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北洋時期,大總統(tǒng)袁世凱有一天突然讓人把京城一個著名的戲班子請到中南海來唱堂會。
這種事情在當時的上流社會特別常見,但這一次袁世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一個京劇名伶的身上。
這個京劇名伶就是與鮮靈芝、金玉蘭并稱“女伶三杰”的劉喜奎。
1894年出生于河北滄州的劉喜奎因為容貌身段唱腔俱佳,15歲左右就開始在社會上聲名鵲起。
《亞細亞報》稱贊她是“喜艷親王”。
袁世凱當時大權(quán)在握,作為色中餓鬼,自然是想要一親美人芳澤。
所以他借著手中的權(quán)利,把劉喜奎所在的戲班子請到了中南海。
一切準備就緒后,袁世凱穿著華服出現(xiàn)在了劉喜奎的面前,表示想要和劉喜奎隨便聊聊。
原本袁世凱以為劉喜奎會拜倒在自己的權(quán)勢之下,不曾想這個弱女子的性格非常剛烈,竟然絲毫不給袁大總統(tǒng)面子。
冷冷的說了一句自己要去化妝,就瀟灑的離開了。
看著劉喜奎離去的背影,袁世凱面上無光的對自己的心腹感慨了一句,說這個女戲子真不好惹。
袁世凱稱帝失敗后,黎元洪繼任了大總統(tǒng)的職務。
這個新任的大總統(tǒng)雖然非常看不上袁世凱,但對袁世凱看女人的眼光還是很相信的。
所以他也對劉喜奎展開了火熱的追求。
為了討美人的歡心,黎元洪不惜和支持者張勛反目。
但結(jié)果襄王有意神女無情,最終黎元洪只能帶著求而不得的屈辱灰溜溜跑到了天津。
1918年《順天時報》主持評選伶界大王,梅艷芳獲男伶大王徽號,24歲的劉喜奎獲坤伶大王徽號。
這一下讓劉喜奎的名聲更上一層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梨園女子第一人。
紅透京師的名聲給劉喜奎帶來了很多的觀眾,也帶來了無盡的苦惱。
每天只要劉喜奎登臺表演,就會有無數(shù)的達官貴人前來捧場送花。
這些送花的人目的都是為了把劉喜奎據(jù)為己有。
對一般的人劉喜奎可以嚴詞拒絕,但對上馮國璋、徐世昌、曹錕這樣的大人物,劉喜奎就有些無能為力。
在這三位大總統(tǒng)當中,馮國璋和徐世昌還比較有節(jié)操,被婉言拒絕后并沒有借著權(quán)勢死纏爛打。
曹錕就完全不一樣,他靠著賄選當上大總統(tǒng)后不可一世,根本就不把一個小小的戲子放在眼中。
見劉喜奎竟然敢不給自己面子,曹錕當即就準備霸王硬上弓,讓人把劉喜奎給搶回來。
曹錕的蠻橫舉動惹惱了劉喜奎的其他追求者,這些人聯(lián)合起來把曹錕搞得焦頭爛額,最后自己都被軟禁了起來。
在民國有不少奇女子,但能被五任總統(tǒng)追求的,只有劉喜奎一人。
由此也可以看出,那些文人騷客以及各種報紙對劉喜奎的夸贊,絕對是恰如其分的。
二、
劉喜奎8歲的時候就步入了社會,到天津開始學習戲曲,年紀輕輕就見慣了人情冷暖,對江湖上的事情了如指掌。
這也讓劉喜奎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看人比較準。
正是因為眼光獨到,所以劉喜奎才沒有跟那些自身難保的大總統(tǒng)們扯上任何關(guān)系。
但人有失手馬有失蹄,自詡眼光獨到的劉喜奎最終還是在陰溝里翻了船。
1922年,28歲的劉喜奎為了擺脫權(quán)貴的糾纏和迫害,決定找靠得住的男人嫁了。
就在她瞪大眼睛尋找可托付之人時,一個名叫“崔昌洲”的年輕軍官毛遂自薦,前來和劉喜奎相親。
“崔昌洲”身材魁梧、儀表堂堂,渾身上下都散發(fā)著年輕有為的朝氣,讓劉喜奎非常中意。
接連交往了幾次,這個人表現(xiàn)的都非常完美,最終他贏得了美人的芳心,兩個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讓劉喜奎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洞房喝交杯酒的時候,新郎官竟然換了個人,根本就不是最初相親的那一個。
見劉喜奎一臉震驚,崔昌洲得意的說那個相親之人是自己的勤務兵劉四,就是個冒牌貨。
雖然劉喜奎非常的憤怒和不甘,但事已至此,她也只能認命,將錯就錯和大自己13歲的崔昌洲完了婚。
得到了總統(tǒng)都得不到的女人讓崔昌洲異常的滿足,但他艷福僅僅只享了四天就接到軍令離開了家。
這一切都是北洋政府陸軍總長陸錦搗的鬼。
陸錦是崔昌洲的上司,也是劉喜奎最狂熱的幾個追求者之一。
他看到自己得不到的女人竟然被屬下用卑鄙的手段騙到了手中,心中非常憤怒,于是以權(quán)謀私把新婚燕爾的崔昌洲發(fā)配。
