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的城門之上,站在此觀禮的都是愛國人士,都是為了新中國成立付出了巨大貢獻和努力的人,而在他們之中有一個人的身份非常特別。
他是一個僧人,他就是巨贊法師。是佛教的領袖也是佛學的著名學者。他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在抗日戰(zhàn)爭中組織人民團結起來一致對外,與我黨進行了深度合作,為戰(zhàn)爭勝利做出了貢獻。
潘楚桐
巨贊法師并不是一出生就選擇了佛法這條路。他本名潘楚桐,出生在江陰的一個小村落的普通家庭中,家中對他很是看重,送他念書,他也非常爭氣,成績很好,表現(xiàn)優(yōu)異,一路讀到了大學。
1927年,他進入大學。當年的局勢非常緊張,兩次事變導致的余波影響極為深刻。在混亂的局勢中,他的思想與精神遭受了從前從未體驗過的激蕩,他開始尋找自己的道路。
大學是先進思想的搖籃,他在大學中交往了思想深邃,品行端正,愛國愛民的同學,還能接觸到先進運動的領袖以及他們閃耀至今的思想與精神。他試圖用自己的力量改變當前的混亂,積極投身革命活動,傳播革命精神。
29年,他退學回到家鄉(xiāng),成為了家鄉(xiāng)的一所小學的校長。雖然無法繼續(xù)求學,但是成為校長了之后他仍然發(fā)揮著自身的熱量,領導學校的老師們都開展先進的運動,給鄉(xiāng)里也帶來思想進步的清風。
但是因為他組織的活動較為聲勢浩大,且沒有反抗的力量,所以慘遭當局逮捕。被捕后,他沒有喪失希望而是找準時機逃了出去,并隱姓埋名來到了靈隱寺。
此處人杰地靈,且久匯佛緣,讓人心靜。他來到此處,接觸到了佛學,他開啟了對世事認知新的視角與眼光。
當他跪在菩提樹下,翻閱佛法典籍,時常沉浸其中,感到奧妙無限,并因此產(chǎn)生了想要出家的想法。
巨贊法師
31年,他受到寺廟中法師的剃度,正式成為了一名僧人。他不斷學習佛法,努力進修,對于佛教著作都多有涉獵,持之以恒地鉆研探究,還寫成了百萬字的心得體會。
因為他先天的靈性與后天不斷地學習,在道理與法則的領悟上都遠高于普通僧人,打下了深厚的基礎。還在佛界積累了一定的名氣。
37年,他幾經(jīng)輾轉來到了湖南。他以傳授佛教之法,相互交流為名,實則是在此地參加抗戰(zhàn)活動。他雖然經(jīng)歷過被逮捕,還曾修習佛法,但是他心中的愛國之情與先進的思想一刻都不曾停歇。
他在此通過友人牽線,終于恢復了與我黨的聯(lián)絡。中間因為被捕、逃亡、潛藏在寺廟等種種事件讓他無法與組織溝通聯(lián)系,他的內心非常焦躁,但是他仍然把持住了自己的身份,不讓外人起疑,還在佛法道路上闖出了屬于自己的天地。
在組織領導人的鼓勵與支持下,他在此地通過自身的影響力與佛教的號召力成立了抗戰(zhàn)協(xié)會等組織。他奮力向民眾宣傳要團結一心,共同抗戰(zhàn),頻繁地組織活動,迫切地想要更多人醒過來、加入了,為抗戰(zhàn)爭取更多的勝利機會。
梅開二度,他因積極活動而受到相關部門的注意,再次處于危險之中。幸好他受他人之邀前往廣西,能夠得到一個正當理由離開此地,暫時解除了危機。
抵達廣西后,他主辦了一本月刊,其中的文章不僅有關于佛法的研究與討論,還有先進思想的宣傳與傳播,他想通過這本月刊來教化民眾,讓他們能夠切實行動起來。
不僅如此,他還在擔任寺廟住持的時候,將寺院打造成一個秘密活動場所,為活動人士提供便利,幫助革命的順利進行。
抗戰(zhàn)勝利后
巨贊法師為抗戰(zhàn)做出的貢獻是突出的,他身為佛教人士,將佛法與愛國、愛民思想結合在一起,影響了許多信徒,讓他們行動起來。他以一己之力扭轉了佛教給人不理世事的印象,給世間傳播了佛的大愛。
在一切塵埃落定后,他回到靈隱寺,這座古老的寺廟矗立在那,見證著這片大地上的無數(shù)次戰(zhàn)爭,顯得格外寧靜致遠。
回到此地,他重拾起曾經(jīng)的回憶與經(jīng)歷,雖然已經(jīng)物是人非,但是幸好他所堅持的愛國事業(yè)最終是一個好的結局。
第二年,他創(chuàng)辦了佛學院,雖然條件艱難,沒有充足的資金也沒有較好的配套設施,他還是想要重振因為戰(zhàn)爭而被打擊的佛學。
他看到佛界的現(xiàn)狀是非常惋惜和痛心的,人才凋零,佛法無人繼承,他想培養(yǎng)出真正懂得佛法又愛國愛民的徒弟。
他對學院的課程設置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對于他們寺廟與佛法的要求當然不在話下。但是他認為佛學生也要注重對于技能的培養(yǎng),要學會如工、醫(yī)、農等的專業(yè)技術。
這一點就尤其特別,是非常明智的一個想法,佛教學生也是需要一門手藝養(yǎng)家糊口的。并且他還主張學生應該有較高的文史修養(yǎng)。
他每日兢兢業(yè)業(yè),致力于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佛教學生,想要將佛教精深的文化與法則都傳承下去,并且想讓佛教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更為重要的要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愛國的情懷。
53年,他與世長辭,但是在彌留之際仍然想的是佛教中都要將愛國放在首位。這樣的氣節(jié)與精神讓無數(shù)人感動。
結語:
他看到了時局的混亂,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殘酷,更能體會到國家和平的美好。他深入地探索佛學,更能知道這世間的法則。唯有國家在,佛教才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現(xiàn)在昌平的中國是他們這樣的人為之努力奮斗的善因所得到的善果,不知道他是否能夠滿意,是否能夠欣慰。
愛國心始終是高于其他所謂的信仰的。回看高僧的故事,就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某些香蕉人的言論與行為是多么地可笑。
這些前輩與先人將他們的熱血與愛國之情揮灑在這片土地上,這是我們應該要學習和銘記于心的。愛國之情永遠是崇高的,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尊重的,也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