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5月份的銷量,又降了。
據本田中國發布的銷量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本田在中國市場的終端累計銷量為55108輛,同比下滑16.8%,今年前5個月,本田在中國的終端累計銷量為25.67萬輛,這個銷量成績僅占比去年銷量成績的30%。
具體來看,廣汽本田在5月份的銷量僅為13410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了58%。并且今年前五個月的累計銷量也僅為124630輛,同比下跌了28.2%。
東風本田的銷量,截止到發稿,還沒有看到數據公布。
哎,銷量差的一塌糊涂。
我翻看了去年同時期的銷量數據,2024年5月份,本田在華終端累計銷量為66202輛,1-5月份終端累計銷量為346940輛。
如果說去年這一時期銷量下滑,本田有些慌不擇路,那么今年本田的態度則是直接擺了。
時間拉回到2014年,那個時候的中國汽車市場是德、美、日三國合資車的天下。彼時中國的新能源車產業,幾乎還在襁褓中,一年加起來不過賣出7.48萬輛。
可是,就在在2021年至2023年間,中國新能源汽車以每年超300萬輛的指數級增速逐年增長,到2023年銷售量達到了949.5萬輛。
國產自主新能源車,以颶風席卷之勢,奪回了在中國市場的主動權。而日系車企卻遲遲沒有回過神來。
所以,從目前來看的話呢,本田之所以走到如今這個地步,是因為在2025年全球汽車產業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背景下,本田的盈利能力不足,電動化進程滯后等問題,
本田的電動化戰略堪稱“遲到的自我感動”:首款純電車型e:NS1續航平庸、智能化拉胯,月銷僅數百臺;號稱“翻身希望”的燁品牌首款車P7量產版姍姍來遲等等。
當然了,除了以上所說,我覺得最關鍵的問題,是因為本田的戰略性懶惰,面對銷量暴跌,本田選擇關閉工廠、縮減產能,卻未觸及核心的產品與技術革新。
結語
日系車失敗的真正啟示,或許藏在豐田市某家零部件供應商的車間里。一位日系車領導指著滿倉庫的燃油車變速箱苦笑:“這些曾讓我們登上全球巔峰的精密齒輪,現在成了鎖死轉型的鐐銬。”
日系車還有機會么?本田還有機會么?現在來看,真的不好說,因為其正在經歷血腥的重構,對此,我只想奉勸本田一句:“輝煌時刻誰都有,別拿曾經當永久”,睜開眼睛看看吧,外面已經是個新世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