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大家記得將“掘金日本房產”設為星標
不錯過任何一篇精彩文章
◎環行星球(ID:huanxingxingqiu) ◎作者 | 小米桶 ◎編輯 | 蟹黃撈飯
6月4日,日本厚生省公布了一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新生嬰兒的數量約68.6萬人,整體生育率為1.15,創歷史新低。
這消息引發了不小的震動。畢竟此前,日本政府預估,“出生人口跌破70w萬大關”的預估時間大約是在2039年。沒想到,提前了15年就“達標”了。
大和民族要絕后?
一般情況下,要維持正常的人口穩定,國家生育率應該維持在2.1這個水平。
放在區域來看,東亞地區的中、日、韓,三國,均已無法達到這個標準。根據世界銀行2022年生育率數據顯示,其中,日本是1.26,是全球倒數,中國的生育率為1.18,排名也很不理想。倒數第一名的韓國只有0.78。
東亞單獨一條線的話,下降的會更明顯了
生育率低下對社會最直接的沖擊,就是人口老齡化,以及勞動力不足。
中國因為人口基數大,且尚處于人口下降初期,剛剛拉響警報。
日本的總人口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一年只有70萬新生兒,實在是少到不夠看。2024年雙十假期,僑都江門單日游客接待量就達到70萬人次,等于這一屆全日本屬龍的小朋友全集中起來,只需一個市級文旅就能管理妥當。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可是在1990年左右,就已經拉響“人口警報”了。
從厚生省歷年的人口統計數據來看,日本出生率曾歷經幾次下降和回升,終于是在1990年后,就再也沒有爬起來過。
單一民族國家對于“人口”的焦慮,用過鈍刀子割肉的讀者老爺肯定都知道,那是相當煎熬的。
因此那簡單的幾條波動,背后承載著大量“催生政策”與“麻木民意”拉扯的事實。而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人口崩塌一旦發生,要扳回來可不容易。
日本民眾甚至已經在“沒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開心,各類“一人經濟”火爆全國,屢創新高,除了吃飯旅游,連結婚都能“一個人”。
這就是妥妥的掉入了“低生育率陷阱”。簡單而言,就是“生的越少,越不想生”,最終形成一個會自我強化的惡性循環。
美國首富馬斯克,愛好“揪團生孩子”。面對日本慘不忍睹的生育率,他甚至放言日本終將不復存在。
此言一出,日本網友直接炸鍋,紛紛表示“與我無關”,有網友直接在線和首富討要育兒金,也有網友感嘆無能為力,更有人表示消失就消失吧。集體破罐子破摔。
日本政府一頓操作
面對“低生育率陷阱”,其實日本政府30年前就已經慌了。1994年,政府制定了一個名為“天使計劃”的綜合對策,包括設立育兒津貼、擴充托兒機構等等,力求構建出“一個感受到育兒快樂的社會”。該政策規劃初期就被定位為“國家級福利政策”。
隨后又在此基礎上繼續擴充,鼓勵男性加入育兒大軍,建議企業降低工作時間,催動地方政府完善教育保障,等等。
2003年,日本政府再次著手設立“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繼續把“對抗少子化”拉高到國家戰略部署的位置上。歷年在催生政策中投入的國家預算,比研發新一代戰斗機還多。
這一套套組合拳,是肉眼可見的沒用,少子化沒解決,老齡化又殺到。
2005年,日本人口結構出現“死亡交叉”,死亡率高于出生率,并且持續擴大,截至目前,老齡人口已達到總人口的27%。
無奈之下,政府只得發明一個新詞,叫做“少子高齡化”來形容目前的困境。這都不用劃重點了,年年都是必考的題目。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暨人口問題研究所,在報告中指出,2005年后的女性當中,平均有33.4%不會有子女。最糟糕的狀況,高達42%的女性一生都不會生育。
而男性的“終生未婚率”也大幅提升,2015年,日本每4個男性中,就有1人一輩子不結婚的。預計在2030年,這個比例會提高到每3個男性就有1人將在沒有婚姻經歷的人生中孤獨終老。
