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馬斯克與「前老板」特朗普公開決裂,互相揭短、公開互噴。
這場鬧劇的主舞臺是馬斯克自家平臺X,夾雜著《華爾街日報》、CBS等主流媒體的“煽風點火”,堪稱近期最精彩的真人秀,也是各大社交媒體的流量密碼。波蘭外長甚至不無諷刺地挖苦馬斯克。
因為罵戰過于激烈,要素過多,高潮迭起,讓主流媒體喜聞樂見,吃瓜群眾目瞪口呆。
01
“甜蜜期”:馬斯克與特朗普的政治商業聯盟
在當今全球商業與政治舞臺上,埃隆?馬斯克與唐納德?特朗普無疑是兩位極具影響力的人物。馬斯克,這位科技商業領域的傳奇,以特斯拉、SpaceX 等一系列創新企業,引領著新能源汽車和太空探索等前沿領域的變革;特朗普,從房地產大亨跨界成為美國總統,在政治領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其政策主張和行事風格備受爭議。
誰能想到,這兩位看似處于不同軌道的風云人物,竟也有著一段從親密合作到激烈對抗的戲劇性歷程,而這背后,更是商業與政治復雜交織的利益博弈。
故事得從 2024 年的美國大選說起,那場選戰可謂是硝煙彌漫,各方勢力紛紛角逐。馬斯克,這位一貫在商業世界縱橫捭闔的巨頭,卻在此時高調地站在了特朗普陣營。他不僅豪擲近 3 億美元真金白銀,為特朗普的競選活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更是利用自己旗下影響力巨大的社交媒體平臺 X,不遺余力地為特朗普造勢。在各種競選集會上,馬斯克頻繁現身,為特朗普站臺助威,兩人的關系迅速升溫,一時之間,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特朗普成功上臺后,投桃報李,任命馬斯克領導新設的 “政府效率部”。這個部門肩負著削減聯邦政府規模和開支的重任,馬斯克滿懷壯志,試圖在這里大展拳腳。他提出了一系列激進的改革方案,比如計劃將聯邦政府工作人員數量大幅削減 75%,目標是減少 2 萬億美元的聯邦支出,甚至提議撤銷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等機構 。
在特朗普任期的前幾個月里,馬斯克頻繁出入白宮,參與各種重要決策會議。他與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里商討國家大事,在公眾面前,兩人也常常表現出親密無間的關系。特朗普稱贊馬斯克是 “天才”,對他的商業成就和改革理念贊賞有加;馬斯克則表示愿意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推行全力以赴,兩人仿佛成為了政治與商業聯手的最佳拍檔,共同描繪著美國未來發展的藍圖。
02
矛盾初現:“大而美” 法案引發爭議
好景不長,看似堅固的聯盟很快就出現了裂痕。矛盾的導火索是特朗普政府推出的一項名為 “大而美” 的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 。這項法案堪稱復雜,其核心內容涵蓋了多個方面。在稅收政策上,它試圖延長企業和個人的減稅措施,同時新增了一些稅收減免項目,像對小費、汽車貸款等提供新的稅收優惠。在支出方面,法案大幅增加了國防支出,為打擊非法移民也投入了更多資金。但為了平衡這些支出,法案采取了一系列削減措施,其中就包括取消民主黨籍前總統拜登推動的多項綠色能源激勵政策。
對于馬斯克來說,該法案中的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政策調整,無疑是對他商業版圖中重要一環 —— 特斯拉的沉重打擊。此前,消費者購買新電動汽車最多可獲得 7500 美元的稅收抵免,這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電動汽車的消費市場,特斯拉也從中受益頗豐。然而,“大而美” 法案卻規定,如果一家汽車制造商在 2009 年 12 月 31 日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期間售出超過 20 萬輛符合條件的電動汽車,那么該公司今后銷售的電動汽車將不再有資格獲得稅收抵免 。特斯拉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就交付了超過 33.6 萬輛汽車,按照這個標準,特斯拉的車輛將失去稅收抵免資格,這對特斯拉的市場競爭力和銷售業績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據摩根大通分析師瑞安?布林克曼在報告中指出,特朗普的這項法案加上其他擬議立法,將威脅到特斯拉 2025 年超過一半的利潤。他估計,消費者稅收抵免的取消可能導致特斯拉損失高達 12 億美元的利潤,占其 2024 年息稅前利潤的約 19% 。此外,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項目的終止也可能給特斯拉帶來 20 億美元的利潤損失 。特斯拉原本將未來的發展押注在 AI 和機器人技術上,但這些業務要取得實質性收益還需數年時間。在這樣的關鍵時期,稅收抵免的取消無疑讓特斯拉的發展之路變得更加艱難。
