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作家出版社,發現更多文學好書
★ 作者沒有使用華麗的辭藻,仍舊是其特有的樸實的語言風格,以小說家特有的“現場感”的描述方式,講述了自己和身邊人的故事。這位睿智、眼光獨到的文學大家以其獨特的人生經歷和深刻的社會洞察,展現了對社會、文化和人性的思考。
★ 在這本書中,你可以看到童年時期淘氣的張平、青年時期迷茫的張平、中年時期堅韌的張平,以及現在仍舊文學生命力充沛、富有創作激情的張平。《沉默大佛與無言口碑》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與這位“人民作家”無限接近的機會,去到他的世界,感受他的歡樂、悲傷、樂觀、遺憾、詼諧等等豐富細膩的內心。
★ 《沉默大佛與無言口碑》能夠喚醒不同年齡的人的時代記憶,每個人都能找到共鳴之處,都會為之觸動,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具有直擊心靈的力量。
點擊圖片即可進入購買鏈接
《沉默大佛與無言口碑》
張 平 著
作家出版社
新書介紹
這是一部充滿溫情、反思和希望的散文集,它以小見大,以平實書寫真摯,以閱歷追尋曠野,歷史、文化、社會、人生……世事看不厭,天闊任飛旋。
收錄了作者在不同時期創作的多篇散文作品。這些作品以真摯的情感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作者對文化、歷史、人物、生活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展現了一位作家的人文關懷和對生命的熱愛。文化傳承與保護是這部散文集的核心主題之一。作者以云岡石窟、汾酒等文化符號為切入點,探討了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與發展。人物描寫是這部散文集的另一個重要特色,作者通過展現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和人生經歷,表達對親情、師恩、友情的珍視。語言風格上,這部散文集樸實自然,真摯感人。作者用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文化、歷史、人物、生活的感悟,語言富有感染力,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作者介紹
張平,民盟盟員,當代作家。祖籍山西,生于西安。歷任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山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民盟山西省主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山西省副省長,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
主要作品有——
短篇小說《祭妻》《姐姐》等。
中篇小說《妮兒》《血魂》《永久的悼念》等。
長篇紀實文學《孤兒淚》。
長篇小說《法撼汾西》《天網》《兇犯》《紅雪》《抉擇》《十面埋伏》《國家干部》《重新生活》《生死守護》《換屆》等。
雜文、散文、短篇小說集《我只能說真話》《沉默大佛與無言口碑》《祭妻》等。
《張平文集》兩部。
先后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莊重文文學獎”、“金盾文學獎”金獎、“趙樹理文學獎”、“曹雪芹華語文學大獎”、“吳承恩長篇小說獎”、“當代文學獎”、“茅盾文學獎”、“中國圖書獎”、“國家圖書獎”等,先后八次獲得“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小說《抉擇》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建國50周年獻禮作品”,入選“建國70周年70部優秀長篇小說”。
長篇小說均被改編為影視劇,先后獲得“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獎”、“五個一工程”特別獎、“建國70年獻禮影片”等。
作品已被翻譯為英語、法語、俄語、日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等多國文字。
文章試讀
父親的眼神、號哭和憤怒
父親去世很多年了,至今讓我無法忘卻,常常想起的是那一次父親的眼神,還有那一次父親的號哭和憤怒。歷歷在目,如在眼前。
父親屬雞,生于1921年。2002年去世,終年八十一歲。
