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將兄/文
這個話題,每個人都有參與感,每個人都有發言權。畢竟作文誰都能說幾句,人人都有些許感慨,而高考數學中別說解題了,恐怕已有一多半人念不出伊普西龍和瑟爾塔這種基礎符號了。
猛將兄寫稿也有小三千篇了,但大多數總是與中心思想跑題,容易被刪除,被扣分。所以聊寧夏高考作文,目的不是幫助大家提高分數,而是換一個角度來看高考,換一個方向聊夢想。
今年高考作文雖然是材料作文,但其實關鍵點就這句——
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將夢贈予他人……
只要搞清楚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那就無論如何也跑不了題了,然后我們再逐字逐句來拆解。
夢是個中性詞,你有美夢,也有噩夢。這里面要寫的肯定不是噩夢,美夢也顯得個人化了,最好是一個宏大的,悲天憫人的夢想。
這夢想,你贈予的人,要么與你關系密切,要么是來自地球上另一端的陌生人,那些過得不如你的,或者是你覺得他過得不如你的陌生人。
你要能想到加沙,基輔這些城市,與之共情估計就成功了一半了。你要是還能想到最近剛鬧別扭的馬斯克和特朗普,給他們講講左伯桃托夢羊角哀的故事,什么是羊左之交什么是以和為貴,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共贏不要獨美,然后延伸到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就是倒行逆施。
那我估計就是高分了。
猛將兄在想,自己要是參加高考,不得不寫,恐怕就會按照上述邏輯,講一講天下一家,聊一聊全球夢想,世界命運共同體。卻不知讀者中可有高中語文老師,如此寫來最終能得幾分。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再程序化。寫字不是為了拿分數,看到材料第一感覺是另辟蹊徑換個角度,就像我常說的,努力做到“和他們不一樣”。
在猛將兄看來,這個“將夢贈予他人”的題目,其實在邏輯上是有問題的。
中國有句古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延伸出來的另一句話則是,己所欲之,慎施于人。
贈予他人夢想,是你喜歡的,不一定是人家想要的;讓你歡欣的,或許不是人家樂意的。你夢想考入北大,人家就喜歡去清華;你做夢夢到友誼第一,人家就是一門心思要打服你。
同一個世界,有不同的夢想。每一個想法不同,你又如何能說服對方?
猛將兄檢索了一下自己寫過的一些關于夢想的稿子。比如我寫過一個得了重病的中寧女孩張旭,她的夢想就是健健康康,這夢想可以贈予所有人,但必然有人除了想要健康,還想要財富,還要向權力,還想要更多。
比如我的夢想是,在銀川的街頭中,為他人撐起一把傘,那是正能量;追問一下我們的城市為何會在大雨中會如此不堪一擊,這依然是正能量!這應該成為普遍共識,完全可以贈與他人。但就是有人不停的在說,“你不喜歡銀川可以滾出銀川”。
比如固原的夢想,是早日有高鐵動車,真正從夢鄉到夢想。但這夢別說贈予他人,就連寧夏本地還有不少人在嗤之以鼻,“山狼不配250公里時速的動車,給你們個160公里的就可以了”。
再比如一個美國高考生寫作文,非要把他們的所謂美國夢贈予中國,這不就是不安好心故意使壞嗎?——至少互聯網上的絕大多數都會這么認為吧?
所以每個人的喜怒哀樂并不相通,單純的贈予反而會被視為居心不良,甚至會引發矛盾。
相比之下,猛將兄當年高考時的作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和這次的作文題“將夢贈與他人”頗有些相似,但似乎更為合理。
夢想是稀缺的,就像之前的稿子提到的,單單銀川就有100萬人睡眠質量有問題,輾轉反側,噩夢連連都是常有的事。
如今按部就班的越來越多,逆來順受的越來越多,甘愿躺平的越來越多,耳提面命的越來越多,當被問起當年的夢想,錯愕的有之,嗤笑的有之,譏你幼稚的有之,諷你天真的有之……
還有夢想的人,也變得彌足珍貴的起來。
或許,我們真的迫切的需要被人贈予——
不是他人的夢想,而是去夢想的能力。
□校對:英子 搖搖
□審核:老六 金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