除了特斯拉利益受損,馬斯克與特朗普政府之間還有其他矛盾。馬斯克曾建議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采購其名下公司的 “星鏈” 衛星系統,用于國家空中交通管制。他認為 “星鏈” 衛星系統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廣泛的覆蓋范圍,能夠為美國的空中交通管制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解決方案 。然而,這一建議卻一直沒有得到特朗普政府的采納 ,這讓馬斯克感到十分失望。
更讓馬斯克難以接受的是,特朗普上周還撤回了對他盟友艾薩克曼出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的提名 。艾薩克曼不僅是馬斯克的好友,還是他旗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重要客戶,為該公司花費了數億美元。艾薩克曼曾多次搭乘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飛船進入太空,還完成了全球首次商業太空行走 。馬斯克曾直接向特朗普推薦艾薩克曼擔任 NASA 局長,他認為艾薩克曼在航天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能力,能夠推動美國航天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但沒想到,隨著自己的離職,艾薩克曼的提名也被撤回,這讓馬斯克覺得自己遭到了背叛,兩人之間的關系也因此變得愈發緊張。
03
徹底決裂:四天內的罵戰升級
5月30日,馬斯克正式辭去 “政府效率部” 負責人一職 ,特朗普還在橢圓形辦公室為他舉行了送別發布會,言辭之間滿是親昵,仿佛往日情誼仍在 ??蓛H僅一周之后,兩人的關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6 月 3 日,剛離職不久的馬斯克就在社交媒體平臺 X 上毫不留情地炮轟特朗普的 “大而美” 法案,稱 “國會這項龐大、離譜、充斥著政治操縱的支出法案令人作嘔 ”。此言一出,瞬間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也正式拉開了兩人罵戰的序幕。馬斯克的這一言論,無疑是對特朗普政府權威的直接挑戰,也讓外界開始猜測兩人之間的關系是否已經出現了裂痕。
面對馬斯克的指責,特朗普起初并未立即回應,但在5日,他終于打破了沉默。當天,特朗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及馬斯克,語氣中滿是失望,稱 “我對伊隆非常失望,因為伊隆比幾乎任何人都更了解這項法案的內部運作 。他對此了如指掌,他對此毫無異議。突然之間,他居然就開始質疑了”。特朗普還表示,馬斯克是在得知法案將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后才開始反對的 ,暗示馬斯克的反對是出于個人商業利益。
馬斯克可不會坐以待斃,面對特朗普的指責,他迅速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了反擊 。他不僅反駁了特朗普所謂 “知曉立法內容” 的說法,稱 “這項法案一次都沒給我看過,而且在深夜迅速通過,國會幾乎沒有人能讀懂它 ”,還直言特朗普 “忘恩負義” 。馬斯克強調,如果沒有他的支持,特朗普很難在大選中獲勝。他在推文中寫道:“如果沒有我,特朗普就會輸掉大選,民主黨將控制眾議院,共和黨將在參議院以 51:49 的微弱席位保持多數。” 這番言論,無疑是在向特朗普的政治成就發起挑戰,也讓兩人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隨著罵戰的升級,兩人的言辭越來越激烈,甚至開始互相威脅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帖威脅要削減馬斯克企業的政府合同 ,他表示:“在我們的預算中,節省數十億美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終止政府與馬斯克企業的合同 ?!?而馬斯克也不甘示弱,回應稱鑒于特朗普取消政府合同的聲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將立即開始退役其 “龍” 飛船 。要知道,美國的載人航天活動極大依賴 SpaceX 的 “龍” 飛船 ,馬斯克的這一威脅,無疑是擊中了特朗普政府的要害。
