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第2期
《機床與工具》1953年第2期是“試造工作”專刊,封面上展示的是東北第十一廠(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前身)于1952年試制成功的153型單柱立式車床。
本期共刊載了14篇文章,設立專刊是考慮到各廠在試造方面水平、態度參差,這對“大規模經濟建設”形成了阻礙。
本期重點刊載了蘇聯專家布羅斯古林(前面提到的“高速切削法”訓練班班長)關于新機器新生產掌握問題的報告以及東北第十五廠成功試造6H82萬能銑床的總結報告,這些報告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我國機床工具行業企業要么不能生產,要么生產出來的只能作為樣品而無法大批量供應工業的境況。同時,也對性能試驗、車間裝配精度等的標準做了資料匯編。
點擊圖片看全文
文章總結了東北第十五廠(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前身)6H82萬能銑床的試造過程與結果。試造工作取得顯著成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該銑床具備高速切削能力,主軸轉速高,進給量可調,能滿足不同加工需求。機床設計注重操作便利性,手柄集中布置,減輕操作者疲勞。性能測試顯示,銑床在高速切削時保持穩定,各部件配合良好,切削液供應充足,有效冷卻工件。
試造過程中,制定了詳細的施工計劃與技術文件,為后續生產奠定基礎。施工組織與管理得到加強,明確了各車間任務與資源需求。人員配備方面,調配了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確保試造順利進行。
試造初期遇到諸多挑戰,如部件精度不足、材料代用問題等。但通過優化工藝、改進工裝夾具,問題逐步解決。裝配工作嚴格遵循精度要求,確保各部件配合精準。部件加工與裝配采用流水線方式,提高效率。
性能測試與精度檢驗結果表明,銑床精度與性能達到設計要求。空載與負載測試顯示機床運行平穩,切削力與功率消耗在合理范圍內。工作物精度檢驗結果符合預期,表面粗糙度與尺寸精度達標。
總之,東北第十五廠6H82萬能銑床試造成功,驗證了設計合理性與工藝可行性,為后續批量生產提供了可靠依據。
1953年第3期
在《機床與工具》1953年第3期中,封面上展示的是上海虬江機器廠(上海機床廠前身)出品的精密鏜床。本期共13篇文章,其中有4篇是譯文。
本期圍繞淬火、退刀等工藝,絲杠、銑刀、鉸刀、刀架等設計方法開展了經驗推廣。另外,首次推出的批評建議欄目,對東北第十五廠第一車間某段長忽視產品質量的問題做了通“刊”批評,批評直白且強烈,且希望該廠領導將處理結果寄給本刊。
點擊圖片看全文
文章介紹了傳動絲杠的工藝規程,包括前言、技術條件、施工工序、材料與熱處理、精度等級、加工余量與公差、切削條件等部分。
前言指出在批量生產中,傳動絲杠的制造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彎曲問題,但通過工友和技術人員的努力,已取得一定進展。
技術條件詳細規定了絲杠的螺距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硬度等要求。
施工工序涵蓋了從下料到最終檢驗的全過程,包括粗加工、熱處理、精加工等步驟。
材料與熱處理部分強調了材料選擇的重要性,并介紹了幾種常用的材料及其熱處理工藝。
精度等級將絲杠的精度分為五級,適用于不同精度要求的機床。加工余量與公差部分給出了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公差范圍。
切削條件討論了切削液的使用、切削速度的控制等。此外,文中還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加工技巧和注意事項,如刀具的使用、切削過程中的振動消除等。這些內容為傳動絲杠的制造提供了詳細的工藝指導,有助于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機床雜志社
官網|
主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北京機床研究所有限公司
電話|010-64739683
郵箱|edit@jcs.gt.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