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高考作文都這么晦澀難懂了嗎?作文不應該是給個明確的方向來考驗學生的寫作能力么?考驗閱讀理解能力的部分在作文之前就有了吧,作文主題搞這么遮遮掩掩干嘛..”
“前有《生活在樹上》,后有‘車轱轆難題’,現在的高考作文真的是不知所云。”
“看看20多年前的高考作文題吧,《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等等。再看看現在的高考作文題,無病呻吟、不知所云,遠離現實生活。”
2025年高考語文落下帷幕,質疑和吐槽聲再起。在微博平臺,甚至有了“高考作文 抽象”的相關話題,閱讀超過千萬。
作為一個靠寫字為生的創作者,我也認真地看了今年以及過去幾年的高考作文題目,總體感受是“讓我去答,可能連10分都拿不了。”
因為,我真的不知道出題老師想讓我寫什么。
2
現在的高考作文有多抽象?有多難理解?
舉個例子,今年這題:
-------這是分割線------------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他想要給孩子們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騰,開不了口。
——老舍《鼓書藝人》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艾青《我愛這土地》
我要以帶血的手和你們一一擁抱,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穆旦《贊美》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這是分割線-----------
要想落筆,得先審題吧。
我翻看了各路大神的解題思路,有位名為songery的博主思路就挺好,他是這么解題的:老舍《鼓書藝人》里“想唱開不了口”,是表達的阻滯,蘊含著復雜心緒(如對藝術傳承的忐忑、生活重壓下的糾結);艾青“用嘶啞喉嚨歌唱”,是突破阻礙的主動表達彰顯對土地的熾熱與擔當:穆旦“帶血的手擁抱”,將表達升華為與民族命運共振,滿含對民族崛起的熱忱與信念。三者呈現“欲表達一敢表達一我表達”的情感遞進。
“欲表達一敢表達一我表達”這個論述很精妙,從個人升華到民族,可以從個人情感·家國理想·時代變遷等等多個層面下手,寫成各種五花八門的文章,
不過,這兩天我又看到某權威媒體給出了新的解題思路:材料一反映抗戰,材料二、三寫于抗戰期間。材料雖然沒有直接提及時代背景,但通過文本的關聯性暗示,自然引出對民族精神傳承的思考。考生可以從三則材料中找到感觸最深的點展開議論、記敘或抒情。本題在立意上并未設置門檻,民族苦難與民族復興、對祖國與人民的熱愛、普通人的堅守、民族脊梁等等都在可寫范圍之內。
What?原來是這樣!還能這樣解!
這就好比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古代有人認為是形容與愛人別離時痛徹心扉卻又無法自拔的狀態,后來我們認為這是對人民教師的專屬表達。到了今天,誰敢給這句詩加上情人思念之類的解讀,就是對人民教師的大不敬。
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背景,能不能理解為這是對某位離別愛人或者友人的懷念?不能,只能理解為對民族危亡的牽掛。
3
你們知道,現在什么樣的高考作文答卷是最安全、最能奪得高分的嗎?
就是類似以下這種。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矢。濫觴于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鑒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
“長河霜冷,時空闃寂,歷史的澤畔,護康衢煙月,不染風塵。世間萬物共生,是謂濯多元之泉。存千般錦繡,手掬河漢萬頃。”
用無病呻吟、云里霧里、假裝有文化的作文,應對無病呻吟、云里霧里、假裝有文化的出題。
那些批評哈佛女孩蔣雨融演講內容華麗空洞的網友,看看這幾年的高考作文題吧,你會原諒她的。
甚至,當我們批評古人的八股文和宮體詩時,看看這幾年這些“我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的高考作文題吧,你也會原諒古人的。
古代士子才子們被困在“起承轉合”的格式里,思想被禁錮在四書五經的框架中。但當我們將目光投向當下的高考作文題,卻驚覺某種程度的“現代八股”正在形成——那些堆砌著華麗辭藻卻空洞無物的題目,那些脫離現實生活的抽象概念,那些讓考生抓耳撓腮的晦澀隱喻,以及結尾一定要強行正能量主旋律。
現在的考生,表面上追求文學性和哲理性,實則陷入形式主義的陷阱。反觀被你們罵的宋代科舉的“策論”,要求考生針對現實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這種反而比當下某些脫離生活的題目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
4
那么,好的高考作文題目應該是怎樣的?
