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里的李白是什么樣?
是“仰天大笑出門去”的瀟灑?
是“天生 我材必有用”的狂傲?
還是喝醉了酒,去水里撈月的浪漫詩仙?
醒醒吧!朋友們。
真實的李白,早被他的詩篇鍍了金,而血淋淋的現實,比他的詩更讓人破防。
電影《長安三萬 里》,那個挺著啤酒肚、高喊“千金散盡還復來”的中年男人,可能更接近真 相。
剝開浪漫的糖衣,你會看到1個:
4次結婚,4次都以悲劇收場
死前只能投靠遠房叔叔
蕞終死于抑郁和疾病的
失意者李白。
他看似瀟灑走天下,其實一輩子,都在門第的歧視、仕途的幻滅里,苦苦掙扎。
他的故事,就是一個天才,被現實按在地上摩擦的血淚史。
你可能不知道,李白這輩子,正經工作就干了2年!
驚不驚訝?一個整天游山玩水、喝酒作樂的人,錢從哪來,靠寫詩能養活自己?
別天真了,李白的“財富密 碼”,堪稱古代版“軟飯硬吃”的頂流操作。
追根溯源,還是因為他的出身。
《新唐書》白紙黑字寫著,他家祖上,在隋朝時,因為走sī鐵鹽犯了罪,被發配到西域(吉爾吉斯斯坦)。
他爹李客,偷偷帶著小李白,跑回四川,繼續做生意,成了大商人。
家里多有錢?看他小時候寫的詩就知道:“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白玉盤”這么貴的東西,窮人家的孩子誰見過?
但有錢沒用,在唐朝,商人的地位實在太低了,連科舉考試的門都摸不著。
他爹砸錢,讓他讀書,指望他靠才華,當官翻身。
結果呢?這條路比他自己寫的“蜀道”還難!
他去巴結刺史,求推 薦,人家根本不理他。
21歲,他爹死了,更慘的是,親哥哥們把家產幾乎全霸占了,只給他留了一丁點。
眼看要喝西北風,怎么辦?
他的“貴人”出現了,大詩人孟浩然。
孟浩然太了解李白了:這人活在云端,根本沾不了地氣。
讓他操心柴米油鹽?他那些豪邁的詩句早憋死了。
于是,孟浩然做媒,把27歲的李白,“嫁”進了豪門,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家。
這就是“入贅”,靠著宰相孫女婿的名頭,李白總算衣食無憂,還能繼續游山玩水,結交權貴。
可惜好景不長,許氏在家,獨自撫養2個孩子,操勞過度,年紀輕輕就病死了。
李白呢?為了爭口氣,為了當官夢,在外面飄了整整10年。
許氏死后,李白帶著孩子,搬到山東。
之后經人介紹,他娶了劉氏當續弦。
劉氏是個實在人,根本看不懂李白的詩,只覺得這個男人沒正經收入、整天喝酒,交狐朋狗 友、不務正業。
2人天天吵,李白受不了,又跑了,還在詩里大罵劉氏是“猖狂婦人”、“愚婦”。
最后,這婚離得干脆利落,劉氏轉頭就改嫁了。
后來,李白和1個,被丈夫休掉的山東婦人,同 居了(史書沒留名字)。
這個女人很好,不僅照顧李白,和他前妻的孩子,還給他生了個兒子。
可惜,好人不長命,5年后她就病死了。
快50歲時,李白迎來了,此生蕞傳奇的1段婚姻。
他在梁園喝醉了,大筆一揮,在墻上寫下一首《梁園吟》。
剛好被路過的宗煜看到,宗煜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孫女,為了保住這首詩,竟然豪擲千金,直接買下整面墻!
2人因此結緣,成了夫妻。
宗氏懂他,支持他,2人志趣相投,一起隱居修道,李白還寫詩秀恩愛。
看起來很美,對吧?
但李白的“作死”基因,又發作了!
安史之亂爆發,別人逃命都來不及,57歲的李白,卻覺得機會來了。
他不顧妻子宗氏的苦苦哀求,腦子一熱,投靠了起兵謀反的永王李璘。
結果呢?永王兵敗,李白成了反賊同黨,鋃鐺入獄,被判流放夜郎(貴州偏遠之地)。
宗氏為了救他,求爺爺告奶奶,四處求人,耗盡家財,頭發都白了大半。
雖然后來趕上大赦,李白撿回一條命,寫下“輕舟已過萬重山”,但這對患難夫妻,此生卻再也沒能相見。
4段婚姻,4場悲劇。
每一次,都離不開李白的“浪漫”和“執念”。
他像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活在“當大官、做大事”的夢里,卻把生活的重擔、家庭的冷暖,全丟給了身后的女人。
更扎心的是他的結局,根本不是撈月成仙。
電影《長安三萬 里》,有個靈魂拷問。
獄卒問李白:“你為啥要投靠永王?”
李白一臉茫然:“為什么不能投靠永王?”
他竟然不知道,永王在謀反!
