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沖在最前面,或者說承擔最重要的作戰任務,風險是非常大的!
南麻、臨朐兩戰,華野四縱就一直是主攻,沖在最前面,戰后,減員了6000余人,人員無法補充,只得進行縮編,其中的一個師被迫縮成了2個團。我們要知道,四縱參戰總人數不到2萬人,一下子減員了三分之一。
因此,在軍隊,幾乎人人都知道,當主攻肯定會傷亡重大。但即使這樣,解放軍打仗,還是人人搶著當主攻,如果當不了主攻,被安排當助攻,在解放軍內部,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
電視劇《亮劍》中就充分展現了這個情節,趙剛政委去師部開會,沒有搶到主攻,當時師部讓772團擔任圍殲山崎大隊的主攻任務,李云龍特別生氣,對著趙剛發火:是你去師部開的會,要是我老李去開會,他程瞎子敢跟我搶主攻,當年在鄂豫皖,還是老李手把手教他打槍的!
后來,李云龍打平安縣城,獨立團的士氣嗷嗷叫,誰都憋著一口氣,李云龍干脆不分主攻、助攻,所有部隊都是主攻。
雖然《亮劍》是電視劇,但在解放軍的軍史上,確實是沒有人想當助攻,全部都想當主攻!
華野分兵以后,毛主席電文寫道:陳毅、粟裕率領七個縱隊,并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一個縱隊開往魯西南(后轉入豫皖蘇地區),配合劉鄧大軍作戰。要注意,這里已經明確提到,華野的陳、粟是配合大軍作戰,劉鄧大軍才是主角。但按照粟裕的性格,是不可能當一個輔攻,他表示暫時不想下江南,想在江北打一打,結果一打,華野變成了殲敵的主攻。
到濟南戰役的時候,由于王耀武將濟南劃分為東西兩個守備區,守備東區的主力是曹振鐸整七十三師等“中央軍”,守備西區的主力是吳化文雜牌軍,東強西弱。因應施策,按照粟裕原先的部署,由華野西集團為主攻,東集團為助攻,可以更快打下濟南城。王耀武也判斷出解放軍的主攻方向,對西區做了重點布置。但東集團的指揮員是聶鳳智,他根本不想當什么助攻,戰前他在向各部傳達作戰命令時,自作主張地把粟裕、許世友交給的“助攻”改成了“主攻”,要求部屬硬攻、狠攻、強攻。結果東、西集團全部都變成了主攻,把王耀武打蒙了,根本搞不清解放軍到底想干嘛?
為什么解放軍打仗,全部都想當主攻呢?
一是機制得當。解放軍比國民黨軍更愿意敢打敢拼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擢升機制特別靈活,不像國軍有那么多條條框框,資格資歷綁縛著,士兵要成為一個軍官很難。解放軍士兵在戰場之上,前面槍林彈雨,你敢冒著渾身窟窿的危險往前拼命沖,過后沒死,也沒因為缺胳膊少腿導致不能打仗,那么很快就能入黨提干,這不需要很聰明的腦子,只需要有能豁得出去的膽子,所以解放軍中以悍勇著稱的部隊特別多,戰斗積極性也普遍非常高,他們都想當主攻而獲得戰功。
二是信仰理念。思想政治問題非常重要,北伐軍都是新兵,為啥能打敗經驗老到的軍閥,就是因為黃埔軍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那為什么國軍后面的戰斗力又下降得如此嚴重,也是因為老蔣叛變革命,導致國軍思想政治體系的紊亂。我黨歷經鮮血的慘痛教訓,高度重視思想教育工作。毛澤東到了井岡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辦學校,組建教導隊,給士兵們講共產主義,講馬克思列寧思想,講紅軍的理念。因此,解放軍是一支有理想有信念有信仰的隊伍,知道為誰而戰,敢打敢拼。
基于以上原因,解放軍打仗,在氣勢上真的是拉滿,人人都覺得當助攻是沒戰斗力是表現,一門心思想當主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