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烏鴉。
如今,除了買房擔心爛尾、找租住公寓擔心對方跑路外,連看似很穩的全屋定制裝修同樣有風險。
要知道,一個整裝公司如果“暴雷”了,輕則是幾萬塊意向金白白損失,重則是你裝修了一半的房子被迫停工,導致你被迫要延遲入住外,還要擔心工人在你家掛橫幅討工錢,甚至有極個別情緒激動的會打砸業主家已裝修好的部分泄憤,以及搬走電器。
為此,你只能再付一遍裝修款,花費兩倍以上的預算咬牙挺過去。
而這就是目前許多選擇住范兒整裝的成百上千業主所要面臨的糟心事。
1
話說前兩天跟狗哥嘮這事,一向消息比較靈通的狗哥竟十分驚訝:“啊?住范兒倒了?”說來也巧,烏鴉能得知此事也是純屬偶然。
去年堂姐著手裝修,起初差點選定住范兒,最終卻因設計方案始終談不攏,加之板材款式也不盡如人意,這才僥幸避開一劫。可她的閨蜜(這里以張姐稱呼)就沒這般運氣了,三月份繳納的四萬元意向金無法退款。
不過話說回來,張姐尚不算最糟。更倒霉的其實是那些剛完成中期施工的業主——水電管線剛鋪就,地面找平尚待收尾,便已身陷囹圄。此刻他們面臨的,不僅是幾萬塊意向金的糾葛,更是整個裝修工程爛尾的困局。
烏鴉首次獲悉此事是在5月26日晚上。
當日,張姐的工長突然通知停工,直言公司拖欠薪資。與此同時,該業主所在的裝修交流群里已有人牽頭組建維權群。
但實際上,“住范兒”的危機早就有了預示,只不過張姐可能是全身心專注于前期裝修上的各種瑣碎沒有注意。
早在4月30日,業主們與住范兒簽訂預存協議,協議中明確承諾10個工作日內可完成退款流程。5月初,業主們按協議要求提交退款申請,可到了5月26日,也就是超過了最后退款期限一周多,退款依舊遙遙無期。
(一位住范兒業主曝光的對話)
在此期間,依然有源源不斷的不知情業主進行了“開工儀式”。
結果,等到房子剛好砸干凈后,停工了。
需要多說一點,直到5月21日,其官方微信號還在發布招募活動,線下門店還有銷售極力推薦,依然有業主被忽悠交了“意向金”。
5月27日,許多申請退款的業主卻被客服告知公司因經營狀況惡化可能申請破產清算,工作人員建議通過法律訴訟及資產保全措施進行維權。
隨后,“住范兒”線下高達20000平的超級家居Mall上出現了閉店通知。
并且,現場展示的大量家電等產品在被連夜搬離,這一情況迅速被居住在附近的業主獲悉,一時間,許多業主們徹底慌了。
而就在同日,隨著第一財經正式發布《住范兒正面臨成立近十年來的最大危機》專題報道,這家曾被業內譽為"裝修行業黑馬"的企業深陷經營困境的消息最終得到證實。
要知道,住范兒還是有些名氣的家居整裝公司,之前他們可是在包括微信公眾號、知乎、小紅書、B站等社交媒體平臺上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宣傳,主打高性價比,滿足年輕群體的需要。
截止發稿,“小紅書”上住范兒已經有大片宣傳版面
說起來,“住范兒”成立只有10年,相較于其他家裝平臺起步算晚的,而且彼時全國家裝行業就已經處在整體下滑的時候了,但住范兒卻能發展壯大,這也是他們被家裝行業內稱為“黑馬”的原因。
不過,“住范兒”當初最能吸引大眾眼球的還是其創業團隊的“清華學霸”人設,創始人名為劉羨然,1992年生人,本是清華化工系的,畢業后卻選擇和校友石樂天、李丹陽、曾默翰組成創業四人組,創立了“住范兒”。
不過,烏鴉從認識的某位百萬級自媒體同行那獲悉,“四人組”里的那個曾默翰早已因為一些矛盾離開了團隊了,這次跟著挨罵算是有點冤枉。
(創始人石樂天、李丹陽、曾默翰、劉羨然早期圖(從左到右))
住范兒總部位于北京,并在上海、成都設立了分支。其官方定位為"家居建材新零售服務商",核心戰略聚焦于"新零售"模式創新。截至2023年7月,該品牌已構建起近40萬規模的私域用戶池。
