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戰略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推動美國超聲速航空的發展
據美白宮6月6日消息,美總統特朗普簽署“引領世界超聲速飛行”行政令,指示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廢除陸上超聲速飛行禁令,并建立過渡性噪音標準。行政令指示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OSTP)與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交通部與國防部等聯邦部門合作,推動技術研發與測試數據共享,并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外國主管機構協調法規標準,推進民用超聲速飛行監管的國際合作。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要求加強國家網絡安全
據美白宮6月6日消息,美總統特朗普簽署一項行政令,修正奧巴馬政府13694號行政命令和拜登政府第14144號行政命令,以加強國家網絡安全。內容包括:指示聯邦政府推進安全軟件開發;指示各部門在邊界網關安全方面采取行動,以阻止網絡互連劫持行為;指示各部門在后量子密碼方面采取行動,以防范可能利用下一代計算架構的威脅;將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工作的重點轉向識別和管理漏洞,而非審查;指示采取技術措施頒布網絡安全政策,包括機器可讀的政策標準和“物聯網”的正式信任指定;取消了核心網絡安全重點外的不當措施,包括取消美國政府要求非法外國人頒發數字身份證的強制規定。
英國將投資860億英鎊用于科技研發
據英國政府網6月8日消息,英國將在2029年之前投資860億英鎊用于科技研發,以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并確保英國在新興技術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據悉,本次投資將覆蓋生命科學、先進制造和國防等領域,具體包括:探索新型藥物療法、延長電池續航時間、探索新的人工智能突破等。
信息
中國率先在世界上開始大規模應用非二進制AI芯片,可規避美國芯片限制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9日消息,中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洪革團隊研發出一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開源RISC-V架構的高容錯抗干擾、高能效的顛覆性計算芯片——混合概率計算SoC芯片。該芯片通過融合二進制和隨機邏輯,突破了傳統計算的基本障礙,在觸控顯示器和飛行系統等智能控制應用中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容錯能力和功耗效率,同時規避了美國的芯片限制。該芯片從數系表示(顛覆二進制數)、計算算法(存內計算)以及異構計算體系架構(SoC)等方面實現了顛覆性創新工作。
美國Meta公司與防務科技公司Anduril Industries達成合作,將AI技術引入美國軍隊作戰系統
據Sustainability Times網6月6日消息,美國Meta公司與防務科技公司Anduril Industries達成合作,將其人工智能和增強現實(AR)技術引入美國軍隊作戰系統。這一合作被Meta高層視為“文化轉變”,實際反映的是硅谷對美國國防工業傳統角色的回歸。此次推出的“智能AR頭盔”融合了游戲化界面與戰斗實用功能,由Anduril創始人帕爾默·勒基(Palmer Luckey)主導開發,其設計靈感來源于虛擬現實游戲《光環》和《使命召喚》。為配合美國國防業務擴展,Meta在去年已調整政策,允許旗下大語言模型參與美國軍方項目。
生物
美衛生部長小肯尼迪計劃加快罕見病藥物審批
據路透社6月5日消息,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小肯尼迪在美國FDA關于細胞和基因治療的圓桌會議上表示,美國藥品監管機構將加快罕見病藥物和療法的審批,并消除其進入市場的障礙,并警告稱中國等其他國家可能會在藥物研發方面超越美國。
英國國家健康與護理研究所推出AI驅動的癌癥診治服務
據NIHR官網6月5日消息,英國國家健康與護理研究所推出全新AI驅動服務,這項技術的使用將有助于加快響應時間,提供更準確的診斷和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最終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助力癌癥檢測和治療變革。
英國報告指出應對動物疾病風險方面準備不足
據homelandsecurity網6月7日消息,英國國家審計署(NAO)發布報告《動物疫病防控韌性(Resilience to animal diseases)》。報告指出,英國主要公共機構對重大動物疾病爆發準備不足,存在諸多挑戰,包括應急計劃存在差距、運營流程過時、基礎設施陳舊、缺乏全面的牲畜活動追蹤系統以及能力和技能短缺等。英國迫切需要一項長期戰略和行動計劃,以保護國家經濟復原力以及糧食安全、人類健康和農村社區。
