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證券教父”的秘書,到世界500強的中國區總裁,再到阿里巴巴B2B的掌舵人,直至今天嘉御資本的創始人,衛哲的履歷,幾乎完美踏準了中國經濟過去三十年的每一個節拍。
如今,當AI浪潮以雷霆萬鈞之勢席卷全球,這位資本市場的“船長”手持羅盤,不追風口,只循航道。在衛哲看來,AI的泡沫是啤酒泡,下面有堅實的液體;而穿越泡沫的唯一路徑,是那扇名為“效率”的窄門。
6月7日,衛哲回到了他的母校——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中學。幾十年前,他在這里推開一扇望向世界的窗;幾十年后,他站在這里,為學弟學妹們解讀另一扇窗——人工智能(AI)。
“今天我們不談AI,就像三十年前我們不講外語,都可能要出局。”衛哲身著考究的黑色西裝,語速平穩,邏輯清晰。
從萬國證券到百安居,從阿里巴巴到嘉御資本,衛哲見過烈火烹油的繁盛,也經歷過驚濤駭浪的時刻。
如今,作為管理著超200億資本的投資人,他更像一位手持戒尺的“老師”和一位躬身耕作的“農夫”,為這個喧囂的時代,注入一份稀缺的清醒與定力。
這次采訪,我也錄制了播客,內容剛剛上線,歡迎到小宇宙app搜索【犀利財經】,里面有個「夏麗巴人」的專欄,第12期的播客,就是此次跟衛哲對話的全部內容。
視頻也在后續會發布,歡迎關注犀利科技的視頻號,趕緊關注起來哈。
AI的啤酒泡:用得起,才是決勝局
“這次AI有泡沫嗎?既然有人問,答案是肯定的。”
面對當下最火熱的議題,衛哲毫不避諱。但他隨即將泡沫一分為二:“Web3.0是肥皂泡,一戳就破,因為它沒有和任何實體經濟結合。而AI是啤酒泡。”
啤酒泡的產生,需要一個空的杯子和快速倒入的酒。2022年底橫空出世的生成式AI,面對的是一個幾乎“空白”的產業杯子,而資本則如傾瀉的酒液,泡沫因此而生。
“一杯啤酒有20%的泡沫,是好喝的。”衛哲坦言,他可以容忍理性的估值溢價,但如果泡沫高達80%,“那就是進了黑店,我寧愿等。”
如何穿越泡沫,找到啤酒本身?衛哲給出了他的三字訣:“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而核心的決勝點,在于“用得起”。
他回憶起30年前給“中國證券教父”管金生當秘書時,那部價值兩萬、重如磚頭的“大哥大”。
“那時一個‘大哥大’2萬塊錢,我第一個月工資是700塊,相當于我30個月的工資,而且每一分鐘的通話費要五塊人民幣。‘大哥大’好不好?很好,能用得上。”衛哲說,但用得不太好,因為有一兩公斤重,像磚頭一樣,通話信號也不好。“從少數人用得上,到后來用得好,但最后核心還在于用得起。”
從“大哥大”到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機,技術普惠的路徑,本質上就是一部成本不斷下降、最終讓大多數人“用得起”的歷史。
“所以,中國的AI之路,不應該、也不可能復制美國‘高舉高打’的模式。”衛哲分析說,美國巨頭一個季度動輒150億美元的投入,以及在高端芯片上的技術壁壘,決定了我們無法簡單跟隨。“自古華山一條路,如果那條路不能走,可能背后有風景更好的路,只是以前沒人走而已。”
這條“風景更好的路”,核心就是率先解決“用得起”的問題。春節期間,國產大模型DeepSeek的橫空出世,正印證了他的判斷。
“它最新的版本和美國頂尖的還有差距,但無所謂,它的成本是別人的二十分之一。這才是真正的沖擊波。”衛哲眼中,這并非簡單的“國產替代”,而是更聰明的“替代方案”——以效率為王,用更低的成本,讓AI技術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背后,是他一以貫之的商業哲學——效率為王。
從增量到存量:效率,企業的生命線
“很多人還生活在三年前的增量經濟時代。”衛哲一針見血。
他將企業經營比作開車。“增量時代,油多、油便宜,你可以不計油耗,只追求速度,因為下一個加油站很近。現在進入存量時代,加油站遠了、油也貴了。你首先要考慮的,是把每百公里的油耗降下來。”
這里的“油”,就是資本。在資本變得稀缺和昂貴的當下,效率取代速度和規模,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首要指標。“不是不講速度,而是在效率可控的前提下追求速度。為了提升10%的速度,犧牲100%的油耗,這是不惜代價,是愚蠢的。”
這種對效率的極致追求,幾乎貫穿了嘉御資本所有的投資邏輯。他不喜歡“風口”和“窗口”這類詞,因為“風會停,窗會關”。他只投“趨勢”,因為趨勢不可逆。而判斷一個企業能否在趨勢中勝出,關鍵就看其“效率基因”。
柔宇科技的倒下,是他口中“不講效率”的典型反例。“折疊屏是趨勢嗎?是的。但為了創新不惜代價,融了近百億還是會死,死就死在效率上。”
相反,他津津樂道的泡泡瑪特,則是一個關于效率的正面范本。
解碼泡泡瑪特:IP帝國的效率秘籍
談及泡泡瑪特,衛哲首先糾正了坊間一個流傳已久的誤解:“王寧(泡泡瑪特創始人)到處找錢沒人投?這是不對的。2018年后他就不再融資了,他沒有找投資人,也沒有很多投資人找到他。”
嘉御資本能投進去,并非“雪中送炭”,而是“價值共創”的結果。“我們幫他從0到1一起搭建了會員體系,創始人為了感謝我們,才幫忙找了老股轉讓我們。”這恰恰體現了嘉御“看好看懂幫上忙”的投資理念——在給錢之前,先提供價值。
衛哲坦言,Labubu火爆全球的“三個出圈”——盲盒出圈、人群出圈、國家出圈。
“其實盲盒的傳播力是不夠的,因為你買了盲盒放哪兒?你可以放家里,有的辦公室能放,有的辦公室不讓放,所以你買了卻沒有別人能看到,他沒有社交屬性,沒有傳播力。”衛哲說,現在Labubu,大家最喜歡的是掛件,掛在包上,你看是不是他有社交屬性了!
