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老叮當
編輯 | 李昊飛
出品 | 華山論劍V(iauto-ilife)
從隱晦到明牌,從桌子底下到桌面上,車圈的“口水戰”一再升級,大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架勢。
最新也是最猛烈的這次,發生在前兩天的2025重慶論壇上——
在6月6日的論壇上,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表示:“有一些企業開發布會不拉踩別人可能就不自在,這種流量會反噬自己。”他說,比亞迪遭受的抹黑,是蔚來的數倍。有的車企不是用孫子兵法,而是用的厚黑學,又蠢又壞?!?/p>
針對行業熱議的“反內卷”,他也給出了四點建議:拒絕夸大宣傳、聚焦技術創新而非價格戰、反對惡意拉踩競品和打擊黑公關。
在第二天的發言中,針對前者所說的,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火力全開”,不僅提及了“牌桌論”、“又蠢又壞論”,還針對前段時間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和李云飛的隔空互懟,提出了汽車行業的兩大謎團:“到底是人咬狗還是狗咬人之謎;是人吹滅鬼燈還是鬼摧毀人燈?”
就在幾周前,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汽車產業已出現類似‘恒大’的潛在風險,只不過沒爆而已。”他還抨擊了汽車行業的價格戰,稱大幅降價后質量得不到保證。
之后,李云飛在個人賬號上連發兩條微博回擊魏建軍。第一條寫“鬼吹燈”,配上了鐘馗捉鬼的圖;第二條微博寫道:“狗可以咬人,但人不能咬狗!”
這也就是楊學良所說的汽車行業“兩大謎團”。
而且,楊學良還再次提及長城兩年前舉報比亞迪的“常壓油箱事件”,希望該事件能盡快得出結論,法律上該有個說法。
之后發言的廣汽集團埃安營銷本部負責人、埃安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肖勇也“站隊”楊學良:“我非常擁護和贊同楊學良總的精彩發言。有了楊總這樣的‘嘴替’,我們對行業的發展不用更多發聲,贊同舉手就行了?!?/p>
這應該是汽車行業發展至今最激烈的矛盾沖突。
再加上一周前,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向小米“開炮”:“有的從其他行業來的公司,只做一款車就能賣爆,雖然它的產品不怎么樣,質量、智駕都不行,但是因為它有強大的品牌能力、流量能力,所以它的一個產品哐就能打爆,我們做的產品比好,各方面都好,你還賣不過它,甚至還賣不過它的零頭,在今天這個時代沒辦法。”
他同時表示:“我們要鼓勵真牛逼,打擊吹牛逼,要避免就像在學校里,用全班全年級最差的學生的成績來作為標準,來限制、定義整個的教學進度,不能以最差生的能力來限制整個行業的標準,要鼓勵突破、鼓勵進步,鼓勵提升,但是非常支持打擊盲目亂吹,不顧生命安全的這種亂吹、瞎吹,這種做法是不負責任的,也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問題?!?/p>
之后,小米多位高管下場反擊,包括雷軍和盧偉冰表示:“詆毀,本身就是一種仰望”;小米公關總監王化則寫道:“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p>
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汽車行業的罵架不斷升級,這是整個行業給外界的感受。特別是各大行業論壇,已經成為輿論戰的主要陣地。
為什么行業會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呢?
“2025年,最能牽動全行業敏感神經的是什么呢?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以價格戰為主要體現方式的行業內卷,以及由兼并重組帶來的產業格局重塑。”6月6日,2025中國汽車重慶論壇開幕,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在會上嚴肅表示:“內卷是變革中的陣痛和殺手,而兼并整合是內卷的必然結果和治理手段。”
這番話,道破當下汽車產業的困境,也道出了當前行業內外相關利益方對無休止價格戰的無奈。
就在5月30日粵港澳車展開幕前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關于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核心宗旨就是呼吁企業依法依規地開展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保障行業和消費者權益。
第二日,包括工信部在內的主管部門也公開表態,強調將采取必要措施來維護汽車產業健康秩序,其中具體措施包括,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強生產一致性抽查,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等。
據可靠消息,在6月2日,工信部、發改委和市場監管總局在內的行業主管部門聯合召開了17家主流車企一把手進行閉門座談會,并在會上明確指出,當前行業中無序的價格競爭,是典型“內卷式競爭”的表現,與中央倡導的高質量發展方向背道而馳,要求自查并上報財務數據。
從多部委的聯合聲明,到三部委組織的閉門座談會,可以看出,整頓汽車行業亂象,這次是動真格的了。
1
反對“內卷式競爭”,
不能只是口頭警告
事實上,從去年7月30日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防范內卷式惡性競爭”開始,“內卷式惡性競爭”一詞頻繁出現在行業政策語境中。
