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作家出版社,發現更多文學好書
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時代答卷
——柳岸《天下良田》閱讀印象
當談及“良田”,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是《詩經》里“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的稼穡場景,還是辛棄疾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即將豐收的喜悅?抑或是當我們坐高鐵進入中原腹地時,那些“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
4月18日上午,作家柳岸長篇小說《天下良田》新書首發式暨座談會在鄭州成功舉辦,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從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的角度,共話何為“良田。”對于我們來說,“良田”或許只是一個概念,存在于畫面中,但對于柳岸來說,“良田”就是她生命的組成部分。過去多年來,在農口基層工作的點點滴滴,一直在柳岸的腦海中打轉,總想找機會寫出來,于是報選題,入中作協“山鄉巨變”后,經過三年打磨,數次實地回訪,她終于借用手中的筆, 將“良田”再次組合,并賦予它們另一種嶄新的生命力。
《天下良田》
柳 岸 著
作家出版社 河南文藝出版社
一、責任田 良心田
讀完《天下良田》,我沉思許久。正是因為有那么多年基層工作經歷和深厚生活積淀,柳岸才能把政策性、知識性揉進故事性和文學性之中,使得整部作品讀起來格外具有生命力。我也是出生在農村,在農村長大,書里的一些語言,環境描述,極具真實的力量。如,村支書褐天瑞老婆罵褐天瑞:“當個破支書,除了貼錢,還能干啥?”而在沒有料理的荒灘里,生長的毛地黃、蒲公英、車前子、燈芯草、節節草、面條菜、灰灰菜等野蒿類、蕨類植物肆意生長、茂密蔥蘢,無不在柳岸筆下盡情地展現著旺盛的生命力。從讀者視角看,柳岸的這這種語言策略,在保持文學性的同時,實現了與鄉土文化的深度共鳴。
這些旺盛的生命力,不但體現在充足陽光、充足水源下的豫東平原,更體現在將“糧田”改造為“良田”的一系列人物身上,上至省、市、縣各分管領導,下至農開辦主任、工作人員、村支書、村民,在整個書中,都能聽到他們像植物一樣茁壯生長的聲音。你能明顯感受到,在書中,所有的人,活著都有一個建“良田”的大心勁。
在創說談中,柳岸談到了為何是天下“良田”而非“天下糧田”,那是因為她想書寫的那些“田” ,不但是“糧田”,更是“責任田、良心田”?;蛟S也正因此,《天下良田》這部扎根中原大地的現實主義力作,已然超越了文學文本本身,成為記錄鄉村振興時代洪流的生動注腳,與此同時,傳統農人對土地的認知,也在時代浪潮中發生深刻嬗變。
二、時代浪潮中的敘事突圍
《天下糧田》以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為敘事支點,以“全省觀摩會”為主線,以農開辦主任陳姝為主視角,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這一國家戰略轉化為可觸可感的文學現場。在這個現場中,陳姝帶領團隊,齊心協力,將專業性的土地整治、灌溉系統升級等與農民的土地情結、干部的擔當精神有機融合,最終完成了從后進到標桿的逆襲。在“良田”改造最初期,通過陳姝激將不作為的村支書褐天瑞,村民因土地清障對峙等事件,柳岸用“路肩上的菜苗”“溝底的小麥”等細節,將政策執行的剛性與農民惜地的柔情并置,既展現了農業現代化進程的艱難,又保留了鄉土社會的人情溫度。
“人啊,一輩子,大部分都是溝溝壑壑,寬闊的幸福大道不是沒有,是隱藏在溝溝壑壑里。工作也是一樣的,困難問題也總是一個接一個,哪有這么多的順暢啊?!绷督桕愭?,將“良田”改造的艱辛與書中人物的成長歷程一語道破。這種專業敘事與文學審美的平衡,在褐天瑞組織群眾修整路肩的描寫中達到高潮。轉變工作觀念后的褐天瑞用“眼里有尺、手上有活”的匠人精神,將工程標準轉化為藝術追求,讓“三個面平整如鏡”的溝坡成為鄉村振興的時代隱喻。不可否認,這種將土地整治升華為精神建構的筆法,使作品超越了簡單的政策圖解,成為記錄時代精神的文學坐標。