作為北京水木優品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水木優品")旗下核心品牌,住范兒于2023年3月末完成C輪1億元人民幣融資,由牧鯨資本獨家投資。回溯其融資歷程:2016-2017年間,企業先后完成天使輪、Pre-A輪及A輪融資,累計獲投2100萬元;2021年斬獲2億元B輪融資;截至C輪融資完成,住范兒累計融資規模已達3.2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住范兒”上一輪融資發生在2024年3月,牧鯨資本為其投資1億元人民幣,是家裝行業近年來為數不多的大額融資,給人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態勢。
2
目前烏鴉從張姐那邊知道,光她自己就加了四個維權群,總數為400多人,群里的人主要來自北京和上海。
許多人的裝修工作才剛開始便已停工,大部分成員則稱其已付裝修款項在幾萬到十幾萬元的區間內,甚至有業主已經付了超過60萬。
隨后,海量要求“住范兒”退錢的維權的帖子在各平臺上傳播,這一下子,更多選擇“住范兒”裝修的業主們徹底慌了神。
更離譜的是,很快有自稱“住范兒”的員工曝光稱:自己現在面臨社保斷繳的危機,想繼續繳納社保,居然還得給公司先“借”3000塊繳納。
好么,這下“貸款打工”還“成真”了。
很快,“住范兒”上海分部的員工又曝光:上海公司的資金鏈暫時出現問題,是因為被北京總部抽調了資金,去填補其團購業務窟窿。
并且,上海那邊“住范兒”線下門店比北京的關得還早,許多業主已經先于北京這邊報警。
而CEO劉羨然也在企業員工軟件里試圖安撫“住范兒”上海分部的員工。
另外,烏鴉的認識的一個在上海的軍事歷史向自媒體 新雨_Paul 正在裝修的新家也給暴雷了。
(新雨_Paul的B站動態)
在輿情開始擴散后,“住范兒”前臺業務主要負責人李莊突然出現在某個“住范兒裝修搭子群”(現已轉為“維權群”)里向廣大業主們解釋自己的“難處”,希望得到諒解。
但李壯發完上述長段辯解后,還沒等群里業主們質問,就火速退群了。
很快,“住范兒”的各個設計師、管家、工長們也將這一消息通知了自己負責的業主,張姐也得到了她的“住范兒”管家的通知稱:公司將會有新的融資和并購,同時住范兒也在求助行業協會,希望能有行業頭部公司接手客戶工地的交付。
但這個當口“融資”有點天方夜譚,許多同“住范兒”合作的工長及供貨商們也開始紛紛發帖控訴,畢竟相較于業主,他們被拖欠的欠款更多,而且還需要給手下員工發放工資,壓力可想而知。
于是,眾人紛紛去尋找CEO的蹤跡,并成功將其在某地堵到。
因為現場群情激奮,甚至有部分憤怒的業主一度想動手推搡劉,最后有民警來到現場維持秩序,并用警車將劉帶到了“住范兒”的超級家居Mall門店,期間許多工長、業主跟隨警車一起來到超級家居mall,大家認為不能讓劉跑路。
之后,無數業主齊聚在“住范兒”的超級家居MALL線下店,大家將劉羨然等人圍得水泄不通,并爭先恐后向其發出質詢。
在現場,劉羨然給出的意見竟然是:呼吁供應商和公司高管先自掏腰包注資,讓裝修業務先轉起來,之后,他再負責外出尋找外部融資,用融到的錢填補資金缺口并給客戶退款。
此外,還有一些自稱是供貨商的人站出來表達了愿意出資,還能聯絡其他供應商共同想辦法,目標是讓住范兒活下去并扭虧為盈。
接著,劉羨然開始訴苦:自己個人資產僅剩10萬元,名下無房產(僅有一輛車),無其他可抵押資產。他已經在24年已與妻子離婚,父母是普通工薪階層,無力幫其償債,自己曾嘗試與北京梵客裝修公司洽談融資,但至少需融到3000萬才能維持基本運轉,要徹底還清欠款并恢復正常則需6000萬。但最終談判失敗。