在今年4月發布的《關于完善價格治理機制的意見》中,“防止經營者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開展惡性競爭”甚至直接被寫入了國家文件。
但可惜的是,因為沒有明確對內卷式惡性競爭的定義,也缺乏具體的管理機制,行業內對此大多采取了觀望態度。
進入2025年,汽車行業內就爆發了至少三輪規模較大的價格戰,今年1月初,在補貼政策尚未明朗以及春節購車熱潮下,多家車企自掏腰包為補貼兜底,同時給出了限時補貼來刺激銷量。
2月春節前后,因為特斯拉率先推出Model 3(參數丨圖片)限時保險補貼8000元+5年0息政策,隨后多家新勢力追加金融禮,部分合資車型加碼“一口價”,最高單一車型直降4.4萬。
5月23日的價格戰被認為是“史上最大力度的官降”,當日,比亞迪突然宣布旗下22款智駕版車型最高降價5.3萬元,事先毫無征兆。隨后,多家車企跟風加入了降價潮,某家車企宣布旗下38款車型開啟限時降價,最低3萬的瑞虎3X一度讓網友以為是惡搞的P圖。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幾天,有關部門還在強調內卷式惡性競爭的危害。
5月15日,工信部部長李樂成在會議上強調要防止同質化與內卷式惡性競爭;5月20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超表示將“因業施策、對癥下藥”解決內卷式惡性競爭問題;5月21日,國務院反壟斷專家組會議也將“綜合整治內卷式惡性競爭”列為重點任務。
事實證明,反對“內卷式競爭”,只靠口頭約定是沒有用的,要真正付諸行動,有制度條款、甚至懲罰措施,才能制約無底線的惡性競爭。
2
內卷式惡性競爭,
已損害中國品牌聲譽
如果說1年前,消費者還會因為價格戰買車便宜而沾沾自喜,那么現在,在循環往復的價格戰的攻擊下,消費者已經開始意識到了價格戰的殘酷。
中國消費者協會最新數據顯示,5月汽車類投訴量環比激增217%,其中83%涉及“降價補償糾紛”。
當然,價格戰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能刺激銷量的。
從5月銷量來看,比亞迪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38.24萬輛,同比增長顯著,1-5月累計銷量達到176.33萬輛,同比增長38.7%;吉利汽車集團5月銷量大增46%,達到23.52萬,今年前5個月,吉利汽車累計銷量約為117.3萬輛,同比增長49%;奇瑞汽車今年前5月累計銷量約為102.65萬輛,同比增長14%;其中,5月銷量約為20.57萬輛,同比增長9.1%;長安汽車1-5月累計銷量達112.02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35.09萬輛,同比增長46.89%。
新勢力車企的表現也不俗,5月份,零跑汽車以4.51萬輛的交付量蟬聯新勢力榜首,同比增長148%。鴻蒙智行和理想汽車分列二、三名,鴻蒙智行全系銷售4.45萬輛,僅問界品牌貢獻3.66萬輛,理想汽車銷售4.09萬輛,同比增長16.7%,小鵬汽車5月銷售新車3.35萬輛,同比增長230%。
雖然短期刺激有效,但終端的經銷商對銷量的可持續持悲觀態度,據流通協會調查,有37.6%的經銷商預計,6月銷量基本持平,有35%的經銷商判斷銷量將下滑,降幅在5%以內,僅27.4%的經銷商持樂觀態度。
而比銷量的更值得注意的是,汽車行業的盈利能力,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汽車制造業利潤為4623億元,同比下滑8%;汽車制造業利潤率4.3%,相對于整體工業企業利潤率5.4%偏低,而今年一季度,汽車制造業利潤率已經下降到僅有3.9%。
具體到車企,比亞迪是去年國內已經上市的汽車制造商中凈利潤最高的車企,其凈利潤為402.5億元,甚至擠不全球進十強榜單。
與之對比,被國內營銷號踩低的豐田去年凈利潤4.76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2376.21億,約等于國內9家整車車企合計凈利潤的2.4倍。
當然,比利潤降低更可怕的是,有些行業已經沒有“利潤”而言。
據相關機構統計數據,2024年,汽車零部件行業整體的收入現金比率降至0.909,凈利潤現金比率從1.39降至1.18。同時,供應端企業的應收賬款周期也在拉長。據Wind數據顯示,超過70%的汽車供應商賬期超過120天,不少已延長至180天以上,個別甚至突破240天。
一方面,企業雖然賬面盈利,但真實到手的錢其實卻越來越少,另一方面,賬期越拖越長,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據透露,有供應商為了節省成本,已經開始采用低配材料。
這種偷工減料短期內看不出差別,但長期以往對于汽車耐久性、可靠性是不可逆的傷害。
據J·D·Power發布的2025年汽車可靠性研究報告顯示,行業平均每100輛車問題數高達226個,達到2009年以來最高水平。與2024年相比,問題數增加了16個。
正如王俠在重慶論壇上的警示:“無底線的價格戰會壓縮企業利潤空間,最終影響產品質量與用戶體驗。”
結語
除了價格戰,輿論戰的威力也十分可怕。這種非正當競爭手段,與價格戰一樣,正在危害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
雖然主管部門對于以上無限線的惡性競爭,已經明確了監管的意向和態度,但在市場經濟形式下,又想抓經濟GPD,又要權衡發展的可持續性,還是非??简炗嘘P部門政策調控和監管智慧的。
據相關人士透露,下一步有關部門可能從以下三個方面整治汽車行業的亂象整治——一是成立專項調查組,重點調研價格戰、水軍攻擊、虛假宣傳,回應外界重點關切的問題,包括實名舉報某車企造假,督促企業守規;二是推動企業自查自律,倡導行業內部監督;三是從中長期推動制度建設,設立法律規則紅線,形成從倡議到執法的閉環治理體系。
期待接下來有關部門能給出切實有效的管理措施,如果一切順利,或許能夠培育出既能快速奔跑、又能穩健前行的汽車產業新生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