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總算又整出點新動靜,這回不是靠老將拼刺刀,而是沒滿18歲的王奧芊直接打出“6扣6中的神仙數據,主帥趙勇大膽調整陣容,把上海女排青訓體系的小將推上世界女排聯賽的舞臺,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擔心是不是太冒險,但事實擺在眼前,這批“三級跳的小丫頭們,真有點不講道理的勁頭
先看這場對法國隊的比賽,按理中國女排實力不虛,3比0拿下沒懸念,可過程真不算輕松,前兩局中國隊試圖用強發球打開局面,結果發球失誤不少,主力接應龔翔宇還帶傷上場,進攻打得并不順暢,這種局面下,王奧芊第二局替補登場,直接把氣氛帶動起來,她的跑動進攻、背飛扣球,幾次關鍵分都打得法國隊毫無還手之力,說難聽點,法國副攻幾乎看不住她的線路,第三局王奧芊繼續留在場上,配合張籽萱的傳球,把網口優勢直接拉滿,中國女排一波流帶走對手,說她是奇兵真的不夸張
當然,王奧芊能打出這樣的表現,和二傳張籽萱默契很有關系,這倆人都是國少隊老搭檔,一上場就有點那種“我敢傳你敢扣的默契,張籽萱全場265次傳球出手,成功率33.21%,這個數據放國際賽場上,17歲的新人能做到,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前兩場比賽,張籽萱的調度和分球已經給球迷留下很深印象,這場和王奧芊合體,打出效果,直接帶飛場面,別的不說,這種小球員之間的信任感,是教不出來的
問題來了,趙勇這波大換血,12個新人進隊,真就能頂住壓力嗎,尤其是關鍵位置上全靠小將,外界肯定有質疑,畢竟王奧芊還沒打過女排超級聯賽,張籽萱也是剛成年,經驗說實話很有限,但換個角度講,中國女排這些年靠一套陣容打到現在,疲態早就顯現,主力受傷、磨合問題、攻防兩端的瓶頸,不用新人難道還能等奇跡降臨嗎,這一屆球迷嘴上全是“穩住別浪,可真上場還不是想看點新鮮的,實用主義和冒險精神在這支隊伍里撞了個正著
說回王奧芊,身高1.96米,移動速度還快,去年U18亞錦賽主力副攻,決賽對日本砍下15分,還拿了最佳副攻獎項,這種履歷放在世界女排的新人里也算頂配了,她的進攻不光靠高度,更多是選擇和時機,第二局剛上場那兩次背飛,法國副攻就已經被晃懵,第三局連續搶網,直接把中國女排的網口優勢拉滿,這種打法有點像當年趙蕊蕊巔峰期的影子,網友也直接給她安了個“小趙蕊蕊的外號,誰說中國女排青黃不接,起碼這批小將,氣質上沒輸
但也別盲目捧殺,王奧芊自己都說,短板挺明顯,尤其是攔網環節還有待加強,對副攻來說,這可是基本功,真要到世界大賽,沒人會給你太多時間去調整,球迷看個熱鬧,教練組和她本人都得更清醒,畢竟成年組的強度不是U18能比的,能不能把比賽經驗轉化成穩定輸出,這才是未來能不能“接班的關鍵
再說張籽萱,三場比賽傳球數265次,成功率33.21%,即時最佳二傳榜上排第二,這數據看著一般,放到她的年齡和首次出戰成年組國際大賽背景下,已經是驚喜,尤其是她面對場上壓力,敢于分球、敢于組織,沒被對手氣勢打亂,心理素質這塊算是優等生,教練敢給機會,她敢拿下,也難怪網友點贊回懟那些質疑聲,畢竟年輕人有機會才有成長,誰不是從小白走過來的
不過,說到底,中國女排這波“三級跳嘗試,風險和機會并存,趙勇用人的魄力是值得肯定的,但也不是一換新人就能萬事大吉,青訓體系的出品固然重要,臨場應變、抗壓能力、傷病管理這些老問題也不能忽視,目前來看,這批小將的表現給了球迷希望,但也不能吹成救世主,成長還是得靠時間和硬仗磨出來
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國女排現在比以往更需要新鮮血液,老將的經驗和小將的沖勁必須結合,否則要么缺火力,要么不穩定,這場比賽雖然法國隊水平有限,但王奧芊和張籽萱的表現,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大家期待的“后浪不是光有熱情,更要有技術和心理的硬核底子
最后說一句,球迷的鼓勵和“對噴一樣重要,別把每個新人都當成救世主,也別一場失誤就擺爛喊換人,給年輕球員多一點耐心,給教練組多一點信任,中國女排要想重回巔峰,這種良性競爭和新老交替,遲早都得來,誰能扛住壓力、誰能把握住機會,比賽會給出最直接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