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皖南田間,麥浪翻滾。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丹陽鎮寶義村的一片麥地里,徐宜敏正蹲在地頭,掰開一株小麥向二十多位農戶講解:“大家看這個根系,用了鄂中高分子肥的麥子須根多出三分之一,抗倒伏能力明顯提升。”這位皮膚黝黑的農資公司負責人,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帶著肥料下田做示范。
從2018年成為鄂中生態戰略合作伙伴開始,徐宜敏帶領當涂縣中潤農資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農技推廣之路。面對增效肥在大田作物推廣難的行業困境,他總結出“三個一”工作法:選準一塊示范田、培養一批示范戶、做好一整套服務。
選田育人:讓土地自己說話
“剛開始推高分子增效肥,種了半輩子地的老把式直擺手。”徐宜敏清楚記得,2019年在護河鎮青山村推廣時,種植大戶王大哥當場質疑:“多花錢買新肥料,不如多撒兩袋尿素實在。”
他沒有急著爭辯,而是承包了王師傅的10畝邊角地做對比試驗。從播種到收獲,帶著技術員每月三次測土記錄。等到開鐮那天,示范田畝產高出常規田82斤,王師傅主動把800畝地全換成了鄂中肥。如今在當涂,這樣的“活廣告”已有47處,覆蓋水稻、小麥、油菜等主要作物。
精準服務:把課堂搬到地頭
“肥料效果好不好,關鍵看用法到不到位。”徐宜敏的皮卡車里常年備著三樣“法寶”:測土儀、施肥建議卡、作物生長周期表。每到施肥季,他就帶著團隊跑田埂,根據土壤數據定制配方。在年陡鎮推廣藻力壯復合肥時,針對當地酸性土壤特性,他創新提出“底肥+葉面補施”方案,使水稻空殼率降低5個百分點。
這種“保姆式”服務催生了獨特現象:農戶遇到種植難題,第一個想到是找徐宜敏。對此他高興地說道:“能夠得到種植戶的信任,是我做農資最大的動力,他們也都是我的老師,我們群策群力、相互學習,一同分享豐收的喜悅。”
與品牌共成長:做鄂中戰略的堅定執行者
走進中潤農資的倉庫,墻上“鄂中產品專區”的標識分外醒目。從最初代理3個單品,到現在形成高分子、藻力壯、摻混肥等完整產品矩陣,徐宜敏始終與廠家同頻共振。2021年鄂中生態提出“主業倍增”計劃,他立即調整推廣重心,將增效肥銷量占比從10%提升到30%以上。
“公司去年推出生物有機肥新品,我第一時間在蔬菜基地做示范。”翻開他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個新品的試驗數據。這種緊跟步伐的默契,讓鄂中增效肥在當地年銷量5年增長12倍,市場占有率突破60%。
夕陽西下,觀摩會散場的農戶們帶著肥料樣品離去。徐宜敏又鉆進車里,趕往下一個村莊。車窗外的后視鏡里,成片的麥田泛起金色波浪,仿佛在訴說這位農資人與土地的不解之緣。“只要農民需要好肥料,我的路就不會停。”發動引擎時,他這樣說道。
關注生物有機肥行業前沿資訊/最新熱點,點擊下方名片關注:
來源:鄂中生態 李荊波
編輯/責編:張亞靜
監制:張博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