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AI視頻”系列
文/大娛樂家
雖然嘴上沒明說,但快手顯然也不想在AI時代仍甘當短視頻老二。
因此,如今快手的財報會議上,AI占據了越來越多的篇幅,當然關鍵還是可靈AI的確爭氣。
根據快手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可靈AI營收超過1.5億元人民幣。從2024年9月的單月千萬流水,到2025年第一季度的季度1.5億營收,換言之,7個月時間里可靈AI實現15倍的營收增長。
快手2025年Q1財報
擺在可靈AI面前的下一個里程碑,就是何時邁向單月營收破億階段。
從數據上來看——季度營收1.5億元、月均營收穩定在5000萬元左右,可靈AI距離單月破億還需要實現約2倍的增長。
而相比于營收本身的增長,更難得的是在這個大多數AI產品的營收還是黑箱時,快手反而更愿意積極公布相關數據。
不論是技術進步,還是營收增長,并非線性發展。隨著市場關注度的提升,競爭對手正在加速追趕,技術門檻在快速降低,用戶獲取成本也在上升。
可靈AI要想單月營收破億進一步聲震市場,既需要保持技術領先,也需要在激烈的競爭中鞏固商業護城河。
可靈AI官網截圖
基于當前的增長軌跡和市場需求釋放速度,如果大膽預測,2025年第四季度是相對合理的單月破億時間窗口。投資機構大和證券最近也在報告中將可靈AI的2025年全年營收預測從5億元上調至7億元人民幣,這個判斷建立在可靈AI能夠在技術迭代、用戶增長、商業化深度等方面保持領先優勢的前提之上。
從Poe平臺30%以上的市場份額,到文生視頻國內商業化變現規模第一的地位,可靈AI確實在視頻生成AI的商業化方面走在前列。問題在于,字節的即夢AI、OpenAI的Sora、谷歌的Veo、Adobe的Firefly、Runway等競品也在加速商業化進程,市場競爭正在加劇。
Poe《2025 年春季AI模型使用趨勢報告》
單月破億的關鍵問題不僅是何時實現,更是“如何實現”以及“能否持續”。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即便拔得頭籌,也需要用足夠的膽量和專注去保持領先,慶祝的時刻遠未到來。
01
變現機器已啟動
“路徑”仍需潤滑
從2024年9月的單月千萬流水到2025年Q1的季度1.5億營收,可靈AI的營收的確呈現成了不俗的增長曲線。不過仔細分析這個增長軌跡,會發現其中既有令人鼓舞的趨勢,也有需要警惕的風險。
今年第一季度能實現月均5000萬元的營收水平無疑為單月破億奠定了基礎。
更重要的是,可靈AI的營收構成顯示出相對健康的結構——2025年第一季度,近70%的收入來源于付費用戶訂閱,這種高粘性的訂閱模式為持續增長提供了基礎。單純從數字角度看,只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實現2倍增長就能達到目標。但是,商業增長從來不是簡單的數學題,尤其是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新興市場中。
可靈2.0大師版操作界面
可靈AI的變現體系目前主要依托三個引擎:C端付費用戶、B端企業服務,以及快手生態內的分成收入。多元化的收入結構為快速增長提供了可能,同時也暴露了一些潛在的脆弱性,需要提前警惕。
其一,toC變動性。
C端付費市場看似前景廣闊,可靈AI定位于服務Prosumer即專業消費用戶群體——具備消費者影響力和專業級購買力的用戶。
目前其定價策略在同類產品中具有競爭力,但這個市場的特點是用戶價格敏感度高,忠誠度相對較低。一旦出現性價比更高的競品,用戶遷移的成本很低。
可靈AI官網截圖
其二,toB復雜性。
B端市場是更大的機會,也是更大的挑戰。企業客戶對降本增效的需求是真實的,AIGC營銷素材日均消耗超3000萬元的數據也證明了市場規模的可觀。
但B端銷售的復雜性遠超C端,需要更長的決策周期、更復雜的定制需求、更高的服務標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客戶的議價能力也會不斷增強。
而國內的to B業務,尤其是SaaS類業務,一向都是價格戰大行其道的領域。從之前各種公有云的大混戰,到后來釘釘和飛書的各種低價服務都不難看出,一旦有競爭者加入,短期別說是保持增長,就算是守住原有的營收份額都不一定能實現。
艾瑞咨詢《中國企業級SaaS行業研究報告》
其三,生態轉化與擴展。
快手生態內的分成收入雖然具有一定內生獨特性,也面臨平臺本身增長轉化效率。快手站內的4億日活用戶確實是巨大的流量池,如何將這個流量池轉化為可靈AI的付費用戶,仍然需要精細化的運營和持續的產品創新。
