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外媒:臺積電,英偉達都開始行動了
近年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爭愈發激烈,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打壓和制裁更是加劇了這一態勢。然而,面對外部壓力,中國并未選擇坐以待斃,而是通過一系列有力的反制措施,展現了自己的決心和實力。如今,臺積電降價、英偉達越南建廠等行動的出現,正是中國反制措施奏效的明證。
美國對中國140家半導體公司實施了制裁,試圖通過此舉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然而,中國并未因此屈服,反而迅速采取了反制措施,限制了鎵、鍺、銻、石墨、超硬材料等關鍵原材料的出口。這些材料在半導體產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們的缺失將直接影響到眾多高科技產品的生產。尤其是鎵和鍺,這兩種材料在智能手機核心芯片、高速光纖通信網絡、高效新能源電池以及尖端軍事裝備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中國作為全球鎵儲量最大的國家,其儲量占比高達68%,而國外僅有32%的儲量,并且還有10%左右的供應量依賴于中國。因此,中國對鎵和鍺的出口管制無疑給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許多依賴這些材料的企業開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紛紛尋求替代方案或與中國進行談判。
在這一背景下,臺積電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制造企業,也開始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壓力。由于大陸市場一度是臺積電業績出貨的火車頭,且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也位于中國,因此臺積電對大陸市場的依賴程度可想而知。然而,隨著中國對美國芯片的謹慎采購政策出臺,臺積電來自大陸的訂單開始持續減少。
為了應對這一困境,臺積電不得不采取降價策略,以吸引更多的訂單。據媒體報道,臺積電開始對旗下多款芯片進行降價求訂單,降價幅度在2%~10%不等。其中,高端的7nm制程芯片降價幅度尤為顯著。這一舉措雖然能夠暫時緩解臺積電的業績壓力,但也暴露出其在面對中國市場變化時的無奈和被動。
與此同時,英偉達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作為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另一家巨頭,英偉達在中國市場同樣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和市場份額。然而,在美國對華半導體產業打壓與制裁的背景下,英偉達也不得不尋求新的出路。于是,英偉達選擇了在越南建廠,試圖通過這一方式繼續面向中國市場出貨。
然而,英偉達此舉雖然看似巧妙,但實際上卻難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因為越南本身就是中國制造業的延伸,許多配套設施乃至電力設施都需要從中國購買。因此,英偉達在越南建廠并不能完全規避來自中國的風險。相反,它還需要與中國保持緊密的合作關系,以確保其在中國市場的順利運營。
隨著臺積電降價、英偉達越南建廠等現象的出現,美國智庫也開始意識到對華科技戰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他們發現,通過打壓和制裁并不能完全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反而可能激發中國更大的創新動力和市場潛力。因此,一些美國智庫開始呼吁調整對華科技政策,尋求更加合作和共贏的方式。
實際上,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崛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近年來,中國半導體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果。同時,中國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這些努力使得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自給率不斷上升,半導體相關企業數量也大幅增加。
展望未來,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不斷發展和變革,中國半導體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同時,中國也將繼續堅持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將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推動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繁榮和發展。
綜上所述,中國通過一系列有力的反制措施,已經成功應對了來自美國的半導體產業打壓和制裁。臺積電降價、英偉達越南建廠等現象的出現,正是中國反制措施奏效的明證。未來,中國將繼續堅持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推動半導體產業的不斷發展和變革,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繁榮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