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頂流張雪峰在直播間含淚鞠躬的畫面刷爆熱搜。
這位以“毒舌”點評高考志愿走紅的網紅導師。
哽咽宣布停播兩個月,甚至暗示“可能是最后一次見面”。
一句“我動了太多人的蛋糕”引爆全網猜測。
兩年狂攬12億的天價志愿填報生意,究竟觸動了怎樣的利益鏈?
這場“悲情退場”是行業圍剿下的無奈,還是精心設計的懸念營銷?
“7分鐘能改變多少人命運?”這一場教育焦慮的精準收割。
當張雪峰在直播間哽咽鞠躬時有人看到的是教育斗士的悲壯。
有人嗅到的卻是他商業帝國崩塌的前兆。
這個靠7分鐘視頻爆紅的男人。
用9年時間把自己活成了教育界的“矛盾綜合體”。
一邊喊著“幫普通家庭打破信息差”。
一邊將高考志愿填報做成了一門年入數億的生意。
他的崛起本身就是一個底層逆襲的神話。
1984年出生于黑龍江齊齊哈爾普通家庭的張雪峰。
曾經自嘲自己是典型的“小鎮做題家”。
2008年初登講臺時,他甚至遭到學生當面質疑。
直到2016年,一段《7分鐘解讀34所985高校》的短視頻意外爆紅。
他用“美麗的長春坐落在吉大校園里”這樣的段子。
把枯燥的高校信息變成全網瘋傳的“知識脫口秀”。
瞬間俘獲千萬學子和家長的心。
當時的他還是個普通考研教師。
卻精準抓住了短視頻風口,單條視頻播放量破億。
這個來自小城的年輕人,就這樣撞開了教育界緊閉的大門。
當千萬家庭為填報志愿抓耳撓腮時。
他成了第一個把“冷知識”變成“熱需求”的破局者。
2021年張雪峰揮別打拼14年的北京,南下蘇州創立峰學未來。
注冊資本1000萬,他持股75%。
從此他便完成了從講師到商人的蛻變。
2023年,峰學蔚來推出了“萬元志愿卡”。
他獨創的“咆哮式指導”迅速出圈:
三小時內賣出2萬張“志愿卡”,單場直播收入突破2000萬。
2024年公司營收更是直逼12億。
當家長還在為他的“敢說真話”叫好時。
沒人注意到,他早已把“教育公平”做成了天價生意。
“你以為他是在打破信息差?實際上他拆的是你的錢袋子!”
2025年高考前夕,一則爆料將張雪峰推向風口浪尖。
直播間單次連麥咨詢費高達2萬元。
團隊推出的“VIP志愿規劃”套餐標價8.8萬。
甚至還以女兒姓名注冊了商標,被網友質疑“吃相難看”。
并且他主推的“志愿卡”被扒出數據滯后。
某985高校三年前的錄取位次仍然還在當季的推薦名單中。
他通過“峰學蔚來”母公司控股了9家企業。
業務覆蓋了研學游學、圖書出版、直播帶貨等。
甚至注冊了“軍火類商標”,更是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天眼查的數據顯示,他的關聯公司年營收超過了3億。
然而成本最高的“專家團隊”竟然大多數都是兼職大學生。
當家長們還在為“獨家內幕”一擲千金時。
其實買到的或許只是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焦慮而已。
2025年6月2日的告別直播中稱“我動了太多人的蛋糕。”
但這場停播絕非簡單的行業圍剿。
而是一場利益、法律與人性交織的生死局。
首當其沖的就是他造成了萬億級教育市場上的動蕩。
張雪峰團隊研發的“院校專業職業三維度數據庫”。
直接沖擊了傳統志愿填報機構賴以生存的信息壁壘。
還有他創建的“校長直通車”項目。
讓衡水中學、南京外國語學校等名校直接下場直播。
徹底打亂了教育資源的分配規則。
教育部2025年新規明確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炒作高考錄取率”。
他直播中的許多極端言論遭到了官方的警告。
據說,多家地方教育局已經將他列入“重點觀察名單”,
但真正讓他萌生退意的,或許是游走法律邊緣的恐懼。
2024年,他的公司因注冊“張姩菡”商標涉及軍火類目引發爭議。
同年中,某高校以“損害招生聲譽”為由發起訴訟。
如今張雪峰團隊的法律顧問已增至12人。
但卻仍舊難抵擋如雪花般的律師函。
當拆墻人變成砌墻者時,那么崩塌就只是時間問題。
當張雪峰對著鏡頭九十度鞠躬時。
直播間的彈幕里飄過的不再是安慰了,而是對她“含淚賺了幾個億”的嘲諷。
這場被外界解讀為“悲情營銷”的停播大戲。
實際上暴露的是網紅名師難以逃脫的宿命。
既要維持“教育清流”的人設,又要喂養那龐大的商業網。
從2023年起,張雪峰的直播時長就從2小時拉長到5小時。
團隊要求他每天輸出30條原創內容。
在高壓之下,他說出了很多具有爭議的“金句”。
這些“金句”幫他維持熱度的同時,也在透支著公眾的信任。
他公司推出的“七天速成高考規劃師”培訓。
又被曝出了大量使用虛假數據模板的丑聞。
這是直接將行業潛規則擺上臺面了。
據說張雪峰團隊正在秘密推進三項計劃:
與高校合建“陽光招生平臺”。
開發AI志愿填報系統。
籌建教育公益基金會。
但經歷過這場風暴的網友都已經清醒。
張雪峰的退場,撕開了中國教育最鮮血淋漓的傷口。
他確實讓數百萬家庭第一次看清了高校招生的游戲規則。
但也親手將教育焦慮催化成了一門暴利生意。
這場持續九年的荒誕劇,終以“含淚停播”畫上休止符。
但教育的戰爭永遠不會終結。
當張雪峰轉身離開,直播間依然飄蕩著無數個“張老師”的吆喝聲。
他們舉著“打破信息差”的大旗。
兜售著大同小異的焦慮與希望。
而屏幕前那些攥緊血汗錢的家長。
永遠分不清哪滴眼淚是為教育而流,哪滴是為鈔票而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