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8個國際檔案日
(6月9日)
活動主題為“請聽檔案說”
今天,我們為大家送上一期
檔案小知識
有樣東西
既普通又神秘
既熟悉又陌生
既與你我息息相關
卻又珍藏密斂似乎離我們很遠
它就是
檔案
檔案是什么?
是過去和現在的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
和其他組織以及個人
從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
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動
直接形成的
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
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
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
檔案有多重要?
出生、就醫、上學、工作
升職加薪、結婚生子、養老……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
都離不開檔案
它對我們每個人都不可或缺
如同身份證一樣重要
你認識檔案嗎?
檔案是幫助我們了解過去、論述現在、準備未來的珍貴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檔案的表述為:“本法所稱檔案,是指過去和現在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及個人從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
國際檔案日的由來
1948年6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召開了一場專家會議
會上決定成立國際檔案理事會(ICA)
2007年11月
為慶祝ICA成立60周年
國際檔案理事會決定
將每年的6月9日定為“國際檔案日”
2013年
中國國家檔案局決定自該年開始
把每年6月9日即“國際檔案日”
作為檔案部門的宣傳活動日
我國歷史上關于“檔案”的種種稱謂
夏之稱為“圖法”
商之稱為“冊”
周之稱為“中”與“貳”(貳是副本)
春秋時稱為“書”(如“寶書”“簡書”“載書”)
秦漢時又稱為“方書”“圖書”“典籍”“圖籍”
漢魏以后又出現“文書”“文案”“案牘”“文簿”“簿書”
唐代以后又有“文卷”“案卷”之稱
清之稱為“檔案”“檔冊”“冊檔”“檔子”
我國檔案工作的起源
當人類文明還處于原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進步,人們產生了記錄意識,通過“結繩”“刻契”等記事方法記錄著部落的生產和生活。
我國目前公認的出現最早的檔案是3500多年以前殷商時期的甲骨檔案。它包含著大量商朝的文書和檔案資料,是殷代的王家檔案。
春秋戰國時代,檔案的載體有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青銅、簡牘、縑帛等形式,文書的種類也逐漸增多,格式、用語和使用范圍也逐步成形。據史料記載,著名哲學家老子曾做過周王室的“柱下史”,專門負責保管王室檔案;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根據收集到的上古文書,編纂了我國第一部檔案文件匯編《尚書》,其中收錄了從傳說中的堯、舜、禹到春秋時期的各類公文59篇,包括典、謨、誓、誥、訓、命等文種。
從秦朝開始,我國公文的文種使用范圍第一次由最高統治者明文規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提到秦代公文種類包括制、詔、奏等。
到了漢代,出現了大量新文種,如策書、戒書、章、表、駁議等,在中央設有尚書臺,總管全國章奏的接收、拆閱、審批,詔書的起草、封印等工作。漢代還專門建有“蘭臺”“東觀”“石渠閣”等專門機構,作為保存檔案的庫房。
唐宋時期,我國的檔案工作有了進一步發展。隋唐實行了“三省制”,三省共管公文,即中書出令、門下審議、尚書執行。在唐代的封建法典《唐六典》和《唐律疏議》中還從法律的角度對文書、檔案工作進行了規定,把檔案的管理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宋朝承襲唐代的制度,中央設有通進司專門管理全國的文書檔案工作,三省中還分別設有收貯皇帝詔令、制書和其他文書檔案的制敕庫房,也稱為“架閣庫”。另外還設有專門貯藏檔案的機構——金耀門文書庫,三司六部的檔案在本部門保存一定時期后,要交給金耀門文書庫保存。
明朝的文書處理機構更加完善,各機構也有了明確分工。中書科掌握書寫詔、敕、制、誥;誥敕房掌握書辦文官誥敕、揭貼、翻譯外國文書;制敕房掌握書辦制、敕、詔書、誥命、冊、表等機密文書。通政司專門負責收文,掌管接收內外章奏及敕奏封駁之事。各部、都督府、都察院、大理寺都設有架閣庫和照磨所,負責各類檔案材料的管理,另外還建立了收貯全國黃冊的檔案庫房——后湖黃冊庫。
清代檔案工作基本上承襲了明朝,清政府在中央設有兩個并列的收文機構:奏事處和通政司,負責收發奏折文書和各種題本。清代的檔案制度十分嚴格,文書的格式、辦理程序、避諱、保密,檔案的收藏、保存、利用等方面都有詳細的規定。
檔案工作者為何被稱為“蘭臺人”
蘭臺傳后世,鑒古照千秋。為什么我們常常稱檔案工作人員為蘭臺人?這要從古代專設的檔案管理機構說起。
我國各朝代中央保管檔案的機構有不同的名稱:周為天府,漢為蘭臺、東觀、石渠,唐為史館,宋為架閣庫,元為架閣庫,明為皇史宬、后湖黃冊庫、內閣大庫、大本唐、古今通集庫,清為內閣大庫。由此可見,蘭臺是漢代宮內藏圖書之處,是我國最早的官方檔案館,由御史中丞負責,后世朝代稱御史臺為蘭臺,司馬遷便是其中一位勤懇的檔案工作者。
東漢時期蘭臺令史班固,受詔撰史,所以后世又稱史官為蘭臺。唐高宗時也曾改秘書省為蘭臺,再經過千年的演變,現在“蘭臺”一詞已成為用來泛指檔案保管機構和檔案工作的代名詞,檔案工作者也就被稱為“蘭臺人”。
來源:甘肅退役軍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