我以為,高考作文題應立足我們所處的時代,反映時代的精神面貌、發展狀況以及人們的內心所思所想所感。
具體而言,它需要具備以下特質。首先,題目應緊扣時代脈搏,成為時代精神的鏡像。通過聚焦當下社會的熱點議題、科技進步、文化思潮等,引導考生關注現實、思考未來,體現青年一代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擔當。
與此同時,題目需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導向,在多元思潮中凝聚共識,激發考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展現青春的理想與信念。通過開放的命題設計,讓考生在思辨中自然流露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再者,題目應具備豐富多元的維度。它可以涵蓋歷史與現實、科技與人文、個體與群體等多重視角,為不同知識儲備、思維方式的考生提供廣闊的發揮空間,讓每個人都能從自身經歷與認知出發,寫出獨特的見解。
看看千禧年前后的高考作文題吧,體現的就是那個時代的面貌與精神。1999年的《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堪稱經典:這個緊扣科技發展(克隆、意識轉移)的題目,既充滿科幻色彩,又直擊人性本質——當記憶可以移植,人類的情感、認知、身份認同將面臨怎樣的挑戰?這樣的題目讓考生既能放飛想象的翅膀,又能深入思考科技與人文的關系。2000年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則體現了對多元思維的鼓勵,引導學生打破單一視角,擁抱世界的多樣性。
再看近五年的題目。
“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成為了時間的仆人”,反正看到這個題目,我的第一反應是我們不能每天拿著手機刷短視頻了,要珍惜時間,但實際上這樣入題肯定會得低分。
還有“故事的力量”則陷入對宏大概念的空洞闡釋,失去了與時代共振的機會,你還不如直接講一個狼來了的故事,告訴大家講誠信。對比20年前貼近生活的題目,如今的作文題正在失去與考生對話的能力。就像陳奕迅的歌詞一樣“十年之后,我不認識你,你不認識我”,考了低分你不要怨我就行,反正你也不知道我是誰。
無論如何,好的作文題,最最重要的一點是三個字“說人話”。讓每個考生都能讀懂題意,有話可說。
這一點,就連沒什么文化的鄧超都明白。--這是一個梗,詳情見電影《銀河補習班》。
5
那么,請問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
或者,可以進一步引申,高考作文題的退化,只不過是文化領域整體滑坡的一個縮影罷了。
是的,我的意思是說,我絕對不否認我們的時代總是在進步的,但不是每一個項目都在進步,至少文化領域的某些方面出現了倒退,而且是大倒退。
請你們把20多年前的華語音樂年度TOP10拿出來,現在的年度TOP10對比一下,何止天壤之別。2024年新發行的較火的華語歌曲有《小美滿》《是龍》《大蝦新農村》《誰不想》《華夏》《等你等風》《名字》《掠日》《所以是海》《土坡上的狗尾草》《陪我過個冬》《打碎玻璃的青春》等。反觀2004年,發行的流行華語音樂有《七里香》《借口》《江南》《愛情 36 計》《倒帶》《波斯貓》《Lydia》《我們的愛》《2002 年的第一場雪》《寧夏》《兩只蝴蝶》《曾經的你》《揮著翅膀的女孩》《飛得更高》《丁香花》《梔子花開》《愛上你我很快樂》《月半彎》《小城大事》《披著羊皮的狼》《我的地盤》《快樂崇拜》《倔強》等等。 請問,2024年除了一首《小美滿》,有哪首可以接近2004年前后的高度嗎?
請你把20多年前甚至40多年前的小品和現在的拿出來對比一下,何止天壤之別。小品創作陷入審丑狂歡或者從網上抄段子,夸張的肢體語言和低俗的梗取代了對社會現實的洞察,陳佩斯式的笑中帶淚和趙本上式的當代反諷成了稀缺品。除了跨界來的沈騰,請問最近10年,有哪個小品演員的作品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嗎?
還有我們這個行業,請你把20多年前的IT記者寫的文章,就是劉韌、鄒劍宇他們的文章,拿出來和今天一線IT記者寫的文章拿出來對比一下,何止天壤之別。一些IT媒體逐漸淪為科技廠商的傳聲筒,深度報道難覓蹤跡,標題黨和口水文充斥屏幕。我剛入行那會,參加的是征文能獲獎的比賽,現在出現了舉報黑稿和廠商邀功的比賽,這樣的生態健康嗎?
6
現在我們到底所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中文語言環境?中文表達被污損到了何種地步?
簡單來說,是兩極分化。
第一極,就是各種日常表達撕裂,被無腦化、簡單化、庸俗化、網絡化的詞匯替換。各種awsl、YYDS、u1s1等縮寫體大行其道,表情包取代了細膩的文字表達,我們的語言庫存正在被符號化、碎片化的表達侵蝕。
第二極,就是各種“假裝有文化”的泛濫,這些人看不起使用YYDS、絕絕子的網友,轉而把“林深時見鹿”“人生若只如初見”“臺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錯問今夕是何年”“無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巔”當成了凸顯有文化的常用語。他們喜歡聽各種所謂中國古典風的音樂,喜歡非遺,寫文章時引經據典,但往往文不對題。
這種兩極分化的語言現狀,尤其是第二級,直接影響了高考作文題的走向。
出題者在“弱智化”與“偽深沉”之間陷入兩難。面對網絡語言的沖擊,他們試圖用高級感的題目維持語文的嚴肅性,卻一不小心滑入晦澀的深淵;想要貼近學生生活,又擔憂失去選拔性,于是在古典詩詞與網絡熱詞之間拼湊出四不像的題目。
這種困境的背后,是整個社會對語言文化傳承的失守。當學生不再熟讀經典(當然也不是不讀,他們至少在抖音用2倍速聽了《三分鐘看完紅樓夢》),當寫作淪為辭藻的堆砌,高考作文題也只能在形式主義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誰更能引經據典,誰更能無病呻吟,誰更能云里霧里,誰就能奪得高分。
寫在最后:當我們的作文題越來越遠離生活的煙火氣,越來越沉迷于概念的游戲,失去的不僅是好題目,更是背離了培養“有思想、有溫度、有擔當”新一代的初衷。當然,如果你說考試的目的在于選拔而不是培養,那算我沒說。
這一切,如果無法改變,就降低高考作文的分值吧。請看,某地區云里霧里的70分作文題,分值也太“交關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