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白鹿,曾舜晞的《臨江仙》,據說是“原創劇本”為噱頭空降熒幕時,
觀眾期待的是于正團隊繼《墨雨云間》后的又一次“美學革命”。
然而首播六集呈現的,卻是一場赤裸裸的視覺暴政——女主的“番茄炒蛋嫁衣”與男主的“蛋花湯白發”形成詭異互文,凈云宗掌門的“西紅柿頂流”造型更讓觀眾集體瞳孔地震。這種將“低成本短劇”審美強加于仙俠賽道的操作,本質上是對觀眾智商的公然侮辱。
服化道團隊的災難性表現,幾乎貫穿了每一幀畫面。女主的嫁衣采用了高飽和度的紅黃配色,像是直接從快餐店招牌上扒下來的設計,袖口還縫著幾片廉價塑料花瓣,隨著她揮舞手臂不斷掉屑。男主的“白發”造型更令人窒息——那根本不是傳統的白發束發,而是像沾了面粉的掃把頭,發絲硬生生支棱著,仿佛剛被靜電炸過。最離譜的是凈云宗掌門,他頭頂的“西紅柿冠冕”由半個腐爛番茄和幾根生菜葉組成,每次他轉頭,番茄汁就會順著冠冕滴落,在鏡頭下呈現出令人作嘔的慢動作特寫。這種將“拼多多美學”貫徹到底的服化道設計,讓觀眾在觀看時忍不住打開彈幕刷屏:“建議改名《臨江菜市場》”“這造型師是不是剛從橫店保潔部借調來的?”
導演對鏡頭的運用同樣充滿災難性。在第一集的開場戲中,女主從天而降的鏡頭本應是展現仙俠氣勢的關鍵時刻,結果因為威亞穿幫,她的腳踝上纏著一截明顯的鋼絲,在陽光下反光得刺眼。更離譜的是,當她落在地上時,地面竟然出現了明顯的塑料泡沫碎屑——這是低成本仙俠劇慣用的“云霧特效”替代品,但在這部標榜“大制作”的劇里出現,簡直是對觀眾智商的公開嘲諷。還有男主御劍飛行的鏡頭,明顯是綠幕摳像后隨意疊加的背景,他的衣袂完全沒有被風吹動的自然感,反而像被釘在半空中一樣僵硬。這些低級錯誤在首播六集里層出不窮,讓觀眾在觀看時不斷產生“這真的是20XX年的劇嗎?”的荒謬感。
演員的表演更是這場視覺災難中的“神補刀”。白鹿飾演的女主李青月,將“苦情女主”套路發揮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她的表演公式化到令人窒息——驚訝時瞪大眼睛,悲傷時嘴角下垂,憤怒時皺起眉頭,所有情緒都寫在臉上,卻沒有任何層次感。最讓人絕望的是她的哭戲,眼淚像是用眼藥水強行擠出來的,每次哭泣時眼球都干得發紅,卻硬要擠出幾滴眼淚,顯得極度不自然。在第三集里,她得知男主重傷垂死的消息,本該是情緒爆發的重頭戲,結果她只是機械地重復著“你不能死”的臺詞,面部表情沒有絲毫變化,仿佛在念課文一樣。這種“AI式表演”讓觀眾集體崩潰,彈幕上不斷刷屏:“女主是不是面癱”“求求她別演了,我看她眨眼睛都累”。
曾舜晞飾演的男主白九思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的表演風格可以用“用力過猛”來形容——無論是深情對視還是憤怒咆哮,他的表情都像是被導演用擴音器強行放大了十倍。最經典的是他在大婚夜發現女主是替身的那場戲,本該是復雜情緒交織的高光時刻,結果他先是瞪大眼睛露出“震驚臉”,然后迅速切換到“悲傷臉”,最后直接癱坐在地上做出“絕望癱”,整個過程不到五秒,卻像是經歷了十種情緒的跳躍。更可笑的是他的武打戲,威亞戲明顯是后期吊的,他的身體僵硬得像木棍,揮劍的動作像是在做廣播體操,每次落地時還要故意踉蹌兩步,顯得極其刻意。觀眾在觀看時紛紛吐槽:“這武打戲是幼兒園水平吧”“男主是不是沒學過武術指導”。
劇情的混亂更是讓這部劇雪上加霜。劇組試圖用“時空回溯”和“三婚三離”的設定來制造懸疑感,結果卻因為邏輯漏洞太多,讓觀眾看得一頭霧水。第一集里女主突然穿越到古代,沒有任何鋪墊就成為了凈云宗的弟子,她的身份背景和穿越原因直到第六集都沒有解釋清楚。更離譜的是男主的白發造型,據說是“千年修為的象征”,但第五集里卻有一個路人甲角色說“凈云宗從來沒有人留白發”,直接推翻了之前的設定。這種自相矛盾的劇情讓觀眾集體智商在線,彈幕上不斷有人發問:“編劇是不是喝醉了寫的劇本”“這劇情是隨機生成的吧”。
劇組對仙俠美學的解構更是達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他們將傳統仙俠劇中的水墨山水、飄逸服飾全部拋棄,取而代之的是廉價塑料感和馬賽克畫質。劇中的仙界場景明顯是綠幕摳像后隨意疊加的背景,云霧效果是用廉價干冰制造出來的,每次角色移動時,云霧都會出現明顯的穿幫。法術特效更是慘不忍睹——女主施展的“火焰術”看起來像是打翻了一瓶紅色油漆,男主釋放的“劍氣”則是幾根廉價的塑料條在風中飄動。最荒誕的是凈云宗的“仙門大陣”,本該是恢弘壯觀的場景,結果卻是由幾塊破木板和幾串廉價的LED燈組成的,看起來像是幼兒園的手工課作業。這種對仙俠美學的徹底顛覆,讓觀眾在觀看時不斷產生“這真的是仙俠劇嗎?”的荒謬感。
“投資上億”“特效頂尖”,結果首播六集就暴露了所有的低成本真相。
更離譜的是,當觀眾在社交媒體上吐槽劇集的質量時,劇組的官方賬號竟然在評論區回復“感謝指正,我們會繼續努力”——這種敷衍的態度徹底激怒了觀眾,彈幕上不斷有人刷屏:“你們的努力就是讓我們看這種垃圾嗎”“建議劇組集體重修美學課程”。
《臨江仙》的首播六集,徹底暴露了古偶劇工業化的“視覺暴政”本質。服化道的災難性設計、演員的“AI式表演”、劇情的混亂邏輯、對仙俠美學的徹底解構,以及制作方的敷衍態度,共同構成了一場對觀眾智商的公開羞辱。這部劇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爛劇”,而是一場對整個古偶行業的“反面教材”。它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訴觀眾:當資本完全掌控創作,當美學讓位于流量,最終誕生的只會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視覺災難。
或許,《臨江仙》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它讓觀眾徹底清醒——古偶劇已經不再是那個能帶給觀眾美好幻想的類型,而是一場由資本操控的“視覺騙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