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一哥,終于揚眉吐氣。
2024年,工業富聯一改往年的頹廢姿態,營收突破6000億大關,凈利潤也創下232億元的歷史新高。
而且,這種業績增長勢頭還延續到了2025年。
2025年1-3月,公司營收同比上升35.16%,已將1604億元收入囊中;凈利潤也同比上升24.99%,平均每天就能賺6000萬。
好成績傍身,工業富聯說話都底氣十足,目標是成為世界級企業。
抓住“救命稻草”
讓工業富聯重整旗鼓的,是AI服務器需求的大增。
2024年,全球AI服務器出貨量同比增長46%,達198萬臺,占整體服務器市場比重為12%。
承擔服務器制造的是公司云計算業務。2020-2023年,公司云計算營收在2000億左右,營收占比約40%,始終沒有大起色。
而2024年,公司云計算業務營收達3193.77億元,同比增長64.37%,占公司整體營收第一次超過50%。其中,AI服務器的營收高達1300億左右,同比增幅更是超過150%。
“2025年全年來看,依照目前客戶訂單的情況,預計云服務器整體營收保持大幅成長。”工業富聯在接受調研時表示。
從合同負債上看,的確如此。
2025年一季度,工業富聯合同負債高達11.32億元,同比飆升288%,與2024年末的3.5億元相比也增長了223%。
相較于GB200,英偉達的下一代產品GB300,推理性能預計提升1.5倍、帶寬也將升級支持更復雜的場景。
工業富聯透露,公司作為英偉達的主要生產合作伙伴,為其提供switch tray(交換機托盤)、Compute board(算力板及下一代的算力板)等產品。
另外,受益于AI算力需求提升以及數據中心的建設,公司的400G、800G高速交換機也獲得需求增量,2024年同比增長數倍。
這么說來,公司發展形勢似乎一片大好,但實際上,服務器行業和公司自身攜帶的問題也在逐漸暴露。
服務器行業日益擁擠
全球服務器市場玩家眾多,除了老牌廠商,還逐漸有立訊精密等消費電子代工龍頭的加入。
按照商業模式,它們大致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像浪潮信息、紫光股份這類,具備服務器自主設計權的品牌服務器廠商;一種則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代工的白牌廠商,工業富聯目前就主要提供這種服務。
而它們的共同點是,日子都不好過。
一方面,做的是代工苦力活,賺的是辛苦錢。
2020-2024年,工業富聯云計算毛利率始終在5%左右徘徊,遠低于其他兩項業務通訊及移動網絡設備(10%)和工業互聯網(45%)。
并且,隨著云計算營收占比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也走上了“下坡路”。2023年-2025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從8.06%降到6.73%,凈利率從4.41%降到3.27%。
這恰好與公司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增收不增利呼應。
另一方面,話語權較弱,回款相對慢。
服務器制造商的下游客戶,多是互聯網公司、云計算龍頭等,比如亞馬遜、谷歌、英偉達等都比較強勢。
工業富聯能倚仗的可能只有產能規模優勢和積累的制造經驗,比較容易被無償占用資金。
例如,2024年公司應收賬款上升到945.1億元,同比增加7%,而貨幣資金同比下滑13%到724.3億元,比應收賬款還少。
同時,由于應收賬款的回收速度慢于應付賬款的增長速度,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顯著下降45%,從2023年的430.8億元減少到238.2億元。
值得慶幸的是,公司近來的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的比重得到控制,2020-2024年從40.7%降到34.49%。并且公司絕大多數應收賬款的賬齡都在1年以內,幾乎沒有壞賬。
境外資產2000億元
如果說應收賬款差強人意,那么公司的境外資產“問題”就比較多了。
很多時候,我們會下意識將工業富聯和富士康畫上等號。實際上,它們倆除了都是鴻海精密的子公司外,關系并不大。
富士康因為給蘋果代工而聲名鵲起,生產基地、百萬員工也都在中國大陸,而工業富聯不牽扯蘋果手機組裝,甚至連給其他手機品牌代工也沒有。
公司包含的是鴻海精密“打包”的從事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和云計算的多家子公司,而且大部分資產還都在海外。
截至2024年末,公司境外資產高達2003.95億元,占公司總資產的比例高達63.11%,像公司2024年的724.3億貨幣資金中就有116億存放在境外。
更重要的是,這部分資產的盈利能力較差,2024年營收4738.44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77.79%,但凈利潤只有39.1億元,占比僅16.84%。
公司并沒有披露這些境外資產的主要用途,因此其營收和凈利潤占比差距如此大的原因我們也無從得知。
結語
工業富聯在泥潭掙扎多年,業績一直不溫不火,終于在2024年迎來了春天,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刷新紀錄。
不過,即便AI服務器市場需求旺盛,工業富聯也并非高枕無憂。一方面,服務器代工屬實是在夾縫中生存,利潤空間寥寥,公司盈利能力已經處于下滑趨勢當中。
另一方面,工業富聯目前幾乎是把寶都押在了AI服務器上,其他業務增長有限,而服務器市場競爭激烈,待下游需求下滑,公司又該何去何從?
畢竟,所有的敘事,既有標價,也有期限。
以上僅作為上市公司分析使用,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