聽聞此言,現場是罵聲一片,但劉卻繼續為自己資金鏈斷裂進行辯解:本身24年融資后公司業務還是正常運營的,月流水3000萬,毛利約300萬,后轉向線上團購業務,想給業主們謀福利,但沒想到國家補貼來了,更便宜,于是大量業主取消訂單,這現金流就沒了。
公司不得不挪用其他款項填窟窿,又找不到高回報項目造血,資金急劇惡化。去年資金周轉已困難,劉羨然個人貸款500萬救急;今年4月情況更糟,他又貸600萬(總計個人墊付1100萬)。再加上5月底與梵客融資告吹,“住范兒”資金鏈徹底崩斷。
從現場直播情況來看,劉羨然看似是有解決問題的意愿,但面對公司巨額債務,其個人能力與財力實在力不從心。他承諾盡快召集高管開會,組織人員向各方說明情況。
誰曾想,5月29日早上,他被人發現已經叫了輛車想離開,最后被及時發現的幾位工長堵住,這一下子,眾人徹底失去了對劉的信任,許多業主和工長、供貨商選擇堅守店鋪,睡在樣板間沙發上,防止劉逃跑。
(駐守在現場維持秩序的輔警)
之后,5月29日晚的發布和28日沒啥區別,車轱轆話來回說,唯一不同的是,有業主希望劉將自己的身份證和護照扣押下來,哪怕交給現場的警察,但都遭到了劉果斷拒絕,警方也表示沒辦法強迫劉那么做。
而業主、工長們也拒絕了劉返回家中睡覺的要求,最后劉只能繼續在店內過夜。
至于現場給業主開的這個所謂“欠款確認函”其實也不過是個安慰,并不能解決問題,而工長和供貨商也強調必須給錢,否則不動工。
此外,據在現場的業主、工長、供貨商們傳來的信息顯示,原本劉羨然會在6月3日弄一個大型發布會,但之后,住范兒官方宣傳小號——住范兒家居生活館又在2日發了一封公開信通知“6月3日發布會延緩”,并聲稱已經成立了專項小組協調各方推進800多個工地復工,求供應商和員工理解支持自己,同時登記業主各種需求。
之后,負責人之一的李壯也在小群解釋了目前公司推進解決問題的進度和方案,但依然還是在“溝通和收集登記中”,沒有一個很明確的解決方案。
不過,在6月3日,住范兒官方小號又發消息稱:已經在北京組織了一場座談會,并給出了上商談后的一下方案,其中包括后續基礎人工費用無需業主承擔,主輔材料得業主另外掏錢,并努力向供貨商爭取優惠的價格。
但廣大業主們關心的退款補償問題依然沒有提及,說白了,也就是目前裝修白白多掏的錢追回無法確定。
此外,對于關于普遍關心的財務審計及資金流向問題,住范兒表示已請求相關部門介入審計,后續會公開財務情況。但關于退費,住范兒表示仍需要時間,且團購業務暫時沒有方案。
截止發稿之日,住范兒于上海和北京兩地公司均未申請破產。當然,是暫時的。
而更多中小型家裝公司卻趁機進行宣傳,聲稱自己要“擔負社會責任”、“接手為暴雷業主排憂解難”,當然,大家都明白,這就是“一鯨落萬物生”的既視感。
3
“住范兒”的故事,像很多創業傳奇一樣,開頭充滿想法和沖勁,但結局卻讓人唏噓。它其實踩中了一個關鍵問題:互聯網那套“快”的打法,在家裝個“重”又“慢”的傳統行業里,有點水土不服,根子上的商業模式就沒完全跑通。
我們把時間撥回2015年,彼時的“住范兒”其實還是主打線上自媒體,他們很聰明,抓住了大家裝修怕踩坑的痛點,在網上分享超實用的“避坑指南”,一下子吸引了上千萬粉絲,還精心經營了一個有40萬忠實用戶的私域圈子。起步階段,主要靠社群里的團購來賺錢,路子走得挺穩。
(曾經意氣風發的劉羨然)
轉折點出現在2022年。公司戰略來了個大轉向,步子一下子邁得非常大——在北京和上海砸重金開了超大型線下店!北京店足足兩萬平米,上海的也有五千平米。