第二個是人群出圈。原來盲盒以Molly為代表的,基本上在20歲左右。一般離開大學工作一兩年以后,可能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反而就不太玩盲盒了。但Labubu這次是中年、女生都沒有抵抗力。
第三個就是國家出圈,Labubu是在歐美先火的,然后在泰國,其實中國已經是后知后覺了,是在國外先排隊,比我們中國排隊早。
不過,泡泡瑪特能持續在全球創造爆款IP嗎?這個秘籍是什么?有方法論嗎?
“秘訣是什么?是用互聯網的方法,做低成本試錯。”衛哲分享道,泡泡瑪特有兩個最大的成本中心:IP賭錯了,開店選錯了。而他們用一套高效的機制完美規避了風險。
“泡泡瑪特到現在依然在舉辦潮流玩具展,這相當于是互聯網游戲的‘內測’和‘公測’。把幾百個設計師的作品拿出來,讓幾萬名消費者用真金白銀投票,誰賣得最好,就推誰。而不是幾個創始人在會議室里拍腦袋。”
“商場里的自動販賣機和快閃店,則是開店的‘先行測試’。通過低成本的方式測試點位的人流和銷售轉化,成功率高了再開大店。”
這套打法,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深刻的“效率為王”思想。它將傳統文創產業最不可控的“爆款概率”問題,轉化成了一套高效率、高成功率的工業化流程。
也正因如此,在衛哲看來,泡泡瑪特的影響力,“至少會持續一代人”。
從閱人無數到閱人有術:一個“老師”的傳承之道
在衛哲的職業生涯中,他扮演過各種角色,但他最喜歡的標簽,是“老師”。“我媽媽當了一輩子老師,我也好為人師。”做投資,在他看來,和當老師沒區別,“都是幫助企業成長,教學相長。”
這種“老師”心態,也體現在他對未來的布局上,尤其是嘉御資本的傳承。
“投資的傳承,比企業傳承更難。”他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因此,在嘉御十周年之際,他就啟動了詳盡的傳承計劃。他的目標不是培養一個接班人,而是“化整為零”,培養十個能獨當一面的團隊。
他為自己定下了一個清晰的KPI:“在新一代團隊負責人40歲的時候,他那一年的管理規模,要超過我40歲時的管理規模(2.5億美元)。”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又充滿激勵的目標。目前,已經有兩個團隊“畢業”了。
“我把他扶上馬,送一程,送到40歲,之后我就不管了。”言語間,是長者的期許與信任。
他如何挑選這些未來的“將軍”?標準和他對自己的總結如出一轍:悟性、靠譜、運氣好。
“悟性,是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習能力強;靠譜,是說到做到,甚至比說得更好;運氣好,不是說把失敗都歸咎于運氣,而是成功時懂得感恩時代,不把自己太當回事。”
這三個詞,也是他對自己人生的復盤。他坦言,自己并非“0到1”的開創者,而是“1到10”的放大器。他的職業生涯,是一條不斷“找短板、補短板”的螺旋式上升路徑。為了彌補財務短板,他可以放棄高薪,去普華永道從底層做起;為了積累管理經驗,他加入百安居,一度身兼九個部門的職責。
“做大部分人不敢做的決定,你才能收獲大部分人得不到的東西。”這背后,是異于常人的清醒和勇氣。
結語:穿越周期的遠見
專訪臨近尾聲,話題又回到了未來。衛哲堅信AI將深刻變革世界,并給出了三大預測:三年內,手機APP將減半;十年內,人類每周工作將少于四天;二十年內,人類平均壽命將達到100歲。
在衛哲看來,這都是生產力革命帶來的必然結果。
從繁花似錦的九十年代上海灘,到波瀾壯闊的互聯網大潮,再到今天AI涌動的智能時代,衛哲身上有一種奇特的融合:既有上海人的精致與務實,又有國際化的視野與格局;既能洞察人性的幽微,又能構建宏大的商業邏輯。
他從不諱言錯過了SHEIN,因為“用戶體驗在當時確實不及格”;他也為自己當年在阿里的引咎辭職感到自豪,因為“那是一次有機會為責任挺身而出的閃光時刻”。
如今,這位百戰歸來的“老船長”,正帶領嘉御資本這艘大船,在充滿“啤酒泡沫”的時代海洋中穩健航行。他不追逐每一朵浪花,而是緊緊握住“效率”這個羅盤,望向遠方那片更確定、更廣闊的海域。
或許,對于所有身處變革時代的創業者和管理者而言,衛哲和他的思考,本身就是一種穿越周期的啟示:在喧囂中保持冷靜,在順境中預見挑戰,在不確定性中,尋找那些樸素而永恒的商業真理。
歡迎訂閱小宇宙app【犀利財經】下面的「夏麗巴人」專欄,完整音頻已經上線,歡迎訂閱,歡迎評論。
也歡迎掃碼入群,群里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