美國研究機構發布新一代突破性蛋白質結合親和力模型,擴大AI在藥物研發中的作用
據Recursion官網6月6日消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與生物科技公司Recursion發布首個生物分子基礎模型Boltz-2。該模型由Recursion公司和英偉達超級計算機BioHive-2訓練和驗證,在復雜結構和結合親和力的聯合建模方面超越現有生物分子結構預測模型,標志著計算機模擬篩選的新紀元。
美國科研團隊推出首個通用生物醫學AI智能體重新定義生物醫學研究范式
據DrugAI公眾號6月9日消息,美國斯坦福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出首個通用生物醫學AI智能體Biomni,可自主完成橫跨多個生物醫學分支領域的復雜研究任務,標志著AI驅動科學發現進入全新階段。該成果為生物醫學研究帶來重大突破,有望推動藥物發現、個性化診療、穿戴設備監測和精準干預等領域的創新。
美國科研團隊優化微生物基因提升稀土提取效率并增強碳捕獲能力
據homelandsecurity網6月7日消息,美國康奈爾大學科研團隊通過基因編輯化氧化葡糖桿菌,使其在提取稀土元素的效率上提高了73%-111%,同時加速了碳捕獲過程,避免了過度酸化對環境的影響。該研究為稀土元素的可持續提取提供了環境友好的方法,也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潛在的碳捕獲解決方案。
能源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可使煉油能耗降低90%的膜技術
據世界能源6月6日消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膜,可以根據分子大小過濾原油成分,從而可能大幅降低原油分餾所需能量。研究人員創新性地改造了反滲透海水淡化膜材料,包括化學鍵改造:將連接單體的酰胺鍵替換為剛性更強的亞胺鍵,顯著提升疏水性和結構穩定性;交聯化學:引入交聯結構使材料在碳氫化合物環境中保持孔隙穩定;分子篩設計:添加具有形狀持久性的三蝶烯單體,精確調控孔徑尺寸。這種新型過濾膜有三大技術優勢。其一,能有效分離石油中的重質和輕質成分;其二,克服傳統油分離膜易發生的溶脹現象;其三,該膜采用現有成熟工藝制備薄膜,具備快速規模化應用條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
https://mp.weixin.qq.com/s/LCEI2mPeGU8qvHpdu2en5w
日本16家機構聯合成立“未來能源基礎設施材料可靠性研究中心”
據雙碳情報6月9日消息,東京大學、機械制造企業IHI Plant、能源公司INPEX、油氣勘探企業ENEOS Xplora、可再生電力與機械制造企業Canadevia、川崎重工、神戶制鋼所、JFE工程公司、JFE鋼鐵公司、日本船級社及三菱重工等16家機構聯合宣布,為科學闡明并標準化支撐碳中和社會的能源基礎設施材料可靠性,設立社會合作項目“未來能源基礎設施材料可靠性研究中心”(MEIT),并正式啟動聯合研究。其中,神戶制鋼所、JFE鋼鐵公司、日本制鐵株式會社及日本船級社擔任項目牽頭單位。該項目將針對氫能、氨能及二氧化碳液化儲罐、高壓輸送與儲存等脫碳能源基礎設施開展材料可靠性評估研究,兼顧經濟性與長期安全性,加速碳中和社會實現,滿足國內需求并提升國際競爭力。該項目至2030年4月,內容包括:大型液氨儲罐斷裂評估技術與標準的開發;大型液態二氧化碳儲罐斷裂評估技術與標準的開發(對焊后熱處理豁免);碳捕集與封存項目高壓二氧化碳管道快速韌性斷裂防控標準的制定;大型液氫儲罐用下一代材料(經濟型不銹鋼及低鎳鋼)可靠性與評估技術的提升。
海洋
美加公司合作利用無人系統提供海底檢修服務
據貝爾德海事網6月6日消息,美國公司Nauticus Robotics近日宣布與加拿大公司Open Ocean Robotics達成戰略合作,將聯合推出面向海上能源領域的無人化檢修與監測解決方案。此次合作通過Open Ocean Robotics的無人水面艇為Nauticus的自主潛航器提供動力補給、通訊中繼與海況監測,可在同一任務中實現從“完全自主”到“遠程操控”的無縫切換,實現實時數據回傳,無需依賴傳統有人船舶,大幅降低船舶租賃與人員配置成本。
韓國國防發展局展示超空泡魚雷,將集成于無人潛航器
據海軍新聞網6月8日消息,韓國國防研發院(ADD)在MADEX 2025展覽上首次公開展示了其新型超空泡魚雷,展現出不同于以往魚雷的外形與設計。據悉,該項目的目標是打造一種完全抵消敵艦機動和防御系統的超高速魚雷,并將集成在韓國目前開發的各型超大型無人潛航器(XLUUV)上。ADD表示,該魚雷研發已完成約三分之二,下一步將聚焦在穩定控制技術與定型測試上。
航空
美空軍成立“協同作戰飛機”實驗作戰部隊,為推進有人-無人協同能力支持
