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7日,2025年民航涉外法治研討會暨第五屆國際航空航天法治論壇在京舉辦。研討會聚焦1999年《蒙特利爾公約》的運用和“一帶一路”建設航空爭議解決,由中國政法大學和民航局國際合作服務中心共同主辦。
中國政法大學、民航局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在開幕式上致辭。來自中國法學會航空法學研究會、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的專家學者分別就“統籌民航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的思考”“1999年《蒙特利爾公約》對中國民航法治建設的影響”“《蒙特利爾公約》:我國參與國際民航立法的新起點”“《民用航空法》修訂草案對《蒙特利爾公約》的借鑒與本土化”作主旨演講。中外法律業界多位專家學者圍繞1999年《蒙特利爾公約》在國內的適用、1999年《蒙特利爾公約》的機遇和挑戰、1999年《蒙特利爾公約》法律實踐、“一帶一路”建設法律風險防控、民航多元化爭端解決機制等五個主題進行深入交流,共同研討當前民航涉外法治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以及應對新舉措,為中國和國際民航安全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
據了解,今年是中國批準《蒙特利爾公約》20周年,該公約建立了以“雙梯度”為核心的承運人責任制度,促進了旅客、貨物的國際流動,推動了國際航空運輸有序發展。去年是《國際民用航空公約》簽署80周年,該公約作為國際民用航空領域的憲章性文件,與包括《蒙特利爾公約》在內的其他國際公約以及標準和建議措施共同搭建了現代國際航空秩序的四梁八柱。中國是國際民航組織創始會員國和一類理事國,積極參與民航國際公約的制定,始終恪守公約義務,注重民航涉外法治建設并取得顯著成效:民航涉外法規體系持續完善,涉外行政執法不斷加強,高水平對外開放法治基礎愈發牢固,參與國際規則制定不斷深入。下一步,將積極發揮專家智庫作用,堅持實踐導向,加強民航涉外法律實施和應用研究;堅持交流互鑒,促進國際法治交流與合作;堅持能力提升,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更好服務交通強國建設民航篇章。(中國民航報 記者肖敏)
編輯|陳虹瑩
校對|張 彤
審核|韓 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