草木皆兵的動員時代,日本專家都支不出正常的招了。有官員在內閣提議認為學校應該教“戀愛課程”,多教點如何告白、如何求婚,甚至是學點“壁咚之類的”催情招數,死馬當活馬醫。
還有專家提出拯救計劃,定期在街頭民意調查,找出年輕人不婚不生的原因,即時調整戰略。
躺平已經很努力了
少子化、高齡化,日本作為全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正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時刻!“Don’t worry, be happy”!,是的,“別擔心了”,這是華爾街日報,在日本少子高齡化三十年后,提出的新口號。
什么?這三十幾年的苦難道白吃了不成?事實上,當嘗試過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都無果后,“學習接受”也許成了最好的止痛藥。
日本內閣府2021年發布年度經濟報告,提醒各級政府要為生育率進一步下滑做好準備,未來要將提升國民生活幸福感列為優先。
畢竟,眼下要解決的;并不是“日本真的即將滅亡”,而是人口下滑和結構改變,所引發的各種社會混亂和焦慮。
2024年,一個由民間經濟學者和研究人員組成的“人口戰略會議”,曾向時任首相的岸田文雄匯整出一份報告,愿景為“邁向穩定且具有成長力的8000萬人口國家”。
換言之,日本政府既然無法解決人口問題,那么只要改變自身的看法,多想想“人口減少后出現的好處”,不就解決了。
少子高齡化的隱憂之一,是人人在年老時都會生病,需要照顧會導致社會承擔更大壓力。但現今的老人,生活品質已經比過去改變了不少,依舊可以“積極、健康”的養活自己,并照顧自己。因此,這部分只要政府給予相應的支持,高齡族群也可以逐漸擺脫傳統的養老觀念,為自己的后半場安排更有價值的人生。
隱憂之二,是勞動力人口不足。但這一點也可由政府主導,通過引入外籍勞工,來填補國內人口的空白。周邊國家,例如印尼、菲律賓、印度、尼泊爾等國,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只要做好配套政策,不愁找不到藍領工人和照護人力。
順帶一提,日本社會對移民政策的開放度仍然有限,但是對外籍勞工卻是比較開放。現在不少工廠,或者是服務行業,都可以看到外國勞工。例如米桶在沖繩就發現便利商店員工大多都是尼泊爾人,而在東京的酒店里則是遇到很多印度服務生。
更何況,少子化的優點還是數的出來的。
目前已經浮現的優點之一,就是近兩年內日本的就業率創下新高,達到98.1%。應屆畢業生,先不說是不是一下就找到最理想的工作,僅僅是“畢業即就業”,就感覺贏麻了啊!甚至還傳出“HR下跪招人”的場面,讓廣大網友直呼活久見。
而且不僅是應屆畢業生吃盡紅利,跳槽的社招領域也空前激烈,一向堅持“終生雇傭制”的日本,大企業也不顧面子去爭搶同行資源,甚至還返聘退休人員,過去提倡“忠誠”的日式企業文化,已經不符合現在的人力市場。
優點之二,就是日本的“工作方式”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革,也就是近期出臺的“四天工作制”。
一向以“加班”為特色的日本員工,終于可以喜迎周休三日的改革春風,雖然目前還處于多地試點的階段,但這意味著民眾將有更多的時間用在陪伴家庭,以及照顧自身健康,也有助于提升工作熱情度。
“順應少子化”一派的理論,日漸壯大。曾經的日本,為了追求工作與經濟的成長,犧牲了民眾的幸福觀和家庭觀。現在能做的,只要能夠對人口減少的沖擊做到見招拆招,同時不要為增加人口過度施加壓力,也有望為日本社會帶來“另類精神富裕”。
而且,說不定在居住環境、生活滿意度、休閑時間等這些現代社會價值日漸提升后,生育率就會出現反彈了。
砸重金三十年也無法解決少子高齡化的日本,終于選擇了開心,茍且一天是一天。
如果你有關于赴日生活/配置日本資產等問題,歡迎下方掃碼聯系我們,一對一咨詢解答~
我們還整理了一份資料《中國人赴日生活的10種途徑》,介紹了門檻、流程、花費、居住要求等信息,歡迎下方掃碼免費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