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9年11月的某個清晨,江西省化學工業石化機械制造廠的正門前,廠內的高層管理者們齊刷刷地列隊站立于橫幅之下,靜候著一位尊貴來賓的抵達。當日午前,一輛轎車徐徐駛進工廠的正門,廠方的領導們一見此情形,急忙整頓了一番裝束,便滿面笑容地前去迎接。
“程書記,盛情歡迎,盛情歡迎,您光臨我廠巡視指導工作實在是我們的榮幸。”廠方的領導熱忱地與對方握手問候。
“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想親眼查看貴廠是否有能力生產出我們所需求的軍事配件,請帶我前往車間參觀。”程世清書記禮貌性地握了握手,帶著一絲傲然的語氣說道。
正當程世清準備踏入廠區之際,廠方領導含笑詢問:“程書記,陳云同志也在本廠,聽說你們二人認識許久了,不知是否愿意相見?”
聽聞陳云也在此地,程世清微微一怔,隨即面色驟變。廠方領導察覺到程世清面露難色,意識到可能言語失當,頓時站在原地,顯得有些手足無措。
片刻之后,只聽程世清淡淡地回答:“免了。”那么,究竟為何程世清對陳云避之不及?多年以后,陳云又是如何評價對方的呢?
這要從1972年四月說起,當時陳云在江西的“疏散”工作告一段落,回到了北京。在“九一三”風波之后,不少老資格的干部重新加入工作行列,陳云也再次擔當國家領導崗位,持續主掌財政經濟事宜。
1978年,秘書手持一份報告步入陳云的辦公室。“首長,瞧,報告上寫著,程世清遭遇拘捕了。”秘書邊說邊將報告遞給了過去。
在“九一三”事變之后,程世清因為被牽連進去,率先接受審查,緊接著就遭受到了拘留。
陳云逐字逐句地審視著報告上關于程世清的內容,久久之后,輕輕地嘆息一聲。
秘書見狀,感到十分困惑。“首長,他這是自作自受,您為何還如此感慨?”秘書不解地詢問。
報告放下后,陳云以平和的語氣回應道:“程世清在沖突場合曾是一位非常有才干的個體,但他對經濟增長并不通曉,未領略到生產之門徑,僅憑自身志愿去推進建設,徹底忽略了實際情況,這又豈能不釀成錯誤?他,實則對經濟了解不多,且自視甚高。”
1982年,程世清獲得中央的寬恕,以退休干部的身份返回福州,并在那里一直生活到老。
1995年,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資深革命家陳云辭世,離開了他畢生奮斗的祖國。
縱觀陳云同志的一段歷程,他絕大多數的時光都在為國家的財政經濟事務辛勤勞作。
縱然在此過程中遭受他人曲解、責難,甚至不公正的對待,他也毫不怨尤。
他一直以一種公正客觀的態度面對各種人和事。
陳云同志,確實是老一輩革命家的楷模,他的胸懷和氣度,值得我們深深欽佩和借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