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時,每年高考季,“蟾宮折桂”都是最熱門的祝福語,它飽含著對學子們金榜題名、前程似錦的美好祝愿。
“蟾宮折桂”的字面意思是——在月宮折取桂花,現在多用來比喻高考得中,或是在競賽、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蟾宮折桂”,雖只有短短4字,卻是兩個古老傳說的巧妙融合,不僅承載著古人對金榜題名的向往,還藏著中國傳統文化里最浪漫的想象。
“折桂”的典故可追溯至1700年前西晉的才子郤詵。一次晉武帝問他如何評價自己,郤詵說,“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郤詵以月宮仙山上的一枝桂枝、昆侖美玉的一塊碎片自比,既自信滿滿又謙遜得體。自此,“折桂”便成為才學拔萃、科舉高中的代名詞。
為何月宮被稱作“蟾宮”?這就要從古老的神話傳說說起。在古人的想象里,月亮上住著一只神奇的蟾蜍。
最早的記載能追溯到戰國時期的帛畫,上面的月亮里就畫著蟾蜍。到了漢代,蟾蜍和月亮的關系更加緊密。
古人觀察到月亮的圓缺變化,和蟾蜍蛻皮、繁殖的特性產生了聯想,認為蟾蜍和月亮一樣,有著神秘的再生能力。
而且,蟾蜍的繁殖能力很強,一次能產數千枚卵,這和古人對生命繁衍、生生不息的向往不謀而合。
另外,道教文化也給蟾蜍賦予了更多神秘色彩,傳說月宮中有三條腿的蟾蜍,稱“金蟾”,能吐寶造福人間。久而久之,“蟾宮”就成了月宮的代名詞。
除了蟾蜍,月宮里還有嫦娥、玉兔、吳剛和那棵永遠砍不倒的桂花樹。這些元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中國人獨有的“月宮宇宙”。
當“折桂”代表的功名成就與“蟾宮”象征的祥瑞永恒相遇,便成就了“蟾宮折桂”這一充滿詩意的祝福——既期許如月中蟾宮般永恒不朽,又渴望如折取桂枝般才華卓著。
從此,“蟾宮折桂”更成為對讀書人最典雅、最隆重的期許。當今時代,雖然科舉早已成為歷史,但“蟾宮折桂”所蘊含的勵志意義卻從未過時。
高考,新時代的人才選拔,莘莘學子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挑燈夜戰,為夢想拼搏。他們如同古代的書生,渴望在知識的考場上“折桂”。
“蟾宮折桂”,早已褪去神話色彩,它化為一種文化符號,凝聚著對青年一代通過自身努力攀上理想高峰的深深期許。
2025高考季,祝福所有考生——愿你們憑借智慧與勇氣,在屬于自己的“蟾宮”里,折得那枝象征榮耀與希望的桂花,在人生廣袤天宇中綻放獨特光芒。蟾宮折桂,為什么成為祝福高考生的熱門祝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