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5多哈世乒賽,孫穎莎雙冠封神——混雙搭檔王楚欽拿下冠軍,女單決賽又扛住壓力順利衛冕,按理說這時候大家都在討論誰能撼動“小魔王的地位,結果風頭卻被她假期學英語這事搶了,社交圈直接熱搜,球迷評論區“秒變英語角,你說巧不巧,這就是體育圈的魔幻現實主義,誰能想到球王假期沒去度假,反而在家背單詞,球迷比她還上頭,一個勁支招、點贊、對噴——你以為看的是乒乓,實際圍觀的是全民互動大型語言教學現場
回頭看這屆世乒賽,孫穎莎場上表現沒啥可挑的,混雙配合王楚欽越來越默契,決賽階段該發力的時候絕不手軟,反擊、搏殺、控場一氣呵成,女單決賽面對壓力也沒掉鏈子,幾個關鍵分直接硬剛,球迷都懂,這種頂級強度下還穩得住心理的,才是真正的“領袖型選手,賽后大家都在討論她的統治力,誰敢說國乒女隊未來不是她的時代
但有意思的是,剛剛封神,轉頭孫穎莎就把重心轉到英語學習上,據說整個假期她都沒怎么松懈,直接把時間砸在了背單詞、練口語上,這波操作看著有點“擺爛休息的味道,實則一點不低級,懂球的都知道,現在國乒核心要走出去,國際交流、新聞發布會、國際乒聯各種活動,英語能力就是標配,孫穎莎這波自律,算是提前為職業生涯第二曲線做準備,和她之前學人力資源管理、考文化課的風格一脈相承,絕不是一時興起
球迷這邊的反應也挺魔性,社交媒體評論區直接變成了“大型英語角,各種“I love you“good night刷屏,語法糾正、發音教學、搞笑對噴啥都有,甚至有球迷段子手一本正經留言:“莎莎的英語老師可能來自13個國家的粉絲,你說這畫面,誰能忍住不樂,甚至還有人調侃她“點翻譯鍵的手速跟不上評論區節奏,這種場外互動,某種程度上比賽場還熱鬧,評論區成了新的主場
其實仔細想想,孫穎莎這波學英語不是心血來潮,早在2021年隔離期她就開始自學英語,為國際比賽做準備,甚至提前網課打基礎,這次趁假期深度充電,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畢竟她早就習慣了“把目標拆解成小步驟,無論是場上訓練還是場下學習,她那種軸勁兒誰用誰知道,巴黎奧運會后堅持帶傷訓練,多哈世乒賽飛機一落地就直奔訓練場,這種自律用在英語學習上,有什么理由不信她能搞定
問題來了,孫穎莎學英語到底是為自己,還是為國乒的“走出去戰略,當年劉國梁剛當教練就強調要提升外語能力,方便和國際乒聯溝通、擴大中國話語權,這幾年國乒越來越重視球員綜合素養,不只是打球,文化課、外語、媒體溝通都要過關,孫穎莎作為領軍人物,帶頭學英語,本質上也是對自己未來國際身份的鋪墊,畢竟誰也說不準幾年后她是不是要出現在國際乒聯技術委員會、或者直接做球員代表,那個時候,英語就是基本盤
但也別忽略一個現實,孫穎莎的“努力其實挺有感染力,粉絲在評論區玩梗、點贊、鼓勵她繼續學,甚至有些人自己也跟著撿起了英語,這種正循環挺難得,過去大家只盯著成績,現在開始關注球員綜合成長,這其實是體育圈的進步,哪怕有人調侃“莎莎學英語別太拼,別把自己卷壞了,但更多人愿意看到她在場外也能“突破自我,偶像的力量不止于賽場
當然,也有球迷擔心過度美化,畢竟“學英語就能代表自我超越?“冠軍教科書式生活是不是太理想化?這些質疑也不是沒道理,但反過來想,孫穎莎的選擇其實很接地氣,你能想象她在假期擺爛、刷劇、打游戲嗎,估計也能,但她偏偏就是“主業冠軍,副業自律,這才是真實的頂級運動員日常,沒必要神話,也不必唱衰,放在今天的體育環境里,這種自我提升的勁頭,能帶動一批人就已經夠了
短暫假期結束,孫穎莎很快就要帶深圳大學隊再戰乒超聯賽,場上繼續沖擊冠軍,場下的“英語進階計劃還會繼續推進,說不定哪天國際媒體采訪,她能用流利英文懟回去,甚至給球迷來一段“英文致謝,那畫面想想就有意思,未來如果她真能代表國乒走到更大的舞臺,講好中國乒乓故事,屆時可別說這波英語學習沒意義
總的來看,孫穎莎這波操作雖然看似“不務正業,其實是頂級運動員的自我進化,場上拼盡全力,場下不忘學習,評論區的“全民英語角也是中國體育圈新的小景觀,冠軍之路,不只是獎杯和掌聲,更多是一次次日常里的自我突破,這才是體育該有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