他們的想法很宏大:打造一個“一站式”的裝修和家居賣場,融合宜家那種好逛的體驗和Home Depot那種專業建材市場的功能。店里擺滿了上萬個單品(SKU),來自200多個他們精選的品牌,其中三成還是自家經營。為了做到“價格透明”、“一站購齊”,他們采用了“工廠直供”(F2C)模式,砍掉中間環節。清華學霸們的魄力不小,一頭扎進了水很深的家裝行業。
雖然開了實體大店,但“住范兒”骨子里還是互聯網那套邏輯:用內容吸引人 → 圈進自己的私域 → 提供全鏈條服務 → 靠好貨或低價留住人。問題就在于,他們可能低估了家裝行業兩個特別難搞的“坑”。
第一個坑,實在是太“重”了。
你想,從輕巧的線上內容平臺,一下子跳到需要巨額真金白銀投入的線下大店,這跳躍的代價巨大。開一家那么大的店,據說前期投入就得一個億!這還不算完,光是維持這個店正常運轉,一個月租金、人工、水電等等開銷輕松過千萬。
這么大的成本窟窿,得靠多快的銷售速度才能填上?更矛盾的是,他們主打的是“性價比”,平均一個裝修訂單才8萬左右。用這么大、這么貴的店,賣這么平價的東西,每平米能賺多少錢的壓力(坪效)可想而知。而且,為了保證店里貨品充足,他們得提前向工廠訂貨、壓貨,這又占用了大筆資金(供應鏈墊資)。公司還在擴張期,還沒賺到錢呢,現金流就像繃緊的弦,壓力山大。
錢一緊,就容易出昏招。據報道,“住范兒”后來動用了客戶預付的裝修款。這錢本該專款專用,買材料、付工費的。結果他們拆了東墻補西墻,用新客戶的錢去填老項目的窟窿。這種做法風險極高,最終導致資金鏈徹底斷裂,崩盤幾乎成了必然。
第二個坑,更是個“死結”:幾乎沒有回頭客。
裝修房子這事兒,對大多數人來說,十年八年甚至更久才來一次。所以,“住范兒”的客戶,基本都是一次性買賣。裝完這次,下次再找他們?遙遙無期。什么用戶忠誠度、復購率,在這個行業里,基本就是個偽命題。
這就帶來一個持續的壓力:他們必須不停地花錢,不停地創作新內容吸引新粉絲,不停地維護社群、做客服,才能把新客戶源源不斷地引進來。
獲客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雖然聽說他們在自己圈子里的轉化率不錯,能達到20%,但因為沒有回頭客,就像在沙上建塔,前面吸引來的客戶流失后,又得重新開始,很難支撐起那么龐大的線下投入和運營成本。
所以,“住范兒”的結局,某種程度上是注定的。他們想用互聯網的速度去改造傳統家裝的節奏,結果撞了個滿懷。他們做內容、懂用戶確實是優勢,但激進的線下擴張策略、高昂的成本、尤其是關鍵時候對客戶資金的管理失控,最終讓這個看起來挺有創意的模式難以為繼。
最讓人揪心的是交了錢的業主們。
想想看吧,你房子裝了一半,公司倒了。想追回損失?道路漫長。現在能做的,就是盡快整理好合同、付款記錄、所有溝通的證據,把房子停工的狀態拍照錄像固定下來。最好聯合其他有同樣遭遇的業主,抱團取暖,考慮集體訴訟,并申請凍結公司剩余財產,也可以向消協、市場監管部門投訴反映情況。
只是這個過程注定耗時費力,很多人期盼的新家夢,恐怕要額外付出更多的金錢、時間代價,甚至要被迫暫時擱淺了。
尾聲
“住范兒”的經歷,其實是個挺典型的教訓:用互聯網的速度狂奔,很容易在傳統行業的深坑里栽跟頭。它也給我們提了個醒:所謂的“新零售”,遠不是“線上引流+線下開店”這么簡單。線上線下融合,需要深刻吃透行業的本質和痛點。
想想看,新零售喊了這么多年,真正跨過這道坎、做得又大又穩的例子,其實并不多。以后看到那些想用“新零售”顛覆重資產、低頻次行業的玩家,咱們心里恐怕得多留個心眼兒了。
(B站UP主:新雨_Paul家目前停工)
參考資料:
小紅書用戶:四有psycho、福星、王濤、暗影情報站
B站UP主:新雨_Paul
財言社:《住范兒,暴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