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6日,美國企業家、前“政府效率部”負責人埃隆?馬斯克公開表示,正在認真考慮創建一個新的政黨。這一想法并非心血來潮,其背后有著復雜的政治與社會背景。
事情的起因還要追溯到6月5日,馬斯克在擁有龐大用戶群體的社交平臺 X上,向他的2.2億粉絲發起了一個大膽的投票:他詢問大家“是否同意在美國創建一個真正代表80%中間派的新政黨”,調查結果令人震驚,居然超過80% 的投票者果斷選擇了“是”。面對這樣一邊倒的結果,6日晚間,馬斯克發文感慨:“這是命運。”隨后,他欣然采納了一位粉絲提出的黨名,建議將新政黨命名為“美國黨”。
馬斯克這一舉措絕非偶然。近年來,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的政治極化現象日益嚴重,兩黨在諸多議題上僵持不下,難以達成共識,導致許多政策無法有效推進,中間派選民的訴求被嚴重忽視。據相關民調顯示,約有70%的美國民眾對當前兩黨政治生態表示不滿,認為自己的聲音沒被兩黨聽到。馬斯克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社會情緒,試圖打造一個新政黨,填補中間派政治力量的空白,為占比80% 的中間民眾發聲。
此外,馬斯克與特朗普之間的矛盾升級也是重要導火索。從 2024年7月,馬斯克公開支持特朗普,到如今關系破裂,兩人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走向徹底反目。矛盾的爆發點在于特朗普推動的“大而美”法案,其中取消電動汽車抵免稅收的待遇,嚴重損害了馬斯克旗下電動汽車產業的利益。馬斯克對此法案極為不滿,并號召粉絲向國會施壓阻止法案通過,特朗普則連續發文怒斥馬斯克,甚至威脅要終止馬斯克所有的政府合同。兩人矛盾公開后,迅速升級為隔空罵戰,馬斯克一氣之下,不僅呼吁要“彈劾” 特朗普,還產生了組建新黨的想法,以此對抗特朗普政府。
然而,創建一個新政黨談何容易。在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根深蒂固,早在19世紀初,就已牢牢扎根于美國政治生活中,兩黨壟斷的政治格局持續了一個多世紀,幾乎完全滲透到美國的政治進程之中。
而從實際操作層面看,新政黨面臨著重重制度性障礙:其實,最大的障礙應該會來自特朗普,兩人關系已到了完全破裂的邊緣,如果對方進入政壇,這種存在,對于美國總統來說只能是有弊無利。此外,在選舉制度方面,美國實行“勝者通吃”的選舉人團制度,這對第三政黨的發展極為不利;在資金籌集上,新政黨要對抗現有兩黨已經成熟的籌款網絡平臺;在媒體曝光方面,主流媒體大多聚焦于兩黨競爭,新政黨很難獲得足夠關注。
另外,美國選票準入制要求新政黨提出申請后,須在規定時間內獲得大量有效簽名支持,每個州最低需要1萬個簽名,50個州則需要50萬個簽名,而且簽名統計和確認的最終審核權 都在各州政府手中,只要有一個州申請沒有通過,新政黨就無法參加全國大選。
盡管成立新黨困難重重,但馬斯克也有自身優勢。比如,他掌握的社交媒體平臺擁有巨大影響力,可以繞過傳統媒體直接與選民溝通;同時,在科技界,他也有很強的號召力,能吸引商界大佬和科技精英階層的支持。
尤其是他那富可敵國的個人財富,不僅能為新政黨成立初期提供資金支持,甚至對整個選舉都可以提供資金支持。
馬斯克創建新政黨的想法已邁出第一步,未來它能否沖破重重阻礙,在美國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來改寫美國政治格局,可以說,從特斯拉CEO到新黨派代表,馬斯克在這期間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