然而,就在外界以為兩人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時,馬斯克又在當天改口稱,SpaceX 不會讓 “龍” 飛船退役 ,這一舉動讓人捉摸不透,也讓這場罵戰的走向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但事情還遠沒有結束,馬斯克似乎覺得還不夠解氣,又在社交媒體上爆料了一個重磅消息:“是時候投下真正的重磅炸彈了:特朗普在愛潑斯坦的檔案里 。這才是這些檔案沒有被公開的真正原因 ?!?馬斯克提到的愛潑斯坦,是一名曾與美國政商界眾多知名人士交往甚密的金融家 ,他將位于美屬維爾京群島的私人島嶼打造為 “成人樂園”,供權貴階層享樂,眾多未成年人成為受害者 。2019 年愛潑斯坦因涉嫌合謀拐賣和性剝削未成年女性被捕,但在一個多月后突然在獄中死亡,并在存在大量疑點和爭議的情況下被鑒定為 “自殺” 。馬斯克的這一爆料,瞬間讓整個輿論場沸騰了起來,如果這一消息屬實,那特朗普的政治生涯無疑將遭受重創 。
特朗普自然不會坐視不管,他隨即反擊,稱對馬斯克的態度轉變感到失望 。他強調自己并不是問題的制造者,而是解決者 ,呼吁美國民眾繼續支持 “讓美國再次偉大” 的目標,即便在馬斯克缺席的情況下。
短短四天內,馬斯克與特朗普就從曾經的政治盟友變成了如今的敵對雙方 ,這場罵戰不僅讓兩人的關系徹底破裂,也讓美國的政治和商業格局產生了巨大的震動 。而特斯拉,作為馬斯克商業帝國中的重要一環,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這場風暴之中。
04
特斯拉的 “至暗時刻”:市值蒸發萬億的連鎖反應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這場罵戰,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金融市場上掀起了驚濤駭浪,首當其沖受到沖擊的,便是特斯拉的股價 。6 月 5 日,特斯拉股價暴跌 14.26% ,創下自 2020 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這一跌,讓特斯拉的市值瞬間蒸發了超過 1500 億美元 ,相當于星巴克及數百家其他大型上市美國公司的全部股份價值 。
這一暴跌背后,是投資者們信心的嚴重受挫 。曾經,投資者們因為馬斯克與特朗普的親密關系,對特斯拉的未來充滿了期待,紛紛買入特斯拉股票 。然而,如今兩人的反目成仇,讓投資者們陷入了迷茫 。他們開始擔心,這場政治風波會對特斯拉的未來發展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特朗普曾威脅要削減馬斯克企業的政府合同 ,如果這一威脅成真,特斯拉無疑將失去重要的收入來源 。此外,政府在政策上的調整,也可能讓特斯拉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在這種不確定性的籠罩下,投資者們紛紛選擇拋售特斯拉股票,以規避風險 ,這也直接導致了特斯拉股價的暴跌 。
股價暴跌只是特斯拉困境的開始,其在全球市場的銷量也出現了嚴重下滑 。2024 年,特斯拉全年銷量出現了十年來首次同比下滑,同比下降 1.1% 至 178.9 萬輛 。進入 2025 年,情況也沒有好轉 。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 月特斯拉中國批發銷量為 30688 輛(含預估),同比減少了 49%,環比下降 51% ,創下兩年多新低 。除中國市場外,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的銷量也出現了下滑 。全球汽車信息平臺 Marklines 數據顯示,2 月份特斯拉在美國銷量約為 4.2 萬輛,同比下降約 5%。在歐洲市場,特斯拉更是遭遇 “滑鐵盧” 。德國聯邦機動車運輸管理局數據顯示,2 月特斯拉在德國的銷量同比下滑 76.3% 至 1429 輛 ,今年前兩個月,特斯拉在德國總計交付 2706 輛,同比下滑 70.6% 。瑞典、挪威、丹麥等國的市場數據也不容樂觀,特斯拉在這些國家的銷量均出現了大幅下滑 。
銷量下滑的直接后果,便是特斯拉面臨著巨大的庫存壓力。據外媒 Sherwood News 報道,特斯拉 2024 年一季度生產了 433371 輛汽車,但銷量僅為 386810 輛,同比下降了8.5% ,有 46516 輛汽車積壓。為了存放這些滯銷車輛,特斯拉不得不將它們堆放在停車場,數量之多,甚至從太空都能看到 。庫存積壓不僅占用了大量資金,還增加了倉儲、維護等成本 ,進一步壓縮了特斯拉的利潤空間。
利潤壓縮也是特斯拉面臨的一大難題。摩根大通分析師瑞安?布林克曼指出,特朗普的 “大而美” 法案加上其他擬議立法,將威脅到特斯拉 2025 年超過一半的利潤 。消費者稅收抵免的取消可能導致特斯拉損失高達12億美元的利潤,占其 2024 年息稅前利潤的約 19%。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項目的終止也可能給特斯拉帶來20億美元的利潤損失。在銷量下滑和成本增加的雙重壓力下,特斯拉的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經營狀況愈發艱難。
05
前路在何方:特斯拉的未來挑戰與機遇
特斯拉如今深陷多重困境之中,其未來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從政治層面來看,馬斯克與特朗普的決裂,使得特斯拉失去了在政府層面的有力支持,甚至面臨政府合同被削減的威脅 。而馬斯克深度涉足美國政治,也讓特斯拉被貼上了政治化標簽,引發了諸多爭議,嚴重損害了品牌形象 。例如,在美國本土,特斯拉門店被抗議者包圍,車輛被噴涂納粹標志,甚至出現車輛被焚燒事件,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消費者對特斯拉的信任。