父親出生在農村。在我的記憶中,爺爺脾氣耿直,不喜歡大腳的奶奶。所以一輩子就生了父親一個兒子,父親是地地道道的獨子。其實奶奶的腳很小,小時候和奶奶睡在一個炕上,每次見到奶奶的腳,心里都十分恐懼害怕。奶奶的腳完全畸形,所有的腳指頭全都被折斷擠壓在腳底下,根本伸展不開。奶奶走路,其實著地的部分就是那些彎曲的腳趾背面。我常常想,像奶奶這樣的小腳女人,一輩子會有多么痛苦。
我爺爺的父親弟兄三個,但爺爺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獨子。爺爺排行老二,是跟爺爺的堂哥和堂弟一起算的,他們倆是親兄弟。像這樣的家庭,弟兄幾個早該分家,但因為我爺爺的兒子,也就是我的父親考上了大學,這在我們當時的那個村子里,可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時候爺爺的堂哥堂弟認為考上大學就相當于考中了進士,考中進士自然就一定要當大官,當了大官那可是要光宗耀祖,財源滾滾,大富大貴,因此就一直不分家。于是,由于地多,家里條件也好,土改的時候,就被劃成了富農。后來我們村里的一個老貧農對我說,你爺爺太倒霉,虧大了,如果跟他們早分家,最多也就劃一個下中農。下中農,就是依靠的對象。而富農,則是被打倒的對象。
父親考上的是西北工學院(現西北工業大學),西安解放后,也任職于西北工學院。父親當時是西北工學院最年輕的副教授之一,三十出頭。副教授在建國初期,可是一個十分稀缺的身份。父親教授土木建筑專業,據父親說,他的課程那時候非常受歡迎,每逢他講課時,大教室里總是擠得滿滿當當,有時候連過道上都站滿了學生。一是因為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多年戰爭留下來的斷垣殘壁隨處可見,即使在城內,也能看見數不清的廢墟殘骸,這就讓土木建筑專業成為當時最熱門的學科之一;二是父親算是這方面的權威,父親的老師,不少都是這一領域十分權威的國外學者和建筑大師;三是父親的講課通俗易懂,十分風趣,父親備課認真,一絲不茍,學生每一堂課都大有收獲,愿意聽也喜歡聽,甚至有很多不是這個專業的學生也常常來聽父親的課程。
父親講課生動,與他的文學素養有關。
父親記憶力超群,能滾瓜爛熟地背誦《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論語》《孟子》《道德經》《詩經》《禮記》《楚辭》等經典名著,即使后來年紀很大很大了,對其中的一些篇章,仍然能十分流利地背誦。
父親雖然是理工專業,卻始終十分喜愛文學。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四大名著、三言二拍,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暴風驟雨》《風云初記》《苦菜花》,國外的名著《戰爭與和平》《欽差大臣》《堂吉訶德》《高老頭》《巴黎圣母院》,他都看過無數遍。1954年作家楊朔到西北工學院講課時,父親說,一千多人的大禮堂,差不多擠進去了兩千多人。房梁上,窗臺上,都有人爬上去聽講。父親說,他也擠在學生堆里,整整站了三個多小時。
父親講課時,常常把唐詩宋詞夾雜在各種建筑結構的畫面里,讓學生聽得如癡如醉,如夢如幻。
父親初中時,就是名震學校的學霸,什么課程都是滿分,每一次考試都是第一名,而且成績遙遙領先于第二名。父親一上了初中,就再也沒有花過家里的錢。小學考初中,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學,每一次考試,他四周都坐滿了家里有錢,但成績很差的同學,前前后后,他一個人替四個人代考做題,同時還要做自己的答卷,而且不能是一樣的答案和作文。每一次都能順利過關,都能讓這些孩子包括自己考上最理想的學校。父親后來給我說這些時,常常十分不好意思,顯出格外尷尬的表情。他說那時候社會很腐敗,監考老師都被買通了,所以他才能明目張膽,毫不顧忌,順利完成代考。代價是每考中一個學生,給他四個銀圓。四個銀圓在那時是一大筆錢,一塊銀圓可以買一只羊,兩袋面,一百斤大米,三塊銀圓就相當于一年的學費。
考大學的那一年,父親一次掙了三十塊銀圓。其中有一個富商,父親給他的孩子代考居然考上了一所一流大學,讓他一家喜出望外。為了報答父親,只他一家一次性就給了父親十八塊銀圓。
對一個抗戰時期的大學生來說,這絕對是一筆巨款。
四年大學,一直到父親畢業結婚,靠的都是這筆錢。
父親常常講,那時候是他這輩子最富有的時候。
那一次父親的眼神,還有那一次父親的號哭和憤怒。歷歷在目,如在眼前。
作家出版社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進入購買鏈接
《沉默大佛與無言口碑》
張 平 著
作家出版社
往期回顧,點擊關注
排版:鄧 寧
編輯:祁創祎
一審:劉豈凡
二審:劉 強
三審:顏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體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