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出口管制令下,白宮會議室內氣氛凝重,五角大樓的庫存預警報告在桌上傳閱——沒有中國稀土,美國尖端武器生產線將在45天內徹底停工。
2025年6月5日晚,北京時間21時許,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越洋電話接入中方領導人辦公室。這場應美方請求舉行的通話持續90分鐘,全球兩大經濟體的掌舵人隔著太平洋展開了一場暗流洶涌的對話。
當新華社發布通稿時,敏銳的外交人士發現一個異常信號:特朗普在通話中單獨強調的“稀土”問題,在中方通稿中只字未提。
這場高層通話的幕后推手,是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美國80%以上的稀土依賴進口,其中九成來自中國。更致命的是,自2025年4月起,中國對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限制,并將稀土分離技術納入禁止出口目錄。
白宮搞的那些應急計劃啊,一個接一個都黃了。就說加州Mountain Pass礦區的擴產計劃吧,因為成本比預想的高太多,現在只能先停著。還有花了3.5億美元搞出來的“蒙古 - 澳大利亞替代供應鏈”,根本就沒啥用,跟擺設一樣。另外,德州南部那兩個新礦的開采項目,到現在都還沒辦法開工呢。
五角大樓的警報最先拉響。馬薩諸塞州通信設備公司向國防部遞交緊急報告:“目前庫存只夠維持45天,缺口如果持續,整個項目將被叫停。”東海岸芯片封裝企業原計劃依賴中國儲備維持到第三季度生產,但5月起因無法取得鏑、釹、鋱等關鍵元素,軍用雷達天線和戰機電機系統被迫減產。
在那90分鐘的通話里,中方明明白白地劃了兩條紅線。
第一條是“撤銷所有消極舉措”,這說的就是美國最近半個月干的那些事兒,像搞半導體封鎖,斷供C919發動機啥的,一連串打壓咱的動作。
第二條是“慎重處理臺灣問題”。之前在日內瓦會談的時候,美國回避臺海問題,這次中方最高層又把這事兒挑明了,告訴美國這是不能碰的禁區。
特朗普的回應卻顯露矛盾心態。他一面承諾“堅持一中政策”,一面又強調“美國將繼續推進技術防御”。
最戲劇性的轉向發生在留學生政策上。就在通話前三天,美國政府還威脅取消理工科留學生簽證,導致斯坦福中國新生報到率驟降30%。然而通話中特朗普突然表態:“美方歡迎中國留學生來美學習”。
政策急轉彎暴露美國高校的財務危機——中國留學生年均貢獻超150億美元的學費和研究經費,已撐起美國學術體系的半邊天。
中方發出邀請,說“歡迎您和易友再次來訪”,這可把海湖莊園那幫幕僚給樂壞了。
不過呢,特朗普把這邀請給德國總理默茨看的時候,不自覺地加了句“條件成熟時”。他這么猶豫,是因為四個月前吃過大虧。那時候特朗普搞了個“百日訪華計劃”,結果他對咱加征等額關稅,中方直接就不歡迎他來了。
現在白宮法律顧問還警告說,要是六月下旬之前簽不成貿易協議,國會就要啟動收回關稅授權的程序。“政客新聞網”爆料,這幾個月特朗普特別想跟咱通話,都到了“癡迷”的地步。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一下就說破了:“美方那焦慮的樣子,全露出來啦。”
通話結束僅6小時,中國商務部官網悄然更新公告:“對合規稀土出口申請加快審批”。表面看是善意回應,實則暗藏鋒芒——申報材料合規性由中方定義,放行節奏仍牢牢掌握在中國手中。
中國對稀土的管控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辦法體系。海關總署聯合好幾個部門,在廣西、江西這些地方逮到了稀土走私的,一共查獲了240噸稀土。像五礦、中國稀土這些大公司,帶頭在搞行業標準的制定。而且啊,稀土的技術轉移還有最終用到哪兒去,都被納入監管范圍了。
特朗普在通話中宣稱“稀土的復雜性已解決”,被業內人士嘲諷為“外交童話”。當美方還在幻想“繞開中國”時,中方已構建從礦山到芯片的完整控制鏈。
“中國人言必信,行必果”——通話結束前,中方這句話被白宮翻譯組反復斟酌,最終版本帶著青銅器的冷冽之感。此刻北京長安街華燈初上,而太平洋彼岸的“空軍一號”正悄然調整六月飛行計劃。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華爾街公認的“對華務實派”)突然加入談判團隊。馬里蘭州大豆農場主杰森面對特朗普“關稅戰很快解決”的宣言苦笑:“他的‘很快’定義是讓倉庫再爆倉三個月嗎?”
手握稀土的中國,如今有資本不急不躁;而高喊“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卻不得不低頭求“高抬貴手”。
90分鐘通話結束,誰主動誰被動,早已不言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