在市場方面,特斯拉面臨著來自全球各地的激烈競爭。在中國,比亞迪、吉利等本土新能源車企發展迅猛,比亞迪憑借 “天神之眼” 智駕系統與混動技術,1 月全球銷量首超特斯拉;蔚來、小鵬通過 “硬件標配 + 軟件訂閱” 模式搶占中高端市場。在歐洲,Stellantis、大眾等傳統車企加速電動化,歐洲市場電動車滲透率突破 35%,特斯拉份額被擠壓至不足 8%。此外,新興的電動車品牌如 Rivian 和 Lucid Motors 等也在高性能和續航里程方面給特斯拉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特斯拉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 。隨著全球芯片短缺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特斯拉的生產和供應鏈受到了一定影響 。其引以為傲的自動駕駛技術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然面臨著技術難題和法律法規的限制 。例如,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系統(FSD)在中國市場對復雜道路環境的處理能力不足,數據轉移障礙限制了優化速度。同時,特斯拉還面臨著消費者對其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質疑。
面對這些挑戰,特斯拉也在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在產品策略方面,特斯拉計劃推出多款新車型,如 Cybertruck 和 Roadster 的下一代版本,還將加速推出 Model 2 等低價車型,以豐富產品線,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重建在新興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在技術創新上,特斯拉將繼續加大在電池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例如,特斯拉正在研發固態電池,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其自動駕駛系統 Autopilot 也在不斷升級,實現了Level 2 的自動駕駛能力,并朝著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發展。
在市場拓展方面,特斯拉計劃在更多國家和地區建立生產基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響應速度。特別是在亞洲和歐洲市場,特斯拉有望通過本地化生產和銷售,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此外,特斯拉還在積極拓展能源業務,其太陽能屋頂、家用儲能系統等產品,為用戶提供了全面的能源解決方案,未來有望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特斯拉還需要改善與政府的關系,避免過度政治化,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馬斯克需要在 “政府顧問”與“企業領袖” 身份間劃清界限,專注于企業的發展。同時,特斯拉要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以重塑品牌形象。
盡管特斯拉當前面臨著諸多挑戰,但也并非沒有機遇。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和對可持續交通的追求,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潛力依然巨大。特斯拉作為電動汽車行業的先驅者,在技術和品牌影響力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優勢。只要特斯拉能夠成功應對當前的挑戰,充分抓住市場機遇,未來仍有望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但無論如何,特斯拉的未來發展都將備受關注,其每一步決策都可能對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杰克?韋爾奇說:“你可以拒絕學習,但你的競爭對手不會!”
歡迎點擊鏈接,了解2025年我們將走進哪些知名企業參訪交流學習。
企業參觀考察游學預約咨詢電話:18511456825(同微信)馬博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