍性,本質是社會對 “教育改變命運” 的集體焦慮在個體潛意識中的投射。
由此可見,高考夢境通常會在人壓力過大的時候出現,越是處于焦慮情緒當中,越容易做這樣的夢。那我們該如何看待高考夢境呢?
其實,這是這是大腦調節壓力的正常機制,做夢是一種釋放情緒和焦慮的渠道。因此從心理健康角度來看,這未必是一件壞事,坦然面對就好。
甚至,你還可以借此機會“修煉”自己一把。不可否認,部分人有時候擁有“支配夢境”的“超能力”,可以在夢境中出現半清醒狀態,進而“改寫劇情”。
這時候,你就可以在夢里設計“考的都會,蒙的全對”、“金榜題名,走上人生巔峰”的劇情了,通過這種心理暗示來增強現實中的掌控感。
您有過掌控夢境的經歷嗎?
高考夢境就像一面鏡子,映照的不僅是過去的考場,更是當下內心的真實狀態。理解其背后的心理邏輯,或許能讓我們在現實中更從容地面對挑戰。
畢竟,人生的 “答卷” 從不止一份,而我們早已在成長中積累了比高考更豐富的解題智慧。
最后,祝愿今年所有的考生都超常發揮,加油!
敬請點贊、轉發、關注。
#尋找熱愛表達的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