更重要的是,當下的營收模式其實并沒有門檻可言,尤其是面對各方面都比自身資源更多的字節,不論產品優勢,還是商業模式,都可能會很快被復制和改進。
從用戶需求的角度看,AI視頻生成工具雖然解決了使用門檻的問題,但內容創意和營銷策略的門檻依然存在。單純的技術工具可能無法滿足用戶的深層需求,這就要求可靈AI不斷擴展自己的能力邊界,從工具向平臺、從技術向服務轉型。
可靈AI生成視頻
因此,雖然市場可以判斷可靈AI有很大概率在2025年Q4實現單月破億,但這個過程絕不會一帆風順。每一個季度、每一個月,都可能出現新的變數和挑戰,關鍵在于可靈AI能否在變化中保持適應性、在競爭中保持創新力。
02
從技術優勢到商業壁壘
護城河如何轉換
可靈AI目前占據了絕對有利的市場位置,但要實現單月破億并保持進一步的可持續增長,需要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優化、生態建設、國際化等多個維度同時發力。
首先,技術領先的可持續性要落實。
在Poe平臺占據30%以上份額,可靈2.0大師版發布3周就拿下20.9%市場占有率——這些數據確實證明了可靈AI的技術實力。但從不久前谷歌發布的Veo 3.0不難看出,這種技術優勢的維持成本正在快速上升。
Veo 3.0生成的視頻
AI模型的訓練需要巨額的算力投入,快手在2025年的AI相關資本支出將較2024年繼續增長。雖然管理層表示增長規模“相對可控”,但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這種投入可能會超出預期。更重要的是,隨著開源模型的快速發展,技術門檻正在被快速拉平。
從Stable Video Diffusion到Runway的最新模型,從谷歌的Veo 3.0到即夢AI也在持續迭代的產品,可靈AI面臨的技術競爭正在白熱化。
技術領先的窗口期可能比預想的更短,這就要求可靈AI必須在技術之外構建更深層次的競爭壁壘。
從用戶粘性的角度看,AI工具的轉換成本相對較低,用戶忠誠度的建立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更好的體驗;B端客戶雖然轉換成本更高,但對服務質量和定制化需求的要求也更嚴格……如何在規模化擴張的同時保持服務質量,是可靈AI面臨的重要挑戰。
可靈AI生成視頻
其次,品牌建設是另一個重要的護城河要素。
雖然可靈AI目前在國內市場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但其實在全球市場快手本身的品牌影響力并不算高。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品牌差異化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競爭因素。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對其進行估值重構的過程也充滿變數。
快手想從內容平臺向AI科技公司的轉型確實為其帶來了新的估值邏輯,這種轉型的成功需要持續的業績支撐。AI業務營收占比的提升速度,將直接影響市場對快手估值模型的調整。
另外,資本市場對AI概念的熱情雖然很高,但也伴隨著較高的波動性。一旦可靈AI的增長速度低于預期,或者競爭對手推出顛覆性產品,估值修正的速度可能會非常快。
AI相關概念近一年趨勢
最后,從全球化的角度看,國際化進程需要投入更多思考。
技術出海相對容易,但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的輸出需要更深入的本地化。不同市場的法規環境、用戶習慣、競爭格局都存在顯著差異,這些都會影響可靈AI海外業務的發展速度。
更關鍵的是,AI行業的發展速度遠超傳統行業,今天的很多判斷甚至不需要幾個月,幾周后可能就會過時。
OpenAI可能突然會宣布Sora的大版本迭代或商業化時間表,Google通過技術優化也可以很快讓Veo 3.0實現大幅降價,而依托字節的即夢AI甚至更有可能成為文生視頻領域的“價格屠夫”,并且通過抖音、紅果建立起更動態的商業化壁壘……這些競爭對手任何一個潛在的重大技術突破或商業模式創新,都可能重新洗牌整個市場。
Sora生成視頻
毫無疑問,站在快手14周年的這一節點,可靈AI占據領先身位使快手在擁抱未來、創造未來擁有無限可能性,相信快手這一次的“孤注一擲”有能力換來更廣袤的天地,也因此,單月營收破億的這一里程碑必然會迅速到來,為快手和可靈AI獲得更多掌聲。
這一場綜合實力的競賽,同時也是一場時間與變化雙層壓力之下的漫長馬拉松,誰能更“快”,誰能更“穩”,都有可能決定沖線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