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一位來自揚州的群眾步履匆匆地走進興化市檔案館服務大廳,眉眼間滿是焦慮與期盼。在服務臺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她緩緩坐下,娓娓道出自己的困擾:自1996年奔赴揚州工作,直至2019年辦理退休,其退休工齡核算一直以揚州工作經歷作為起始。然而早在辦理退休手續前夕,她就曾多方奔波,前往興化相關單位查找早年工作檔案,卻接連碰壁,最終得到檔案遺失的消息,這猶如一記重錘,讓她滿心焦慮。
一次偶然的閑聊,得知當年一同參加工作的同事如今月退休工資達3200元,而自己每月僅有1900元的微薄收入。這巨大的薪資差距,如同一把鑰匙,重新打開了她渴望找回興化工作經歷的迫切心結——因為只有補全這段經歷,才能為養老金核算提供有力依據。盡管希望渺茫,但她依然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跨越城市的距離,從揚州專程趕來,懇切希望能查詢到1986年至1995年在興化稻麥良種場的工作記錄。
興化市檔案館工作人員得知這一情況后,迅速啟動“民生檔案服務綠色通道”。館領導當即作出指示,要求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幫助群眾解決難題。以鄧某林、鄧某娟等關鍵姓名信息為檢索主線,依托館內檔案查詢系統,運用模糊查詢、關聯檢索等技術手段,在涵蓋婚姻登記、人事檔案等百萬余卷檔案數據中展開篩查。
經過近1個小時的緊張查找,終于在塵封的檔案中檢索到關鍵材料:在1986年興化稻麥良種場自然增長批復文件上,赫然記載著她的工作信息以及1995年之前的職工花名冊里,工整地記錄著她的入職時間、崗位信息等內容。這些歷經歲月沉淀的珍貴檔案,如同一幅歷史畫卷,清晰勾勒出她在興化工作的十年奮斗軌跡,確鑿無疑地證明了她曾在此揮灑汗水的事實。
當工作人員將這些檔案交到她手中時,這位年近六旬的群眾眼眶瞬間泛紅,顫抖的雙手反復摩挲著,淚水奪眶而出。她緊緊握住工作人員的手,聲音因激動而發顫:”這么多年了,我跑了無數個地方,找了這么久,終于找到了!這些檔案就是我的“生命線”,你們幫我保住的不僅是工齡記錄,更是后半輩子的生活保障啊!“這些帶著歲月痕跡的檔案,將直接作為社保部門重新核算養老金待遇的核心依據。這份承載著青春記憶與奮斗印記的檔案,不僅填補了她職業生涯的空白,更成為維護合法權益的有力憑證。捧著這份"沉甸甸"的檔案,她感慨道:”以前總覺得檔案離生活很遠,現在才明白,每一張紙片都關系著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你們的工作真是太重要了!”
◆來源: 史志興化
“興化論壇”公眾號
點擊上圖可關注本公眾號
-End -
關注興化論壇,興化大小事一網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