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74歲的退休管家安妮·梅耶斯舉起手槍走進俄亥俄州費爾菲爾德的銀行時,誰能想到她竟然是為了區區500美元?
梅耶斯并非天生就是罪犯,她其實是個受害者。因一生的積蓄皆被詐騙得一干二凈,那絕望的情緒驅使她踏上了犯罪之路。監控錄像顯示,她看上去安然地走向出納員,索要錢財,仿若這只是一次不得已的選擇。
美國正在上演一場前所未有的老年犯罪潮。2024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因詐騙損失高達48億美元。這個數字令人震驚,但更可怕的是它還在急劇攀升。
83歲的唐納德·班尼特剛剛出獄僅四年,便又開啟了銀行搶劫的生涯。這位曾被稱作“飛躍強盜”的人在2020年服刑31年后得以釋放,卻于情人節那一天再度持槍展開搶劫。從6月至次年2月,他接連作案達七起,搶得數萬美鈔
這種現象,并非偶然。犯罪分子,精準地瞄準老年群體,認為他們,數字素養相對而言比較低,也就更容易上當受騙。諸如祖父母詐騙、投資欺詐、技術支持騙局等,可謂層出不窮,平均每個受害者,損失達33915美元。
問題的核心在于,社會保障網的缺失。當老年人失去畢生積蓄,又缺乏重新積累財富的能力時,絕望成為催化劑。梅耶斯的案例證明,即使是最守法的公民,也可能在極端情況下,選擇犯罪
法官在梅耶斯的庭審中承認:"像您這樣年紀、沒有犯罪前科的人因如此嚴重指控出庭,確實很不尋常。"這句話道出了問題的本質:老年犯罪往往源于絕望,而非邪惡
人工智能讓詐騙變得更加精密。罪犯可以克隆真實親屬的聲音實施欺詐,讓祖父母詐騙幾乎無法識別。當技術成為犯罪工具時,老年人如何自保?
社會正面臨一個道德困境:我們是否應該將這些老年"罪犯"視為受害者?當74歲的管家舉起手槍時,她究竟是罪犯還是另一個受害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