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占全
近期,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簡稱"蘇超")以現象級熱度席卷全網,其火爆程度遠超職業聯賽預期。這場由13個地級市組隊參與的草根賽事,場均觀眾突破1.5萬人,抖音話題#江蘇城市聯賽#播放量破9億次,甚至央視頻也緊急開設賽事專區,與歐冠、NBA并列播出。然而在全民狂歡的表象下,這場賽事實則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地域文化激活實驗,更是多方商業勢力的價值收割場。
一、散裝江蘇的文化破局:從內耗標簽到流量富礦
江蘇長期因"十三太保"的經濟競爭被戲稱為"散裝江蘇",但這種地域張力恰恰成為賽事策劃的核心燃料。徐州與宿遷的"楚漢爭霸"、南京與南通的"南哥之爭"等歷史梗被轉化為具象化的足球對抗,甚至衍生出"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的戲謔口號。政府通過"城市榮耀"定位,將蘇南蘇北的經濟較量、文化差異娛樂化,既釋放社會情緒,又將13市擰成"蘇大強"的集體認同。
這種文化賦能策略取得了驚人效果:虎撲App新增"江蘇聯"頻道首日訪問量破百萬,抖音70%的賽事內容來自球迷自制,素人拍攝的短視頻成為傳播主力。更妙的是,各市文旅部門借勢推出"觀鳥+觀賽"套餐、非遺展示等特色活動,形成"賽事+文旅"的消費閉環。鹽城主場周邊酒店入住率提升40%,鎮江景區客流量增長3倍,單場比賽為舉辦城市帶來數百萬元直接經濟效益。
二、贊助商的精準押注:從品牌曝光到生態綁定
在這場賽事中,本土企業組成的"全明星贊助陣容"成為最大贏家。總冠名商江蘇銀行以"金融+體育"模式深度綁定賽事,其黃藍配色的品牌標識遍布球場LED屏、直播畫面和社交媒體,App推出的聯賽專區通過免費門票發放,將賽事流量轉化為用戶黏性,實現品牌年輕化轉型。今世緣旗下高端白酒品牌國緣V3借勢"楚漢雄風""早茶CP"等地域符號,將"緣"文化營銷與城市情感深度耦合,品牌曝光度呈指數級增長。
更值得關注的是,贊助商們創造性地將產品融入賽事場景:康師傅"喝開水"在賽場設置自動販賣機,推出"進球折扣"促銷;維維股份冠名徐州賽區并推出"看球喝豆奶"活動,帶動區域銷量激增。這種"場景化營銷"打破了傳統贊助的單向傳播模式,形成"品牌曝光-情感共鳴-消費轉化"的完整閉環。
三、轉播權爭奪的暗戰:從地方賽事到全國IP
賽事熱度引發的轉播權爭奪,折射出商業資本對流量價值的敏銳嗅覺。江蘇廣電集團體育休閑頻道率先拿下轉播權,隨后懂球帝、咪咕視頻等平臺加入戰局,最終央視頻以"與歐冠并列"的高規格介入,將賽事推向全國視野。這種傳播矩陣的形成,使"蘇超"從區域性活動升級為全民熱議IP,為后續商業開發奠定基礎。
轉播權的爭奪本質是流量入口的爭奪。江蘇銀行通過贊助央視頻專區,將品牌與國家級平臺綁定;地方企業則通過地域球隊冠名,實現"城市符號-品牌形象"的深度綁定。這種"中央+地方"的傳播策略,既提升了賽事的權威性,又為贊助商創造了跨層級的曝光機會。
四、政府的戰略棋局:從體育賽事到經濟杠桿
江蘇省政府的深度介入,使這場賽事超越了體育范疇,成為區域發展的戰略工具。通過"政府主導+賽區協同+聯賽運營"的立體架構,賽事激活了三大經濟增長點:
1. 存量資源盤活:全省30余座專業球場利用率從不足40%提升至90%,南通奧體中心單場涌入2.1萬人次,刷新業余賽事紀錄。
2. 消費鏈激活:"贏球慶功宴""輸球安慰酒"等衍生場景,帶動餐飲、住宿消費激增。常州推出的"9.9元門票+蘿卜干炒飯"套餐,使當地特產銷量翻倍。
3. 產業協同創新:徐州建立足球裝備產業園,鹽城試點"球迷消費積分"打通體育與零售數據,探索新型消費生態。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賽事重塑了"水韻江蘇"的整體形象。無錫通過直播"云游黿頭渚"將櫻花浪漫與足球激情結合,揚州在中場休息展示漆器、剪紙等非遺技藝,使賽事成為移動的城市廣告。這種"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模式,為全國提供了"情緒消費刺激產業升級"的范本。
五、可持續發展的隱憂:從現象級爆火到長效運營
盡管蘇超創造了短期奇跡,但其長期發展仍面臨多重挑戰:
1. 競技水平瓶頸:516名參賽球員中300余名為業余從業者,長期訓練難以保障,可能影響賽事質量。
2. 商業造血能力:當前依賴政府補貼與企業贊助,需開發賽事IP衍生品、探索版權分賬等新模式。
3. 區域協同困境:如何平衡"地域對抗"與"全省一盤棋",避免"內斗"標簽的負面影響,需建立跨城市利益共享機制。
破解這些難題,需借鑒國際經驗:美國MLB通過"小聯盟-大聯盟"體系實現人才梯隊建設,日本J聯賽通過"地域密著型"運營強化球迷黏性。對于蘇超而言,可探索"職業球員+業余球員"混合組隊模式,同時開發"城市足球紀錄片""聯名文創"等衍生產品,構建"賽事-青訓-文旅-消費"的產業閉環。
結語:體育賽事的價值重估
蘇超的爆火,本質是一場關于"如何讓體育回歸人民"的社會實驗。它證明:當政府以開放姿態激活地域文化基因,當市場以創新思維打通消費閉環,當民眾以主人翁精神參與共創,體育賽事便能超越競技本身,成為激活區域經濟、凝聚社會共識的超級杠桿。正如網友所言:"吵歸吵,鬧歸鬧,永遠蘇大強。"這場賽事的真正價值,或許正在于揭示了中國區域發展的新可能——競爭可以轉化為合力,差異能夠升華為共識,而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成為時代敘事的主角。
綜合自《首席商業評論》《騰訊新聞》《搜狐網》等
責編:李影
審核:劉坤
監制:王占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