據armyrecognition網站6月7日消息,美空軍在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直接正式成立“協同作戰飛機”(CCA)實驗作戰部隊(EOU),為推進有人-無人協同能力支持。此舉標志著美空軍在推進CCA于2030年前后投入作戰的策略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為有人-無人空中力量投送提供支持。按照規劃,EOU將通過模擬環境和實飛訓練進行綜合測試,探索優化人機協調的戰術、技術和程序,以強化“從平臺為中心”向“以能力為中心”的發展轉變。
俄羅斯推動與印度聯合生產蘇-57E戰機,并將向印度轉讓源代碼
據businesstoday網站6月7日消息,俄羅斯向印度提出了一項提議,與印度聯合生產蘇-57E戰機,并向其轉讓該飛機的完整源代碼。此舉將賦予印度國防部無最大自主權,從國內和第三方渠道,對蘇-57E的航空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進行操作、修改和整合。這將支持印度的“印度制造”計劃,并可能加速印度先進中型作戰飛機(AMCA)計劃發展。
航天
日本ispace“堅韌號”月球著陸器墜毀,第二次登月任務失敗
據ispace網站6月7日消息,日本ispace“堅韌號”月球著陸器墜毀,第二次登月任務失敗。該著陸器從100千米高度執行月球著陸程序,但在距離月表192米高度上信號丟失,導致減速失敗而墜毀。ispace計劃于2027年開展“任務3”(為NASA CLPS計劃開發的Apex 1.0著陸器)及“任務4”(獲日本政府資助的Series 3新型著陸器),繼續對月球開展商業探測。
https://ispace-inc.com/news-en/?p=7664
美國SpaceX公司發射第270批27顆微版“星鏈”v2.0衛星
據SpaceLaunchSchedule網站6月6日消息,美國SpaceX公司利用“獵鷹”-9火箭于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270批27顆微版“星鏈”v2.0衛星。本次發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鏈”衛星發射數量達到8851顆,包括4137顆微版“星鏈”v2.0衛星。目前,大約有7695顆“星鏈”在軌。據統計,本次發射是SpaceX公司2025年的第69次發射任務,也是微版“星鏈”v2.0衛星的第180次發射。
https://www.spacelaunchschedule.com/launch/falcon-9-block-5-starlink-group-11-22/
美國SpaceX公司發射第271批26顆微版“星鏈”v2.0衛星
據SpaceLaunchSchedule網站6月9日消息,美國SpaceX公司利用“獵鷹”-9火箭于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271批26顆微版“星鏈”v2.0衛星。本次發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鏈”衛星發射數量達到8877顆,包括4163顆微版“星鏈”v2.0衛星。目前,大約有7691顆“星鏈”在軌。據統計,本次發射是SpaceX公司2025年的第70次發射任務,也是微版“星鏈”v2.0衛星的第181次發射。
新材料
印度和中亞國家相互表達對共同勘探稀土資源的興趣
據ENERGY NEWS 6月6日消息,印度和中亞國家在印度-中亞對話第四次會議中相互表達了共同勘探稀土資源的興趣。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制造了一種催化劑,將一氧化碳氧化速度提高九倍
據AZO Materials 6月6日消息,美國能源部(DOE)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將單個鉑原子加載到二氧化鈰表面的特定位置,用鉑取代鈰原子,制造了一種催化劑。測試結果顯示,催化劑氧化一氧化碳的速度比對照組快9倍,將丙烷轉化為丙烯的速度也高出2.3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
先進制造
美國陸軍和夏威夷大學合作,用生物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來提高作戰人員的生存能力和作戰效能
據Voxel Matters 6月6日消息,美國陸軍作戰能力發展司令部(DEVCOM)化學生物中心(CBC)和夏威夷大學合作,利用生物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來提高作戰人員的生存能力和作戰效能。此次合作包含兩個項目:(1)夏威夷大學將為美國國防部開發用于評估化合物的器官模型,旨在通過使用生物打印來增強現有的體外器官模型,以改善對燒傷、有毒氣體暴露、抗生素耐藥細菌和其他化學生物威脅的防護和治療。(2)利用夏威夷大學的先進制造研發能力建立更大的區域網絡,以提高供應鏈的彈性,促進國防創新。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注明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隸屬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于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