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要笑瘋了!斷句這事真是博大精深!
壹號土豬肉,我一直讀“ 壹號 土豬肉 ”,沒想到是“ 壹號土 豬肉 ”, 「 壹號土 」 是商標;
德子土雞,原來應該讀“ 德子土 雞 ” 「 德子土 」 是商標;
白象 多半袋/桶面 , 「 多半 」 是商標;
千禾0添加醬油, 「 千禾0 」 是商標;
山里來的土雞蛋,「山里來的土」是商標;
樹上熟水果,「樹上熟」是商標……
這“ 文字游戲”,玩得太溜了吧。
這兩天,白象“多半袋/桶面”系列產品,“多半”是商標的事,鬧得沸沸揚揚。
最新進展,白象道歉了,但卻被網友們質疑“含歉量”多半不足。
講真,誰能想到,方便面包裝袋上印著的“多半袋面”,居然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多半袋”,而只是一個商標。
話又說回來,雖然是商標,但如果白象能夠在實質上做到“多半袋”,那大家也沒話說。
但很遺憾,媒體實測,“多半袋/桶面”在凈含量上并沒有多半,只多了1/5到1/4。
也不是大家以為的“加量不加價”,含量多了1/5到1/4,價格也漲了1/4左右。
所以,這個“多半”,確實有點套路 !
事實上,大家之前對白象的印象,還是不錯的。
1996年,白象從生產面粉、面條轉型,正式進入方便面市場。
憑借爆款——國內第一款骨湯方便面“1元大骨面”,白象的營收一度沖破40億,成為行業內僅次于康師傅的存在。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有日本企業曾提出了戰略入股白象的計劃,但被拒絕了;
彼時,康師傅以及華龍面業(今麥郎的前身)都有和日資合作。
這也為白象后來成為“國貨之光”埋下伏筆。
此后,白象一度沉淪,直到2021年后,憑借捐款救災,以及大量招殘疾人等重新翻紅。
沒想到,最終卻因為玩起了“多半袋”的梗而失足翻車。
更讓人防不勝防的, 是 過去這一年多以來,這樣 “套路”比比皆是。
看,千禾0添加醬油,「千禾0」竟然只是個商標,根本不是大家以為的零添加,甚至其中一款醬油中還檢測出了鎘;
晨光乳業旗下的高端鮮奶品牌“供港壹號”,也不是大家以為的專供香港。
媒體找了一圈,硬是沒發現香港哪里有賣;
賣得比普通豬肉貴很多的“壹號土豬肉”,“壹號土”也是商標…
都說中國人不騙中國人…
咱就是說,能不能多點真誠,少點套路?!
這事,你怎么看?!關注我們,評論區聊聊吧!
掃下方二維碼,直接進群暢聊~
— 往期推薦閱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