讓這個患有肺病的人來回奔波于江西、福建、河南等地。
崔昌洲的身體本來就不好,這樣一來更是雪上加霜。
1925年初,在干冷的早春時節(jié),崔昌洲病死在了法國醫(yī)院里面,此時距離他和劉喜奎結(jié)婚僅僅過去了三年四個月。
崔昌洲這個癆病鬼死后不少人又開始打起了劉喜奎的主意。
這可把崔家的人給急壞了,為了能夠把這個女人死死的綁在崔家替崔昌洲守節(jié)。
崔家的主事人做主把一個叫崔光辰的侄子過繼給了劉喜奎。
封建禮教對女子的逼迫是最無情也是最殘忍的,最終31歲的劉喜奎發(fā)誓永不再嫁。
消息傳出無數(shù)“道德之士”拍手稱贊。
1935年,在國民黨七十四混成旅旅長趙俊卿的倡議下,20多個軍閥頭頭聯(lián)合在一起給劉喜奎送了一塊“志潔行芳”的牌匾。
這種得不到就徹底毀掉的做法算是被這些人給玩明白了。
從此劉喜奎深居簡出,不但不再登臺表演,甚至連陌生人的面都不見。
后來她帶著過繼的侄兒回到了鄉(xiāng)下,過上了隱居的生活。
一個40歲技藝大成的京劇名角,就這樣被封建禮教和居心叵測的人給按死在了鄉(xiāng)野。
三、
1937年小日本發(fā)動“七七事變”后,在漢奸的幫助下,他們打聽到了劉喜奎隱居的地方,拿著重金請她去日本表演。
小鬼子承諾只要劉喜奎去日本,就會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這把漢奸們羨慕的眼珠子都充血了,心中悔恨自己當初為什么不去學習戲曲。
但劉喜奎對此卻不屑一顧,嚴詞拒絕了日本人的花言巧語。
接下來的幾年里面,劉喜奎沒有躲在家中不問世事,而是勇敢的站了出來。
她參加了進步人士組織的義演團,盡自己全力為中國的抗日事業(yè)做著貢獻。
這些義演掙到的錢劉喜奎一分都沒有拿,全部都捐給了河北的災民和前線的將士們。
得知了安徽爆發(fā)水災的消息后,劉喜奎捐獻了2000塊大洋用于賑災,這是她所有的積蓄。
在戰(zhàn)亂中苦熬了十多年,劉喜奎終于等到了全國解放。
這一年劉喜奎55歲,但臉上已滿是滄桑和風塵,絲毫看不出來她曾經(jīng)“艷壓京城”,讓北洋政府的前五任總統(tǒng)都為之癡迷。
就在劉喜奎以為自己會這樣默默無聞的過完后半生,然后在孤寂中死去的時候,新中國政府的工作過人員竟然找上了門來。
原來周總理聽田漢說京劇名伶劉喜奎隱居在北京的馬勺胡同,所以便讓文藝界領(lǐng)導來探望她。
在政府人員的開導和勸說下,劉喜奎再一次站上了舞臺。
只不過這一次看她表演的人不再是達官貴人,而是曾經(jīng)生活于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
在人民群眾的熱烈歡呼聲中,劉喜奎重新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1950年文化部組織的宴會上,周總理親自找到劉喜奎,笑著說自己1914年在天津的時候就看過她的表演。
這讓劉喜奎受寵若驚,一時間感慨萬千。
聊了一會兒家常后,總理語重心長的對著劉喜奎道:“你應該把技藝傳給后人。”
看著總理那堅定而真誠的眼神,劉喜奎毫不猶豫的就點頭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工作人員便找到了劉喜奎,聘請她為中國戲曲學校的老師,專門教授河北梆子。
她教書育人的那幾年培養(yǎng)了不少優(yōu)秀的學生,所以現(xiàn)如今很多上了年紀的河北梆子老藝人,基本上都能夠跟劉喜奎扯上點關(guān)系。
劉喜奎心中有著很強的愛國情懷,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年近花甲的她參加了中國人民赴朝鮮慰問團,不辭辛勞去給給異國他鄉(xiāng)的戰(zhàn)士們表演節(jié)目。
當時有人覺得她年事已高,身體還不太好,勸她留在京城。
這讓從不和人爭吵的劉喜奎一下子就急了眼,表示自己若不參加這次愛國義演,肯定會抱憾終身。
周總理對這個心中有堅持的女藝術(shù)家非常看重,曾在文代會上稱贊劉喜奎是中國戲曲界的明珠。
話劇大佬曹禺,近代著名的書畫家、詩人,“京城四少”之一的張伯駒都曾高度評價過劉喜奎。
1964年,70歲的劉喜奎在北京病逝。
消息傳出一眾文藝界的人都痛心不已,許多人親自前往劉喜奎家中悼念。
停靈幾日后,危難時刻堅守民族大義,心懷祖國和人民的初代名伶、中國第一位現(xiàn)代戲女演員劉喜奎被葬在了八寶山革命公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