這政zhì覺悟,低得讓人窒息。
跟他齊名的高適,就完全不一樣。
高適務實,從小保安隊長(封丘尉)干起,一步一個腳印,最后成了詩人里,官蕞大的。
李白呢?起點就是副部級(翰林待詔),給皇帝貴妃寫詩,結果嫌官小,嫌工作無聊,鬧脾氣不干了。
皇帝賞他點錢,真把他打發了。
他天真地以為,自己生來,就是要當宰相、匡扶天下的。
結果呢?在權力場里,他幼稚得像張白紙。
力士脫靴,貴妃捧硯,聽著解氣吧?
實際上,徹 底得罪了權貴。
人家稍微挑撥一下,說他的詩暗諷,楊貴妃像趙飛燕(結局很慘),他就混不下去了。
永王事件,徹 底暴露了,他的政zhì覺悟有多幼稚。
妻子宗氏,1眼看穿永王是反賊,拼命攔他。
他卻一根筋地認為:永王姓李,幫他就是幫大唐。
結果一腳踩進火坑,差點把命搭上。
流放被赦免時,李白已經60歲了,頭發白了,身體垮了,但心里那團火還沒滅。
看著老對頭高適,步步高升,他不服啊!
居然異想天開,跑去報名參軍,想靠軍功再搏一把。
結果呢?征兵處的軍官,看著這個白發蒼蒼、病怏怏的老頭,直接擺手:“不收!”
這一擺手,徹 底打碎了他一輩子的夢。
那一刻,支撐他的所有東西,轟然倒塌。
理想幻滅,加上長年漂泊、酗酒,身體早就掏空了。
巨大的絕望,像冰冷的潮水把他淹沒。
他抑郁了,病得更重了。
走投無路,他只能拖著病體,去投奔在安徽,當縣令的遠房族叔李陽冰。
1個曾經名動天下、讓貴妃研墨、力士脫靴的詩仙,晚年竟淪落到寄人籬下!
在生命的最后時光,浪漫了一輩子的李白,終于做了1件務實的事。
他把畢生心血,一沓沓詩稿,顫抖著交給族叔,求他幫忙出版成集。
然后,他寫下了人生,最后一首詩《臨終歌》,他在詩中把自己比作,折翼墜 落的大鵬鳥。
這一次,他不再高喊“扶搖直上九萬 里”,而是絕望地承認:我飛不動了,我失敗了。
不久,李白病死在當涂,葬在青山腳下。
沒有撈月,沒有成仙,只有無盡的凄涼和遺憾…
所以啊,朋友們,這才是李白最后的故事。
4次婚姻,沒有1次圓 滿收場,辜負了愛他的人;
追逐一生當大官的夢,碎得稀爛,還差點搭上性命;
風光無限的“詩仙”,晚年寄人籬下,在抑郁和病痛中孤獨離世。
沒有撈月成仙的童話,只有一個追夢人,撞得頭破血流的現實。
為什么我們聽了心里發酸,甚至有點想哭?
因為在他身上,多多少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啊!
誰年輕的時候,沒做過幾個閃閃發光的大夢?(“天生 我材必有用”)
誰沒在現實面前,碰過幾次頭破血流?(“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誰沒在夜深人靜時,懷疑過自己走的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們:
追夢沒有錯,但別把夢架得太高,高到看不見腳下的路,看不見身邊人的冷暖。
天真不是罪,但在復雜的世界里,光有才華和熱血,真的不夠。
他不是神 仙,他就是一個倔得要死、天真得要命、也摔得蕞慘的追夢前輩。
那我們能從李白的故事里,學到點啥?
1.夢想要有,但也得接點地氣。
別像李白一樣,眼睛只盯著“宰相”高位,腳下的小路都走不穩。
把大目標拆開,一步步來,走穩當點,別摔那么狠。
2.珍惜眼前人。
別像李白,為了那飄在天上的“長安夢”,把家里苦苦等待的妻子、嗷嗷待哺的孩子都拋在腦后。
功名利祿是過眼云煙,真心待你的人,才蕞暖。
3.接受不完 美,放過自己。
李白到死,都在跟自己較勁,太痛苦了。
追夢路上,努力了,拼過了,就算結果不如意,也別把自己逼進死胡同。
喝杯酒(別學他酗酒),睡一覺,明天太陽照常升起。
李白的詩,是盛唐的瑰寶;
李白的人生,是給所有追夢人的一面鏡子。
鏡子里的他,頭破血流,滿身傷痕;
鏡子外的我們,看著他的故事,
心疼他,也提醒自己:
追夢的路啊,別只顧著抬頭看星星,也記得踩穩腳下的石頭,牽緊身邊人的手。
走慢點,沒關系,別摔丟了快樂,別弄丟了那個,蕞重要的自己。
素材來源:《李白(名人傳記叢書)》
(本文旨在提供一種解讀視角,歷史人物的復雜性遠非一篇短文能盡述。李白的詩歌成就不朽,其人生際遇亦留給后人無盡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