三、基層干部的精神圖譜
作為農開辦曾經的一分子,柳岸在《天下良田》中塑造的人物群像,構成了一幅生動的基層社會生態圖。陳姝作為新時代基層干部的代表,不僅是政策的宣傳者和執行者,更是群眾的服務者和貼心人,尤其在應對突發事件時,更要首當其沖,沖在第一線。比如,面對村民持刀阻工,陳姝以身擋刀的壯舉,看似無奈,實則暗喻著“良田”治理的理想與現實的距離。再如,陳姝在跟各級領導的工作匯報中,為保村民的切身利益,既有工作方法的碰撞,又有代際觀念的對話,這種人物關系的張力,在她工作筆記里密密麻麻的數據背后,折射出基層治理的復雜生態與鄉村振興事業的千鈞重擔。
支書褐天瑞作為鄉土智慧的代表,在“大坑填土”事件中展現的務實精神,與村民“大處不看看小處”的小農意識形成鮮明對比。柳岸通過“填土與填石子”的經濟賬事件,揭示出鄉村振興中傳統思維與現代理念的博弈。當機井房建成,清水漫過承包地時,褐天緣這個曾經持刀阻工的村民,眼角閃動的淚光完成了人物弧光的轉變,比任何政策宣講都更具說服力。柳岸這種對鄉土文化心理的深刻洞察,使作品具有人類學研究的價值。
與此同時,農民群體在《天下良田》中被賦予多重面孔:既有為自留地錙銖必較的褐天緣、褐大錘等保守者,也有積極參與工程建設的褐天意、褐天瑞等覺醒者。通過“項目區外的清障”事件,柳岸將農民對土地的依戀與對發展的期待辯證統一,不僅展現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時代浪潮,又揭示了鄉土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精神嬗變。
四、鄉村振興的現實史詩
宇宙的浩瀚,大自然的神奇,萬物的和諧共生,大地的蓬勃生機,人何其渺小,能干的事又是微乎其微。柳岸對褐村“良田”建設的真實寫照,也是對鄉村振興時代精神的文學隱喻,這種將現實主義敘事與浪漫主義情懷相結合的筆法,使《天下良田》具有超越時空的藝術感染力。
通過對現有糧田的一步步優化與改建,直至變成“責任田、良心田”,召開“全省觀摩會”,柳岸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的這一曲鄉村振興的壯美史詩,與時代互相印證,將土地整治升華為另一種精神家園的重建。如,褐天瑞將挖溝的標準比作“工藝品,六條線繃直,三個面凈光”?!短煜录Z田》讓我們看到,鄉村振興不是簡單的政策落地,而是需要基層干部用智慧與汗水澆灌的系統工程。當褐天緣們從阻工者轉變為守護者,當高標準農田成為鄉村振興的戰略支點,它完成了對“藏糧于地”理念的文學詮釋。這種精神嬗變的過程,正是鄉村振興最動人的精神圖譜。
柳岸會因為《天下良田》而被人銘記嗎?很遺憾,我目前還無法得知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我能夠確定的是,因為它的內容足夠豐富與寫實,人物足夠立體,故事飽含泥土與時代共有的芳香,不同的讀者會賦予它不同的生命力,這將確保它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難以忘懷。
作者簡介
張茹,記者,詩人,哲學碩士,河南日報社頂端文學頻道主編,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執行主席,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2024年度中國詩歌學會優秀會員。2023年華語十佳新銳詩人獲得者。第六屆奔流文學獎詩歌獎獲得者。詩集《夜飛夜》獲2024年度十佳華語詩集。散文、詩歌見于《人民日報》《詩刊》等各大報刊,入選若干年度詩集選本。著有詩集《夜飛翔》《夜飛夜》。
作家出版社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進入購買鏈接
《天下良田》
柳 岸 著
作家出版社 河南文藝出版社
往期回顧,點擊關注
排版:鄧 寧
編輯:祁創祎
一審:劉豈凡
二審:劉 強
三審:顏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體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