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放射配體療法(Radioligand Therapy, RLT)是一種革命性的癌癥靶向治療技術。其核心原理是將放射性核素(如镥-177、錒-225)與能特異性結合腫瘤標志物的配體(如抗體、小分子肽)偶聯,形成“精準制導導彈”,直接向癌細胞遞送輻射殺傷,同時最大限度保護健康組織。
2024年,諾華的RLT藥物Pluvicto全球銷售額突破14億美元,成為前列腺癌治療的新標桿。這一數字背后,是放射配體療法從實驗室到臨床的爆發式增長。巨大的研發資金、尖端技術的突破,以及全球范圍內的合作與競爭,正推動著RLT藥物的開發進入全新高度。RLT正成為各大制藥巨頭競相投資、加速推進的核心賽道。
一、RLT的核心優勢
1.精準靶向
傳統放療(EBRT)雖能殺傷腫瘤,但會誤傷周圍健康組織,且無法治療轉移灶。RLT通過“靶向分子+放射性同位素”組合,實現全身性精準投送。靶向分子(如PSMA抗體、生長抑素類似物)識別癌細胞表面標志物,放射性同位素(如Lu-177、Ac-225)釋放粒子摧毀腫瘤。Pluvicto治療轉移性前列腺癌的臨床試驗顯示,其能夠使轉移灶縮小率超60%以上。
2. 診療一體化
同一靶點可同時用于診斷成像(如PSMA PET-CT)和治療,實現“先定位、再殲滅”。例如釓[??Ga]/镥[1??Lu]雙核素標記技術,可在一次用藥中完成診斷與治療。
3. 克服耐藥
即使對化療、免疫治療耐藥的腫瘤,RLT仍能通過DNA雙鏈斷裂機制殺傷癌細胞,且不受常見耐藥通路影響。
二、RLT的發展趨勢
RLT領域正在迅速擴大,目前包括兩種新一代批準的療法和另外67種臨床開發資產。主要趨勢包括RLT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放射性同位素彈頭和靶向部分)的創新,以及將RLT擴展到更廣泛的靶點和腫瘤類型。
放射性同位素創新
RLT的臨床特征由其放射性同位素的物理性質決定,包括其半衰期和放射性衰變過程中發射的粒子,這些粒子具有不同的輻射能級和組織穿透距離。一般來說,更高的療效與更短距離內更大的能量沉積有關,而更高的安全性與更短的距離和更快的半衰期有關,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鄰近和全身健康組織的輻射暴露。
當前一代獲得批準的RLT(Pluvicto和Lutathera)都使用β粒子lutetium-177(Lu-177)作為有效載荷。經驗證,Lu-177是使用的主要放射性同位素,占臨床期RLT的45%。
下一代RLT正在研究新型放射性同位素,包括α粒子。與β粒子相比,α粒子具有更高的能量和更短的穿透距離,這可能轉化為更高的療效,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脫靶毒性。錒-225(Ac-225)是研究性RLT中使用的主要α粒子(占臨床階段資產的28%),在后期試驗中有多個RLT,如FPI-2265和RYZ101。然而,Ac-225的復雜衰變鏈始于能夠產生強烈反沖效應的α粒子發射,可能導致子放射性同位素從螯合劑中逃逸并導致脫靶活動。鉛-212(Pb-212)是一種較新的α粒子替代品(占臨床階段資產的9%)。與Ac-225相比,它的半衰期更短,衰變鏈更簡單,這可能支持更好的安全性,并允許優化劑量以提高療效。
銅-67(Cu-67)也被探索為治療性放射性同位素,部分用于治療診斷應用。與基于Lu-177的RLT不同,后者與鎵-68等其他元素一起用于成像,Cu-67可以與元素相同的Cu-61或Cu-64最佳配對,從而實現具有一致生物分布和藥代動力學的成像和治療配對。鋱-161在半衰期和β粒子發射方面與镥-177具有相似的特征,但也會發射大量的俄歇電子和轉換電子。這些是低能電子,具有非常短的組織穿透力,可以提供高度集中的輻射,從而增強潛在的效力,特別是對抗微轉移。
靶向部分創新
靶向部分必須具有大小和結合親和力的最佳平衡,以實現有利的藥代動力學,使腫瘤能夠攝取和分布,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腫瘤外暴露并補充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
目前獲得批準的RLT分別使用肽和非肽小分子靶向SSTR2和PSMA。這兩類靶向部分在管線中占主導地位,分別占臨床階段資產的33%和29%。展望未來,下一代肽和其他基于小分子的RLT旨在通過白蛋白結合結構域(例如BAY3563254、CTT1403)或雙靶點結合基序(例如SAR bisPSMA)等適應來優化腫瘤的攝取和保留。
除了這些方式,早期RLT的常規抗體仍然是一種選擇(占臨床階段資產的17%)。盡管常規抗體以高特異性增加了可用靶點的范圍,但由于其較大的尺寸和較長的循環時間,它們可能面臨腫瘤攝取和毒性挑戰。鑒于此,下一代RLT正在利用工程蛋白和抗體衍生物,如小型抗體、抗體片段和納米抗體(例如AKY-1189、CAM-H2、RAD204)來增強遞送并降低毒性風險。
更廣泛的靶點和腫瘤類型
近一半的臨床階段資產專注于兩個已驗證的RLT靶點:32%的資產針對前列腺癌中的PSMA,17%的資產針對NETs和其他SSTR2+腫瘤(如乳腺癌、甲狀腺癌和膠質母細胞瘤)中的SSTR2。
然而,該領域正在跨腫瘤類型多樣化,針對大于20種腫瘤類型和大于25個獨特靶點的RLT正在開發中。這些包括在其他模式中驗證的靶點(如HER2和FRα),以及尚未被批準的治療方法(如FAP、GRPR和MC1R)解決的探索性靶點。
-04-
三、RLT需要應對的主要挑戰
RLT 在制造和物流方面面臨著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固有的障礙,這可能會限制其可擴展性和可及性。這些因素包括起始母體放射性同位素的供應限制,生產未受污染的最終放射性同位素的復雜性,此外考慮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需要“及時”生產和物流,以及處理和處置的安全考慮。
RLT 設計的創新可能無法完全解決這些問題,因為下一代阿爾法粒子也要面對挑戰。 Ac-225 面臨供應受限和副產品污染問題。相比之下, Pb-212 的供應挑戰較小,因為它使用更容易獲得的起始同位素(如釷 -228 ),并且依賴于資本密集度較低的發生器。
-05-
結語RLT 將外部放射治療的效力與靶向治療的精確性相結合,為解決多種癌癥類型未滿足的需求提供了機會。放射性同位素和靶向部分的不斷創新, RLT 有望影響 NETs 和前列腺癌以外的護理標準。盡管面臨物流、成本、人才等挑戰,但隨著靶點發現加速、產業生態成熟及全球協作深化, RLT 有望成為繼化療、靶向藥、免疫治療后的第四大抗癌支柱。
參考資料:
1.The landscape for radioligand therapies in oncology. Nat Rev Drug Discov.2025 Jun 3.
公眾號內回復“ADC”或掃描下方圖片中的二維碼免費下載《抗體偶聯藥物:從基礎到臨床》的PDF格式電子書!
公眾號已建立“小藥說藥專業交流群”微信行業交流群以及讀者交流群,掃描下方小編二維碼加入,入行業群請主動告知姓名、工作單位和職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