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學宿舍里,當年有個荒廢型學生。姑且叫荒廢一:
不太愛上課。愛打游戲、看閑書。跟舍友的交流主要是聊電影、交換模擬器老游戲心得。大二下半學期,他基本搬出去住了,大三租定了房子,完全住外頭了:當然許多東西還是留在宿舍里,考試周回來住一下。除了上課應卯,其他都很消極。也不找實習,也不找工作。
我一個同屆同學,姑且叫荒廢二。乍看很閑散,也不太愛上課。平時在食堂里蹭零食的時間,多過在教室。但英語很好,性格豪邁。大四寫論文時,有許多需要翻譯的細碎東西,都是他給大家幫的忙。他弄完了,大家當然請他吃東西咯。
我另一個同屆同學,姑且叫荒廢三。喜歡蹭校園卡,蹭吃蹭喝蹭洗澡。捯飭得一身清爽,然后在宿舍打游戲。他是很認真地打了四年游戲,樓里的游戲萬事通。
若跟我說:她大學宿舍樓里,也有個姑娘,看著不太認真學習。姑且叫荒廢四。
上課不算用心,在大學就喜歡周末(或非周末)做短途旅游。經常不在宿舍里。常跟宿舍里的人吵架,一吵就容易激動。性子沖,好打抱不平,愛為同學出頭,人緣并不算太好。
荒廢四后來畢業了,一時沒找到工作,就去了某涉外度假村:大家都說辛苦,她說沒事,樂意。
荒廢三后來畢業了,回老家城市去,找了個企業上班。
荒廢二大學一畢業就去了英國——我們都感嘆,“哦,學英語是為了這個!”
荒廢一大學畢業了還是沒工作。
五年后,荒廢四因為勤苦肯干,被外派去度假村海外分部了。
荒廢三繼續在老家企業工作。結婚生子,順順當當。
荒廢二從英國回來后,自己跟人合伙開了個培訓機構,小老板。
荒廢一還是沒有工作。
又三年后,荒廢四成了度假村歐洲某分部村長。
荒廢三慢慢地在本地企業,按年資升了中層,好好地帶兒子。他還是愛打游戲,時不時跟老同學交流心得。
荒廢二繼續做小老板。
荒廢一還是沒有工作。
許多人聽到類似同學故事時,都有一點期望,且容易走兩個極端:
或者希望聽到這人一路荒廢到底,或者渴望聽見這人一鳴驚人。以便滿足“從小看看,到老一半”、或者“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這兩種心理。
越走極端的命運,最容易吸引眼球嘛。
然而接觸的人多一些,自然明白:這些例子,并不具有必然性。相當部分人,曾經的高低,都不過一段人生經歷;將來進了社會,吃點苦受點罪,或多或少都能調整過來;最后大家都還是前赴后繼地,過上普通人的日子。
大概人世間的事復雜萬端。各有各的路,未必有共通性。一個人在生活每個階段的經歷,都不一定與以后的生活狀態有必然聯系。有人苦了一輩子,后半生起來;有人順了半輩子,遭了厄運。絕大多數人則是苦樂參半,平淡度過。
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個人的生活側面,往往參照價值有限。畢竟大多數人展示給他人看的那一面,無論刻意或無意,都很片面。如果覺得自己在學生時代,或以后的什么時代里荒廢了時光,也沒太要緊。那些小時候大嚷“要贏在人生起跑線”,最后未必贏了;每個階段都要非要力爭上游是件好事,但不一定就此決定人生。
人生很長。每個人自有其際遇與命運。
一段時間里,做自己覺得對的事就好。
只是,無論自己是荒廢還是上進,都該謹慎于自己的期待值。
因為眾所周知:壓力來自于已有的挫折、沖突與矛盾,以及對可預期未來的焦慮。心態的好壞,到最后就是預期管理。如果能早早地明白“我所付出與所得未必成正比,此刻的人生未必能直接影響到之后的人生”,早早地學會不要擅自歸因,別總琢磨著“我現在不順一定是以前做得不對”,大概更有利于此后的生活。
世上許多事,真就是隨機的。放輕松點前進也許會好些。當日所種的因,未必立刻就能結果。委屈自己做的許多事,也未必能順心如意。
接受這種相對開放的可能性,有利于長期心理健康。
順便,我自己就是文章開頭所說的荒廢一。
收在這本書里,謝謝您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